作者: 雙子姐如何讓孩子快速記憶初高中主副科知識點?
這次在湖北,一住近二個月,也沒寫博文,忙啊忙,焦頭爛額的慘樣實屬無奈…….
此時開學了,祝福所有的孩子有個良好的開端……
8月初應黃岡市實驗小學段老師之邀,與幾位家長和他們的孩子小聚……其間與兩個初中孩子交流,有一孩子說他地理學得很好,而歷史不行,因為很多內容難背記,前記后忘。
雙子即可讓家長找來紙和筆,讓這孩子畫一下中國地圖和所屬各省……孩子下筆畫了好一會,一張四不像的中國地圖出來了…..其中的各省版圖都跑串了門……讓人忍俊不禁……指出畫中不對和不完善地方的同時,希望能再畫一張世界地圖。
兩個孩子跑到一邊認真的畫,沒成想世界地圖放到桌面上,不敢相信是上初中的孩子所知道和了解的世界。
先不說比例大小,最最基本的方位,很多都畫錯了,更好玩的是:連接南北美洲的走廊和紐帶:墨西哥和掛在它下面的五個小國,都沒出現在地圖中。所以聞名于世,人工開挖的兩大世界運河之一:巴拿馬運河,肯定找不到了……還算好,大概能認得出是世界地圖,想來出現在孩子們腦中的圖樣肯定不對。
是孩子沒有學好?孩子說了,地理是他非常喜歡,學得最好的一門副科。畫畫不好?畫不好最多是比例不對,也不至于消失了那樣多的國家啊。是記憶不好?孩子也一臉茫然,不明白為什么會畫出這樣的地圖。難到是空間想象或什么地方出錯了?
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樣的理解和記憶地圖,地理和歷史考試失分就太正常……
讓孩子們定定心,并教了個如何才能更好更快記下地理、歷史知識的方法……吃飯時一直在想,為什么一個地理很好的孩子會畫出這樣的地圖?雖然考試根本不用畫地圖,但學好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了解和記憶各國各地的方位圖形,風土人情,是初中生基本的要求。不然高中時更多的地理和歷史知識如何學下去?
的確地理和歷史等這樣的四門副科,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它在初高中會占用的時間和精力,更有可能,用地圖來幫助孩子學習語文的古文知識,地理、歷史及政治被很多家長忽略了。其實地圖用好了,對其它學科的幫助很大......此刻,如何來幫幫這兩個孩子?
突然想起冬兒小學時,為了準確畫出地圖上的各國版圖,教她用了個臨摹的方法,邊摹邊與她交流當地的風土人情,周邊各洲各國的疆界等。
因為臨摹時帶上了一些周邊各洲各國的區域,區域間有相互的關聯,講解時,歷史故事性又強,所以冬兒沒用多久,很快記下各國各地,并準確畫出其相互間的位置,了解了大概的地理和歷史還有語文和政治等學科的知識……
可能冬兒早忘記了學習地圖的許多小游戲,并在玩中學時的成長經歷,但事實證明這些小方法,對她的高中學業幫助真是很大。
馬上告訴這些一起相聚的孩子,此方法如何使用,目的何在?結果如何?段老師和家長還有孩子們邊聽邊頻頻點頭……
下面將方法寫出,希望能幫到網上的孩子們:
1、買兩張一平方米不到的世界和中國地圖。將世界各大洲折疊出來,中國地圖折成8開左右大的面積。
2、買來多張大透明紙。
3、讓孩子從世界地圖開始,一個洲,一個國的進行。中國地圖從一對一對的省(如;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開始。把透明紙裁成比臨摹內容大點的面積,蒙在地圖上要畫的位置上,用2B鉛筆進行描摹。
4、如寫字一樣,描摹出一個輪廓(如:各大洲)。
5、邊摹邊注意每個洲的四周。記著:每次只能摹一個洲,就是摹一張,摹好做個記號。多了孩子記不下,可能會厭煩。
6、最多10次不到,各洲都能描摹出來。接下來把所有描摹的透明紙,放在地上拼在一起,此時就成了一張雖然只有輪廓,但位置正確的世界地圖。同理;中國地圖各省一對一對拼成一張只有輪廓,但位置正確的中國地圖。
7、所有的洲都拼在一起,留白的地方就是世界的各大海洋。而中國地圖上所有的省,一對一對的細找,慢慢全拼在一起,一張大的中國地圖同樣會出現。
“摹”的目的與寫字目的有點相同,能讓初學的孩子,通過比較準確的描劃,熟悉各洲、各國、各省的形態及它們周邊各區域的結構。
這樣的方法,與拼積木完全不一樣。為什么?第一是孩子自己畫的,過程中會對所畫印象深刻,加深了記憶;第二是每幅畫中涉及到的各個地方,其中有很多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對孩子了解歷史和學習語文有很大幫助……
更重要是:孩子們個個有很好的想象力:只要一對一對的畫,如中國地圖,孩子會發現,湖南省猶如一個女人的頭,湖北省是她頂著個大帽子;而最不好記的陜西省,就如一個笨拙的袋鼠,仰頭費力的懷抱著一塊大骨頭(甘肅省),這樣的形象記憶,是孩子在方位和形態上的一個初步記憶……
相信只要完整的“摹”出世界和中國地圖一到兩次,孩子就可能從地圖的結構形態,還有區域筆畫“連轉帶彎”的變化中,將所畫到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在自己的腦海中沉淀,從而能想象著畫出雖然可能不是很準確,但一定不會少洲,掉國,更不會少了省份的地圖。
那么孩子到了初高中,原本對地圖了解一點皮毛,加上有空間記憶,還在地圖上學了點歷史,語文、政治等內容的知識,此時老師們上課一點,肯定觸類旁通……省時省力……如:語文中的:春風不度玉門關?在什么地方?羌族的一支為什么跑到了青藏高原等?孩子會在腦海中有個立體思維......
雙子當年的想法很簡單:冬兒從小記憶不好。小學功課少,時間相對多余一點,地理、歷史、政治,還有語文等要背記的知識能多了解一點,上初高中時,會省出很多時間來學習主課……
當年雖然不知冬兒高中會選理科,更沒想到江蘇高中的所有副科,都要全省統考。100分的試卷,考到90分上,就能得A,并在高考時,總分加1分。而每1分數線上,有4000左右的考生在競爭……
冬兒高二的一整年,除了開始的一個多月,后面玩的時間相對很多,晚上6點前放學到家,幾乎沒有作業,更沒看到復習,原因前面博文中有寫。但在今年的小高考中,地理、歷史都是A。說明了小學時的行為,真成了無心插柳柳成蔭……
說個話外題:冬兒高二這一年的學習狀態,讓我和冬兒爸非常無語,也引出了我對江蘇高考的深思,它的合理和不合理性到底在什么地方?雖然冬兒副科考的還行,可我們明白吃了小學時的老本。一年玩命的看小說和玩,雖然睡眠有保證,但一年主科的學習最后怎樣?
如此的不在狀態,如何能把學習搞好?雖然嘴上沒有多說,心里的擔心從沒停……好在這個高三開始,孩子們都要參加晚自習,10點才能到家。不知冬兒習慣否?睡覺肯定少了很多,但想來無論如何比她在家天天看電腦小說要好得多……所以任何事,處理不好都是雙刃劍……冬兒要努力的路還很長,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