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營養過剩招致老年癡呆
逢年過節正是兒女集中表示孝心的日子,醫學專家提醒人們,千萬別給老人過多地吃營養品或者補品,也不要給老人集中吃宴席,最好能保證少食多餐,粗細搭配,營養均衡,以免因營養過剩而導致老年癡呆癥。
【典型病例】
邵女士的母親今年63歲,平常吃好的穿好的,邵女士可沒少為老人花錢,用她的話說就是:老人歲數大了,以前過得也不容易,能吃點好的就吃點好的,也好盡盡孝心。但是前段時間,邵女士發現母親開始變得健忘起來,有時候一個人好長時間發呆,去醫院一查,居然得了癡呆癥。醫生在詢問了老人的日常飲食后,告訴邵女士,營養過剩是導致老人癡呆的主要原因。
【專家解析】
長期飽食造成大腦早衰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增長,我國癡呆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或反復詢問和重復同一個問題,或不能辨別方向、容易迷路走失,或忘記熟人的名字和日期,或不講衛生、隨地大小便、穿著古怪,或性格古怪、好發脾氣,或想做某件事一下子又忘記了……這就是醫學上常說的癡呆癥。
導致癡呆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尤其是許多老年癡呆病人的家屬擔心患者營養不夠,大用補品、補藥,造成老年癡呆病人營養過剩,這是十分有害的,應當加以避免。據醫生介紹:老人進食過飽營養過剩后,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加。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則會引起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智力減退等現象。
多數患者貽誤治療時機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1800萬癡呆癥患者,我國的老年癡呆癥患者總數在500萬以上,僅北京地區戶籍人口中統計至少有12萬癡呆患者。其中血管性癡呆占多數。血管性癡呆患者在飲食習慣方面,多有嗜辛辣和葷的特征,且半數以上患者有吸煙、喝酒的習慣,煙齡超過10年。調查還顯示,癡呆與人的精神狀況關系密切,抑郁、思慮、易怒、悲傷等不良精神刺激容易導致癡呆的發生。多數患者在發現時已是重度癡呆,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專家提出,老年癡呆癥與維生素B12和葉酸的缺乏有密切關系。飲食的調理可能有助于防止老年癡呆,因為從食物中攝入B12和葉酸既有效且安全。富含B12 的食物有:雛菊、香菇、大豆、雞蛋、牛奶、動物腎臟以及各種發酵的豆制品等;葉酸豐富的食物是:綠葉蔬菜、柑橘、西紅柿、菜花、西瓜、菌類、酵母、牛肉、肝臟和腎臟。經常、適量地攝入上述食物,對預防老年癡呆癥有一定作用。
【專業診斷】
區分老年抑郁癥和老年癡呆癥
老年人面臨突然出現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時間內發生情緒抑郁乃是正常現象,并非系病態。只有出現持久的抑郁癥狀,并且向嚴重程度發展時,才能考慮到是否得了該病。另外,人到老年,會罹患老年癡呆癥,而有些老年期抑郁癥患者,當病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病人的思維和動作都會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維抑制),此時會出現類似老年性癡呆癥的臨床表現。
對這類病人,尤其要注意鑒別“假癡呆真抑郁”情況的存在,以免貽誤病情,貽誤治療,影響康復。如何區別老年期抑郁癥和老年性癡呆癥呢?以下5點可供參考。
●老年抑郁癥起病較快,發展迅速;而老年性癡呆則起病緩慢發展也緩慢。
●老年期抑郁癥的抑郁癥狀持續較久;老年性癡呆癥患者的情緒變化多,不穩定,變幻莫測,猶如幼童。
●老年期抑郁癥患者的智能障礙為暫時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檢查的結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癡呆患者的智能損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進行性的惡化。
●老年期抑郁癥患者并無中樞神經系統的癥狀,腦CT檢查也無陽性發現;老年性癡呆病人的情況就不是這樣了,他們可有中樞神經系統的癥狀、體征。不少病人還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小中風”的病史,腦CT檢查可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或(和)腦梗塞的表現。
●用了抗抑郁藥物后,老年期抑郁癥病人會病去體愈,恢復病前談笑風生、談吐自如的神態;而對于老年性癡呆癥患者來講,抗抑郁藥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當然,有部分老年性癡呆癥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現抑郁癥狀,頗像“老年期抑郁癥”,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癡呆的“廬山真面目”。對此尤需警惕。
【預防措施】
手指操預防老年癡呆
手指操簡單、方便、易行,尤其對老年人較為適合。 從中醫觀點來看,手上集中了許多與健康有密切關系的穴位,聯系著全身的內臟,適當地刺激這些經絡穴位,有助于保持健康,某些癥狀也可以得到改善。經常以手指為中心進行各種活動,可以使大腦皮層得到刺激,保持神經系統的青春活力,對老年癡呆可起到預防作用。
具體做法是,可用小鐵球或核桃作為工具,具體做法如下:
(1)將小球握在手中,用力握同時呼氣,然后深吸氣并將手張開。
(2)將兩個小球握在手里,使其左右交換位置轉動,老年人都有經驗,當有煩惱和不滿情緒時,用此法可得到解除。
(3)兩手心用力夾球相對按壓,先用右手向左手壓,然后翻腕使左手在上,邊壓邊翻轉手腕。
(4)用食指和拇指夾球,依次左右交換進行。
(5)將球置于手指之間,使其來回轉動。
【相關研究】
嚼口香糖有助預防老年癡呆
大腦中海馬細胞的功能衰退,是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的組織學原因。日本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咀嚼也許能預防老年人記憶力衰退。研究人員用磁共振顯像技術,觀察到人在咀嚼時腦內海馬部的活動信號增強。因此,他們認為常嚼口香糖是一種不增加進食量又能刺激海馬功能的好方法,對預防老年性癡呆有幫助。
多學一種語言推遲癡呆4年
加拿大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通曉并會說一種語言以上的人,患癡呆癥的平均年齡要比每天只會說一種語言的人晚4年。
導致老年癡呆癥的最主要因素是阿爾茨海默氏癥,此病會使人逐漸喪失記憶,而到目前還沒有能夠治愈的方法。研究人員說,每天使用超過一種語言交談的人,似乎會刺激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并確保神經聯系保持正常,而這正是被醫學界認為有助于對抗癡呆癥的兩大要素。
研究數據說明,精通雙語對患癡呆癥具有巨大的保護作用。而該研究結果也為近年來有關老年癡呆的研究——保持大腦活躍是延緩癡呆癥的好方法增加了新的佐證。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