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欄目:養生堂視頻 養生堂2022視頻全集
本頁提供2022年8月3日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視頻全集和要點筆記,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于大君。主題是《祛濕保腎有妙藥》。主要介紹腎病水液代謝異常的癥狀,穞豆衣的日常用法,穞豆衣的炮制,脾腎俱虛的癥狀,腎虛和脾腎俱虛的區別,大豆黃卷的日常用法,萆薢的日常用法等相關內容,百年養生網提供視頻全集的在線觀看和主要內容介紹(節目要點筆記)。
食藥兩用的祛濕保腎品有個排行榜,根據腎與濕的關系來排列,眾所周知的茯苓、薏苡仁只排在第五,因為茯苓通過健脾祛濕,與腎關系不大。
《內經》認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水濕和脾關系密切,但是和腎的聯系最重要,因為水液進入人體后要先經過腎的蒸騰氣化,再到達脾升清降濁,而沒有經過腎蒸騰氣化的水液就會變成濕邪,彌漫到全身引起水腫。
腎病水液代謝異常的常見癥狀:水腫腹脹、小便短少、小便頻數、大便稀溏、惡心、眩暈。
圖:腎病水液代謝異常的常見癥狀
冬瓜皮與人體皮膚關系最為密切,主要是祛表皮濕氣;玉米須有輕度利尿效果,有祛濕功能但是和腎沒什么關系,因此排第七位。
綠豆具有祛濕、解暑、解毒的功效;赤小豆也有祛濕作用,但和腎關系不大,排第六位。
薏米和茯苓都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但是護腎的能力弱,排第五位。
黑豆有利水益腎的功效,從與腎的關系來說可以排第四位。
將黑豆炮制后的升級版,適合有水腫特別是女性人群使用的祛濕保腎第三名就是穞豆衣,具有補腎、活血、止汗、消腫利濕的功效,臨床上應用養血 、平肝、清熱、活血、利水的作用治療腹水、水腫等效果較好,現代藥理發現對于降壓、降脂、抗血小板凝聚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豆衣杞棗茶組成:穞豆衣、枸杞子、大棗。
方解:穞豆衣消腫利濕;枸杞補腎;大棗健脾。
用法:大棗掰開以后共煮飲用,有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適宜人群:眼目昏花、腰疼、水腫的老年性腎虛人群。
專家提醒:穞豆衣是清涼性的滋養強壯藥,偏于虛寒體質的人群需要減量到1克。
穞豆衣的炮制:黑豆洗凈后,加水浸泡約24小時至微微萌芽狀態,然后將豆皮搓下來,先陰干再曬透即可。
祛濕保腎的第二名也與黑豆有關,就是黑豆發芽后炮制而成的大豆黃卷,具有保腎、健脾、祛濕、清熱的功效。
大豆黃卷的炮制:挑選飽滿肥壯的黑豆洗凈,加入少量水浸泡并拿紗布蓋上,放在溫暖處,時常灑水促使發芽,至芽長1.5厘米左右的時候藥性最佳,瀝干水分后充分曬干即可,過程中要小心不能脫殼。
黑豆發芽之后炮制而成的大豆黃卷具有生發之力,有助于脾升清,適合脾虛不能正常運化水濕,繼發水濕下注侵害腎臟造成腎虛的脾腎俱虛的情況。
脾腎俱虛的癥狀:腰膝酸軟、下肢或全身水腫、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軟溏或腹瀉、面色萎黃、舌體胖大、舌苔水滑或膩。
圖:脾腎俱虛的癥狀
腎虛和小便的關系密切,會表現出小便短少、小便清長、小便多等,以及下肢水腫。
脾腎俱虛要關注脾虛的表現,脾主肌肉四肢,如全身水腫、皮膚繃急光亮,以及納食少、食后腹脹、大便不成形等脾胃癥狀。
《靈樞》中記載“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專家推薦可以用一定量的排骨加大豆黃卷30克燉30分鐘左右制成大豆黃卷排骨湯來食用。
專家提醒:大豆黃卷是補益的,形體壯實、氣血充盛的人群最好不要用,舌頭紅小瘦的陰虛人群也不宜食用。
祛濕保腎第一名是萆薢,萆指蓑衣,薢是生在水邊的草,與水和腎都關系密切,具有清下焦濕熱、治白濁的功效,且性平,寒癥熱癥都能用。
尿液混濁明顯或者尿紅細胞明顯都是有問題的,當尿液白濁的時候提示可能是嚴重腎病或者是泌尿系統炎癥。
補腎祛濕茶組成:黨參、山藥、生地黃、陳皮、萆薢。
方解:生地黃補腎;山藥健脾、補脾陰;黨參脾腎雙補;陳皮行氣;萆薢利濕。
用法:先把藥材放鍋里煮開15分鐘,盛出代茶飲,頭遍水喝完后再用沸水沖泡續杯,連續飲用一個月左右再視情況是否繼續飲用。
專家建議:大部分人都適合,脾陰虛、腎陰虛的人群稍微注意一些即可。
專家出診信息:
于大君: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腎病科:周二上午、周五上午(專家門診);周三上午(特需門診);
備注:突發原因導致門診時間、出診地點、門診類型(普通、專家或特需門診)、掛號費用的改變,請以醫院當日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