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當一個人處于滿足的狀態(tài),其內(nèi)心可以保持歡樂。但現(xiàn)實生活中呢,很少有人對年輕人說,“你就知足吧”;而大多的說法是,“趁現(xiàn)在年輕,多折騰折騰,不要滿足現(xiàn)狀,不思進取?!?/p>
當下大多年輕人確實是不知足常樂的,每天都憂心忡忡,“無遠慮,必有近憂”,焦灼不堪,壓力很大,他們不滿足于自己的現(xiàn)狀,但想改變又手足無措,或者下不了決心去改變,或者下了決心改變太難就放棄了。
他們生活在掙扎和煎熬中,指望有一雙貴人的手能拉自己一把,可是人最大的貴人是自己,自己都對自己不抱希望,哪還有人會看好自己?
有些人給人的感覺是很努力,很進取,但卻看不到他們的滿足感。因為他們前面有太多太多的“欲望餅”,登上這座山,會看著那山好,永遠都不知足,永遠都焦躁。
他們很渴盼達到一個目標,但達到后發(fā)現(xiàn)并不是自己很想要的,就苦苦尋覓下一個目標,達到后又發(fā)現(xiàn)不是自己很想要的,欲壑難填。
當看到他人很愉快很滿足的樣子,他們總覺得他人哪一方面很好,比自己強,卻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已有的值得珍惜的幸福。
甚至,他們會嘲笑一些人知足的樣子,感覺這些人不思進取,不如自己有追求,用對他人的批判獲得內(nèi)心的平衡,來填補自己真實的茫然和虛空。
對于現(xiàn)狀的不知足,對于未來的不確定,又使得他們過度糾纏于自己的過去,他們覺得要不是當初自己做了哪個決定,就不至于淪落到現(xiàn)在這個地步。
悔恨的情緒每天都縈繞著他們,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痛苦,寫滿了抱怨。他們的眼中只有對自己對他人不滿和指責,卻看不到眼下的快樂和關(guān)愛。
邊際遞減效應,說消費者在每增加一個單位消費品的時候,其產(chǎn)生的效用成遞減速趨勢;同理,我們很容易忽略那些一直關(guān)心、信任、支持我們的人,也容易忽略自己仔細想想其實很快樂的事情、優(yōu)勢。
要想獲得真正的知足,就要放下所有的過去,原諒自己也寬容他人,并從內(nèi)心升騰起愛和自信,有能力改變現(xiàn)狀,也有能力讓自己愛的人愛自己的人快樂,未來不是想象出來的,是自己用行動去打造出來的。
知足是一種美好的平衡心態(tài),它會賦予人平和,給以人謙遜,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珍惜自己的所有,懂得感恩身邊的人,待人溫和。他們不會像目的性很強的人,達不到他們的期待,就感覺有些壓力。知足常樂,悠然自得。
知足,也有進取的心態(tài),追求一些提升自我價值感的愛好、事業(yè),讓自己的內(nèi)心更加充實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