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從結婚到成家,從養育孩子到孩子離開家庭,最終不得不面對一個完整家庭的解體,在每一個階段,家庭都會面臨一些特殊的挑戰。
這在心理學專業領域,有一個相當宏偉的名字——“家庭生命周期”。
正如每一個生命的發展規律都有跡可循一樣,其實,每一個家庭生命周期也有其完整的時間順序和客觀規律。
當我們理解家庭生命周期,提前了解每個人生階段需要注意的挑戰,那么在未來,面對這些注定會到來的問題時,起碼能做到平靜接受、而后力求安穩過度。
結婚
結婚,是一個將自己托付給對方、兩個獨立個體合并的過程。
當人們搖身一變成為別人的丈夫或妻子時,人生角色要求有很多的調整——
要學會獨處和共處
分配權力
聚集物質和情感資源
共享親密和平常的感情
...
新婚夫婦想順利地達成從原有家庭中分離,建立出有凝聚力的婚姻這一轉變,兩個人忠誠于彼此是非常關鍵的。
然而理想往往豐滿,現實容易殘酷——當下社會現狀決定,在所有生命周期的兩難情境中,結婚面臨的困境最大。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最佳婚姻狀態,往往是夫妻兩人共同付出、相互成全的成果。
孩子降生了
孩子降生象征了一個家庭在其生命周期中的最重要里程碑階段,這是一個既動蕩不安又碩果累累的階段。
動蕩不安,其實來源于家庭角色轉變的彷徨。
我們來舉一個最日常的例子,吃飯——對已婚夫婦來說,沒有孩子的家庭結構擁有多種解決吃飯問題;然而當有了孩子,飯前必須提前作好正式而詳細的安排。
除了在生活中給孩子騰出空間外,在心理和體力上,夫婦還必須更清楚地劃分責任和分配勞動——
誰去購物?
誰到托兒所或學校接孩子?
誰準備飯菜?
誰刷洗盤子?
誰讓孩子上床睡覺?
誰為孩子明天早上做好準備?
...
都是瑣事對吧,但家庭很多矛盾都是從這類看似瑣碎的事情上衍生的。
一個新寶寶的到來會要求家庭系統發生情感和關系上的變化,來為這個新成員騰出位置。
丈夫和妻子成為父親和母親后所要承擔的義務象征著一個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轉折點,它永遠地改變了配偶在沒有孩子時扮演的相對簡單的角色。
孩子長大了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家庭在組織上會面對新的挑戰,尤其是圍繞著自主和獨立問題的挑戰。
也許父母再也不能維持絕對的權威,但是他們也不能放棄權威。
當青少年尋求更大的自我決定權時,他們較少地依賴家長而是轉向他們的同伴尋求指導和支持,此時家庭有必要改變規則、設定限制和重新協商角色。
此時的父母內心往往會有很多的糾結——可能是對自己的職業及早期婚姻的選擇產生質疑和困擾。此時家庭里通常充滿對彼此需要的沖突,壓力在代際間同時進行著上行和下行的傳遞。
更艱難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極易成為父母雙方之間未解決沖突的催化劑,比如,青少年與父母沖突的解決方式,往往重演了父母原生家庭的模式。
那些一直小心翼翼避免犯同樣錯誤,并且努力嘗試不同方式養育子女的父母,常常在這時發現孩子和自己在人格上的相似之處。
原生家庭的斑斑淚跡,此刻暴露無遺。
孩子離開家庭
養育注定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離別——此時的家長,必須逐漸接受孩子的獨立角色和孩子最終創建自己家庭的事實。
對這個階段的父母親來說,和他們的孩子建立成人對成人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發展任務,孩子現在不再住在家里,父母親也就需要重新評估彼此的關系。
一部分中年夫妻的婚姻確實會出現離婚的結局,有時候孩子離開并不會使得夫妻婚姻更加穩固,家庭、心理矛盾激增的情況下,一部分完成不了離別的父母,選擇轉向子女,將他們作為緩沖矛盾的工具,另一些則選擇離婚。
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夫妻在送走子女們后可以更自由的享受生活和更幸福的婚姻。
這一時期的中年任務是重新安排家庭角色和嘗試發展新的社會關系及興趣愛好,夫妻雙方把孩子離開家庭看作是一個從養育孩子的責任中解脫出來的機會。
步入晚年
當父母親處于退休年齡時,他們必須面對日常相處時間大量增加這一事實。
人們步入晚年某些時候意味著——
失去自我價值、地位、意志、失去作為家庭中重要一分子這一身份
他們還要去忍受失去朋友和親戚甚至配偶
面對日益增加的對孩子的依賴
處理與孫輩之間關系的改變等
...
這時,所有的家庭成員都經歷著一系列轉換的新壓力,所以此時必須重新協調家庭關系。

每一個家庭從建立到重新演變新生態圈,充滿著一個又一個挑戰,有些挑戰是可預測的,有些挑戰是不可預測的。
起碼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那些能被預測的挑戰,提前做好身心準備。
此外,不得不注意的是,家庭危機往往容易在家庭階段轉變的時候出現,每個階段家庭都有其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只有較好地完成了這些任務,家庭才能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