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解放軍第56軍軍長陳明仁回鄉探親,經過長沙時,忽然想起了一位故人。
于是陳明仁立即聯系地方政府,請政府幫忙查找這位故人的居住地址。很快,兩個好久不見的老友終于再次相見了。而陳明仁的這位老友,正是吳紹周。
吳紹周
昔日兩人同在國民黨中任職,同為國民黨中將,關系非同一般。不過如今再相見,陳明仁已經是共和國的上將,而吳紹周卻淪為了一個普通人,每日和妻子在家一起織布紡紗,勉強維持生活。
談及往事,陳明仁對吳紹周豎起大拇指道:“可真有你的啊!當年要不是你的那兩條妙計,抗美援朝戰爭可不會那么快結束!”
吳紹周苦笑一聲:“不過是經驗之談,沒有我提出來,也會有其他人提出來。”
“你謙虛了!你那兩條計策,毛主席都稱贊你呢!不然也不會將你特赦了!”陳明仁由衷地敬佩道。而對此,吳紹周只是不在意地搖了搖頭,往事如煙,他已經完全不在乎了。
陳明仁
那么,當初抗美援朝吳紹周究竟提出了什么計策?為什么會讓毛主席都稱贊呢?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原本只是南北朝鮮的局部戰爭,但在美帝國主義的介入下,很快使朝鮮半島成了冷戰雙方博弈的戰場。
在朝鮮人民軍被美軍逼到鴨綠江邊界之后,美國不顧中國的警告,越過“三八線”,大肆向中朝邊境進逼,更是派飛機轟炸我國邊境城市丹東,給我國國防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
同時,美國還派出第七艦隊穿越臺灣海峽,并在菲律賓等地加強駐兵,儼然要將中國包圍起來的節奏。
志愿軍跨過鴨綠江
為維護國家安全,抗擊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侵略,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做出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決定。之后,在“雄赳赳氣昂昂”的歌聲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
然而,當時的中美雙方武器有著巨大的差距,我國在裝備方面處于劣勢。當時的我國一窮二白,然而美國經過一戰及二戰前期的資本積累,已經一躍成了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武器裝備幾乎和志愿軍形成了代差。
如當時102毫米的六管火箭炮已經是我國當時能夠制造的最精密武器,可這樣的裝備在美軍中已經屬于淘汰產品了。
圖片源于網絡
而士兵手里的槍支更是落后了整整一代。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百廢待興,還沒有實現工業化,因此軍隊手里的武器大部分還是當初解放戰爭時期從國民黨手中繳獲的。
解放戰爭時,國民黨手里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美國援助的“美制”武器,但那些武器在援助時就已經被美軍淘汰,更不要說到了抗美援朝時期了。比如長津湖戰役中志愿軍大量裝備的美制M1917步槍、M1卡賓槍,早就被美軍拋棄不用,否則也不會援助給國民黨軍了。
而志愿軍入朝作戰初期的“標配”——從日軍手里繳獲的“三八大蓋”,更是落后了一整個時代的武器。而反觀美軍方面,彈藥直接“管飽”,M3沖鋒槍在美軍手里子彈幾乎不要錢一般向戰場傾瀉,其次還有BAR自動步槍等武器,而當時我國士兵裝備的多數還是單發、半自動,火力上完全不成正比。
圖片源于網絡
再說重武器方面,日制的120毫米迫擊炮,對于志愿軍來說已經是十分罕見的重武器,甚至75毫米炮都已經稱得上是“重炮”了。
然而對于志愿軍來說罕見的重武器105毫米榴彈炮,在美軍這里則是大量裝備,在重武器里根本排不上號。像是155毫米的榴彈炮,美國不但裝備多門,而且實現了自動化。除此之外,還有203毫米榴彈炮、240毫米榴彈炮。
“坦克”方面,美國有M19式40毫米自行高炮、M4A3E8坦克、M46中型坦克,而我國還是繳獲的之前的國民黨軍的舊坦克。
圖片源于網絡
美軍的裝備水平,遇到缺少反器材武器的部隊簡直就是單方面的屠殺。更不要說,美軍還有著密集的仿佛下雨一般的空中支援,地毯式轟炸……
這些,對于當時還處于一窮二白中的新中國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當時中美在武器差距上是跨時代的,抗美援朝已經完全成了一場現代化戰爭。這也意味著傳統靠人數堆積勝利的辦法,這一刻開始失效。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能夠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呢?
圖片源于網絡
戰役的一開始,由于缺乏應對現代化戰爭經驗,對美軍缺乏了解,我軍損失慘重。這時中央領導想到了曾經的國民黨將領,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曾被美國援助,從武器到戰術都有美國的影子,因此當時的中國論誰對美國了解,沒人比得過這些曾經的國軍將領。
在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之下,許多已改編或者被俘虜改造的國軍將領紛紛加入了美軍戰術研究班,結合自身對美軍的了解,日夜研討對美軍的戰術,而解放戰爭時期被俘虜的國民黨中將吳紹周也在其列。
當年,吳紹周的八十五軍裝備的大部分都是美式武器,因此他對美軍武器的優劣性能可謂是了如指掌,結合如今美軍的武器發展程度,吳紹周提出了兩大對付美軍的計策,并將之詳細論證闡述,最終寫成了一篇《關于美軍戰術之研究》的文章,足足六萬余字。
毛主席
文章一出,直接震動了中央。戰術研究班的領導在了解到這篇文章的價值之后,立即將之呈送到了毛主席手上。
兩計戰美帝
毛主席看過吳紹周寫的文章,對他在文章里闡明的觀點十分認同。尤其是吳紹周提出的兩大計策,更是讓毛主席贊不絕口道:“朝鮮戰場上打美帝國主義,就得按照吳紹周說的辦法來!”
那么,吳紹周究竟提出了什么樣的計策,能讓毛主席都稱贊呢?
圖片源于網絡
第一條計策,夜戰,顧名思義,就是在夜晚進行戰斗。原因在于,美軍擁有著強大的重火力和空中支援,在夜色的籠罩下,敵人的戰機還有炮火不容易發現目標,從而可以大大減少志愿軍的傷亡。這便是利用“天時”的優勢來作戰。
第二條計策,近戰,也就是通過塹壕拉近與敵人戰線的距離,在近距離上沖鋒、爆破。尤其是大量的縱深性塹壕,既能夠為戰士們提供掩體,又能夠拉近與敵人的距離。
而之所以使用近戰的策略,是因為當時我軍單兵裝備與坦克等武器的落后,射程、精度都和美軍有著較大差距。如果采用傳統的陣地戰,雙方拉開距離進行戰斗的話,擁有更高精度、更大射程的美軍武器無疑會對我軍造成巨大傷亡。
圖片源于網絡
同時美軍的自行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裝備對當時的志愿軍來說是巨大威脅,由于缺少反器材武器,擁有厚重裝甲和強大火力的美軍坦克、自行榴彈炮等對志愿軍來說就是打不動的“鐵王八”,躲進塹壕里無疑能夠大大減少傷亡。
同時塹壕也能夠給美軍的坦克、自行火炮前進造成阻礙,削弱敵方火力。因此,這便是利用“地利”進行作戰。
加上人民志愿軍保家衛國的高昂士氣,這便是聚齊了“天時地利人和”。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人民志愿軍必勝,美帝國主義必敗。
這兩條計策的運用,以邱少云烈士參與的那場391高地戰斗就可以說明。
邱少云
1952年10月中旬,邱少云所在部隊受命進攻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高地上的軍隊主要以美軍為首,火力十分強勁,如果正面沖鋒的話勢必要付出較大傷亡。因此邱少云被選派為潛伏部隊,在11日夜間悄悄接近敵軍哨所,負責戰斗打響后剪開敵人鐵絲網,在近距離下向敵人沖鋒。
當時,潛伏部隊一共有五百名戰士,他們趁著夜色,在敵人照明彈的間隙中匍匐前進。地上厚厚的雜草給了戰士們掩護,在沒有驚動任何敵軍的情況下,五百名戰士一點一點向敵人陣地接近著。
深夜,潛伏部隊到達距離敵人陣地僅六十米的地方。草叢中,眾人都屏住呼吸,在草地中一動不動,生怕近在咫尺的敵軍會發現他們。
圖片源于網絡
可這時,似乎察覺了異樣的敵人開始向潛伏地帶逼近,眼看潛伏部隊就要暴露,指揮部立即讓炮兵對敵人陣地進行炮火打擊,以掩護潛伏的戰士們。
然而,敵人已經徹底察覺到了異常,炮火停止后,直接呼叫了空中支援。偵察機飛過陣地上空,并試探性地扔下了幾顆燃燒彈。其中一顆燃燒彈濺落在邱少云身上,讓他瞬間被火焰吞噬,但為了不將潛伏部隊暴露出來,邱少云忍著燒灼的劇痛,牙關緊咬,一聲不吭。
最終,邱少云壯烈犧牲,而敵人炮火停止后,潛伏了許久的五百戰士立即大吼著沖入了敵人陣地,為邱少云烈士報仇。
董存瑞
除此之外,還有董存瑞炸碉堡,同樣是背著炸藥包,趁著夜色跑到敵人陣地跟前布置炸藥,在近距離下給予敵人痛擊。而這種戰例的主人公,還有黃繼光、楊育才等等一系列英雄。
這些案例中,都明顯表現出了夜戰和近戰的戰術思想。由此可見,吳紹周的戰術思想在朝鮮戰場上被大規模運用和實踐,為志愿軍戰士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看到吳紹周的兩條妙計取得了這樣輝煌的成果,毛主席十分滿意。因此,鑒于吳紹周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做的貢獻,毛主席決定對吳紹周進行特赦。于是,1952年,吳紹周被赦免,隨后和家人團聚。
毛主席
而抗美援朝戰爭,也很快在人民志愿軍的努力下取得勝利,1953年7月27日,中美朝三方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代表著三年的朝鮮戰爭宣告結束,也成功扼殺了美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
還是那個英雄
被特赦之后,吳紹周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在解放戰爭中助紂為虐的錯誤,于是決定不再從軍,而是在人民政府的資助下回到了湖南長沙,和自己的家人團聚。
到了長沙之后,吳紹周和妻子在家中織布紡紗以維持家用。從這時候開始,曾經的那位國民黨中將不見了,這時他只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
吳紹周夫婦
左鄰右舍雖然知道他是國民黨中當過官的,但他以前究竟當的什么官,則是沒人知曉。
如果不是陳明仁路過來找他,吳紹周幾乎已經快忘記了那些往事了。
“雖然現在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了,但你還是那個抗日英雄嘛 !”陳明仁看到吳紹周沉默寡言的樣子,以為是吳紹周氣餒了,于是拍拍他的肩膀鼓勵他。
接著,陳明仁聊到了當年吳紹周抗戰時的往事。
吳紹周之所以能提出來那兩條對付美軍的計策,是因為他以往經歷了無數次戰斗,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這些戰斗經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了吳紹周靈魂的一部分。因此在美軍戰術研討班里,他才能一口氣寫下六萬多字的美軍戰術分析,讓毛主席都稱贊。
圖片源于網絡
1937年,日軍坂坦師團向晉察綏咽喉要地南口發動進攻,當時駐扎南口的國民黨軍有湯恩伯部、吳紹周部等,但很快,在日軍的飛機大炮、坦克的聯合攻擊下,湯恩伯部敗退,幾乎消耗殆盡。
時任八十九師參謀長的吳紹周死戰不退,面對著大舉進攻的日軍,吳紹周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他一邊向國民黨軍求援,一邊沉著指揮部隊向日軍反擊。可援軍被日軍火力阻斷,根本無法靠近,一時間雙方進入僵持階段。
之后,吳紹周想出一個辦法。他利用氣象燈吸引敵人注意,趁著拂曉時分放出去,敵人不知是氣象燈,還以為是什么新式武器,因此不敢輕舉妄動。而吳紹周抓住這個機會,迅速指揮部隊向敵人發起沖鋒,最后突出重圍。
吳紹周
在南口阻擊戰受到沉重打擊后,日軍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繼續發起進攻。而這一切,都依賴于吳紹周的拼死堅守,因此為了嘉獎吳紹周在此次戰斗中的出色表現,國民政府頒給了他一枚寶鼎勛章。
之后,吳紹周又參加了臺兒莊戰役,他所在的部隊在日軍步坦協同的進攻之下傷亡慘重,然而即便如此,吳紹周也絲毫不愿后退半步,不愿讓出半分國土。
后來的中原抗戰,吳紹周同樣幾次粉碎日軍的進攻,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在獲得了寶鼎勛章之后,吳紹周又兩次獲得了國民政府頒發的云靡勛章。
由于抗日戰爭期間吳紹周帶領著部隊轉戰南北,多次打壓日軍的囂張氣焰,因此抗戰勝利后,吳紹周升任八十五軍軍長,被國民政府授予了中將軍銜,成為了國民黨內有名的抗日名將。
蔣介石
不幸的是,解放戰爭期間,吳紹周被蔣介石蠱惑,跟著國民黨反動派走上了反人民的道路,最終在淮海戰役中被俘虜。
好在,吳紹周在抗美援朝中提出的兩條計策立了大功,讓他得到了特赦,最終得以和家人團聚。
陳明仁臨別時,問吳紹周有沒有困難,有沒有需要他幫忙的地方,吳紹周只是搖了搖頭,表示自己過得很好,無需幫助。
陳明仁
不過細心的陳明仁看到他紡紗時低頭緊貼的眼睛,明白此時年邁的吳紹周已經視力不濟,難以勝任紡紗的工作了。因此,陳明仁離開后不久,便向有關部門反映吳紹周的情況,要求根據吳紹周的身體狀況,適當給予幫扶與照顧。
1962年時,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提名吳紹周為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讓他再度發揮了自己的價值。不過僅僅過了四年,吳紹周就因中風去世。
吳紹周的一生,雖然曾短暫的誤入歧途,明珠蒙塵,但這絲毫掩蓋不了他在保家衛國,抗擊外來侵略上的高光,尤其是后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提出的兩條對付美軍的計策,更是挽救了無數戰士的生命,推動了戰爭的勝利。
圖片源于網絡
他和那些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無數英雄一樣,都為抗美援朝立下了功勞。
因此,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抗美援朝戰爭,只要是保家衛國,為國做貢獻的英雄,我們都應該銘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