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分為5個部分:第1部分宏量營養素;第2部分:常量元素;第3部分:微量元素;第4部分:脂溶性維生素;第5部分:水溶性維生素。此為第三部分,標準名稱《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第3部分:微量元素》,實施時間為2018年4月1日。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第 3 部分:微量元素
1 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中國居民膳食鐵、碘、鋅、硒、銅、鉬、鉻7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參考攝入量。
本部分適用于中國居民中健康人群或個體的膳食攝入狀況評價和膳食指導。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評價膳食營養素供給量能否滿足人體需要、是否存在過量攝入風險以及有利于預防某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一組參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可耐受最高攝入量以及建議攝入量、宏量營養素可接受范圍。
[WS/T 476—2015 ,定義5.3.1]
3.1.1
平均需要量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
群體中各個體營養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WS/T 476—2015 ,定義5.3.4]
3.1.2
推薦攝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個體需要的營養素攝入水平。
[WS/T 476—2015,定義5.3.5]
3.1.3
適宜攝入量 adequate intake;AI
營養素的一個安全攝入水平。是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群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
[WS/T 476—2015,定義5.3.6]
3.1.4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
平均每日可以攝入營養素的最高量。此量對一般人群中的幾乎所有個體都不至于造成損害。
[WS/T 476—2015,定義5.3.7]
3.2
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痕量元素
在人體內的含量小于0.01%體重的礦物質。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碘、鋅、硒、銅、鉬、鉻、鈷8種;第二類為人體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錳、硅、鎳、硼、釩5種;第三類為具有潛在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對人體可能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包括氟、鉛、鎘、汞、砷、鋁、鋰、錫8種。
[WS/T 476—2015,定義3.5.2]
3.2.1
鐵 iron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體內血紅素和鐵硫基團的成分與原料,參與體內氧的運送和組織呼吸過程,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缺乏時可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發生缺鐵性貧血。鐵過量可導致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
3.2.2
碘 iodine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合成甲狀腺激素的成分。攝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長期過量攝入可導致高碘性甲狀腺腫等危害。
[WS/T 476—2015,定義3.5.2.3]
3.2.3
鋅 zinc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參與體內多種酶的組成,具有催化、結構和調節功能。鋅缺乏可引起味覺障礙、生長發育不良、皮膚損害和免疫功能損傷等。
3.2.4
硒 selenium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以含硒氨基酸摻入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等蛋白肽鏈的一級結構,參與機體的抗氧化。硒缺乏是克山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3.2.5
銅 copper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參與銅蛋白和多種酶的構成。缺乏時可發生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WS/T 476—2015,定義3.5.2.6]
3.2.6
鉬 molybdenum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黃嘌呤氧化酶/脫氫酶、醛氧化酶和亞硫酸鹽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在正常膳食條件下人體不易發生鉬缺乏。
[WS/T 476—2015,定義3.5.2.7]
3.2.7
鉻 chromium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天然食品和生物體中的鉻主要為三價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構成成分、某些酶的激活劑。鉻攝入不足可引起糖、脂代謝紊亂等。
4 中國居民膳食微量元素參考攝入量
中國居民不同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人群的膳食微量元素參考攝入量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