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國家的規定已經相當明確,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歸村集體,農民可以依法申請免費使用,非農業人口不享有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
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是村集體,但農民申請建房后,宅基地上的房屋是私有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繼承法,依法可以繼承,繼承后宅基地的使用權地隨房走。也就是說,繼承人雖然已經是非農業人口,沒有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但是可以繼承父母留下的農村房屋,繼承后宅基地的使用權是地隨房走,依然可以免費使用。這一點既符合國家法規,也符合農民的利益,充分尊重了歷史狀況,誰也剝奪不了。
非農業人口對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是繼承農村房屋后而免費得來的,因為其已經不是農業人口,所以其使用權限不是永久的。但是,國家對非農業人口使用農村宅基地這種歷史遺留問題,沒有給出明確的使用權限,而是給出了模糊的權限,即至該宅基地上的房屋倒塌不能再用時。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宅基地使用人,可以隨意對房子進行翻建,那此房屋便會永遠存在,這宅基地的使用權便會永遠歸不該享有農村宅基地的繼承人,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國家規定,農業人口依法享受的宅基地上的房屋,翻建時也要依法申請,確保新農村建設的統一性,納入監管,確保翻建時不超過原宅基地范圍,也確保建筑質量和安全。而非農業人口繼承來的農村房屋,不允許翻建,只允許維修維護。所以,明確的答案是,非農業人口承繼的農村房屋,不能翻蓋。
由于房屋翻建和維修,沒有明確的法律界限,所以在農村,非農業人口繼承的房屋,年久失修后面臨倒塌,有眼光的人一般會進行修繕甚至翻蓋,只要不侵害其他鄰居的利益,農村人大不見小不見的,都是老街舊鄰,沒人去上告,而村委會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上級政府也是“民不告官不究”,所以很多城里人還是會回農村老家翻建老屋,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不過,隨著農村宅基地確權,這些政策執行起來會越來越嚴格,恐怕非農業人口翻建繼承來的農村老屋現象日后會被絕對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