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開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乘用車發動機長期是自主品牌難以逃避的傷心之地,動力弱、油耗高、耐久性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絕大多數自主整車企業。
因此,在2004年后很多自主品牌被迫采用了沈陽航天三菱4A系列和東安三菱4G系列發動機整機產品,過度依賴外國產品,成了所有中國汽車工業人的心頭之痛,也被消費者長久詬病。
?
中國汽車工業人知恥而后進,開始著重加強發動機整機研發投入,一系列自主開發的機型開始陸續投放市場。
但坦白說實話,雖然自主整機開發取得了成果,但這些成果以嚴格的技術標準審視,只能算作“從無到有”,只能算作依靠外資二級零部件企業核心配件的集成,對國際頂尖水平保持長期的仰望和跟隨,成為國內發動機行業的常態。
用老外的話來講:“中國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款乘用車發動機能做到同級N0.1,這是中國只能被稱作汽車大國而不能被稱作汽車強國的核心原因之一”。
?
如鯁在喉。
藍鯨噴薄,強力挺直中國品牌脊梁
拿出一款“屠榜”的發動機,贏得國外對自主品牌的充分尊重,是徹底解決國內汽車工業“芯無力”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很難,但必須要做,因為這是尊嚴的問題。
就如同華為與中興一樣,同樣面臨老美的制裁,后者只能選擇柔性處理,前者卻能霸氣的挺直脊梁毫不退讓,靠的就是強悍的麒麟980芯片、領先的5G基帶、自研鴻蒙系統等等帶來的硬核實力。
?
千呼萬喚,藍鯨出世。
2019年6月4日,這是一個值得歷史記載的重要日子。在長安汽車新投用的全球研發中心里,一場低調的發布會如期舉行。
在接到發布會邀請前,筆者以為這是一場簡單的品牌命名會,然而到現場之后才發現,隨著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的娓娓介紹,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已經悄然現身,一個將“芯無力”印記徹底踢碎的動力品牌——“藍鯨”震撼問世。
?
Blue Whale,藍鯨,地球上已知最大的動物,近200噸的偉岸身軀,讓人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力量、Power。
?
將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意義的動物命名到自家的動力總成品牌上,必須擁有過硬的實力,才能底氣十足。
很顯然,長安汽車第三代動力總成能堪大任、名副其實。
?
先說主要參數:350bar超高壓直噴,40%最高熱效率,60.8分貝靜音效果,3.0Nm/kg的輕量化,滿足國六排放標準并預設歐7排放升級路徑,1.4T機型最大功率116kW,1.5T機型升扭矩達到200、1250rpm達到最大扭矩。
?
毫不夸張的說,這套參數放到全球同級機型上,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
以最大扭矩轉速來說,1250rpm的最低轉速,目前國際上同級別能達到的機型應該不超過5款,大多數外資品牌主力機型的最低轉速做到1350、1450就已經可以拿出大吹特吹了,而每降低10rpm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為的就是帶給消費者更好的動力輸出表現。
?
以350bar的超高直噴壓力來講,這個參數也是做到了全球頂尖序列,當然,難的不是超高壓直噴,難的是解決超高壓直噴帶來的顆粒物排放問題。豐田等車企對直噴顆粒物問題解決的辦法是采用雙噴(GDI+PFI技術路線),甚至還有配合尾氣處理的GPF,但藍鯨發動機不僅沒有采用雙噴、GPF,還順利的滿足了國六Bb排放標準。
?
再來看看200Nm/L的升扭矩表現,可能說這個數字很多人會覺得比較抽象,如果我告訴你簡單換算下就能得出“1.5L*200NM/L=300NM”結論時,你或許就會大吃一驚了:1.5升排量做到300牛米?甩出外資幾十牛米的差距?
筆者當然不會kidding你,藍鯨動力品牌目前發布的兩款機型在“勁、凈、靜”三個方面,毫無疑問已經做到了全球同級最強。
沒有之一。
40%增壓機熱效率,敢把皇帝拉下馬
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經看到,明明最大的亮點是40%熱效率,為何你不好好講講?
對于這么一個勁爆的亮點,筆者當然不會漏掉,必須大書特書!
稍微熟悉一點汽車的朋友都知道,表征發動機油耗的重要參數就是熱效率,為了降低油耗,日本甚至搞了一個發動機熱效率排行榜,豐田、本田、鈴木等廠家在這個榜單上是殺紅了眼,榜首位置不斷交替。
直至豐田Dynomic Force系列分別取得了40%(燃油版)、41%(混動版)的全球最高熱效率成績,并霸榜至今。然而在燃油版上,豐田Dynomic Force取得的40%熱效率是在直列四缸2.5L自然吸氣基礎上取得,在增壓機型上,豐田最高熱效率或者說全球最高熱效率并沒有突破40%的極限大關!
?
長安汽車藍鯨動力做到了!增壓汽油機全球首破40%熱效率大關。
這有多難呢?
簡單點講,在一臺自吸發動機裝上渦輪后,將會面臨爆震的問題,為了避免爆震產生,發動機必須降低壓縮比,而且還要修正點火時刻、緩和氣缸燃燒進程,其結果就是熱效率顯著下降。
再簡單點講,實現同等熱效率,增壓機比自吸機更難!
出于技術保密原因,筆者無法得知長安汽車藍鯨發動機具體的實現原理,但大概猜測,相關型號的發動機一定是在機體結構、燃燒優化和控制(包括湍流、滾流等環節)做了大量的正向開發工作,再配合雙出口集成排氣歧管、雙渦管渦輪增壓、外置高效水冷中冷、全可變排量機油泵(0W-20低粘度機油)等實現40%目標。
說句粗糙的話,哪怕就是把其它技術參數抹掉不看,單獨拎出這個40%最高熱效率,也足以讓中國品牌首次站在世界發動機之巔
假使老外肚量夠大,長安汽車這兩臺藍鯨發動機一定夠資格入選今年的沃德全球十佳發動機序列,成為首次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國自主機型。
?
這才是真正標志中國品牌告別“芯無力”的劃時代舉動!
并非單槍匹馬,而是群英薈萃
實際上,本次發布的藍鯨動力品牌,不僅僅是上面提到的1.4T、1.5T兩款超強性能發動機,更包含了通過NE動力平臺模塊化設計的1.0升—1.8升排量發動機序列,各排量發動機零部件通用化率高達98%。
不僅如此,藍鯨動力還能擴展出HEV油電混動、PHEV插電混動、48V輕混及REEV增程式混動的相關發動機機型,全面性世所罕見。
?
當然,藍鯨動力總成也少不了變速箱的鼎立支持,本次發布會上,長安汽車將7速濕式雙離合自動變速箱和6速混動變速箱旗幟鮮明的納入藍鯨體系,這也徹底表明:藍鯨品牌將構建成為強大的產品矩陣,為未來長安汽車動力總成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噴薄出強度大的動力。
?
10,20,1460,細數背后的艱辛故事
從無到有,從落后到追趕,從追趕到反超,藍鯨品牌的出現,反映出的實質是中國汽車工業從落后外資70年起步,到30年追上的本質縮影。
那是如何實現的呢?
實際上,長安汽車在核心動力上的布局由來已久,在決定微轉轎時,就投入巨資扶持旗下的動力研究院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目前已經完全掌握了機械開發、燃燒開發、電噴匹配等80余項關鍵能力,可測試967項動力總成參數,可開展國際水平的光學測試、氣道試驗、精密測量等工作,可模擬并強化所有用戶極端工況。
?
在強大的硬件基礎之上,長安汽車團隊對藍鯨品牌的貢獻也不可小覷。集結了10個國家、200位工程師、超過1460個日夜的辛苦奮戰,有效的完成了所有設定目標,在規定節點內將發動機硬核實力帶到了全球NO.1的位置。
?
這就是30年反超70年的秘密:沒有任何的僥幸,所有的成功全部來自比別人更多的汗水;沒有任何的偶然,所有的勝利全部來自堅持不懈的必然。
采購VS被采購,開先河大有可期
回到文首,中國汽車工業直至今日,仍然有不少自主品牌在采用三菱系列發動機,這個卑微的采購歷史,筆者認為我們無法抹掉,也無需抹掉。
但時至今日,藍鯨品牌的躍然海面,讓我們第一次有了真正在外資品牌面前挺直脊梁的資本,真正有了讓外資品牌充分尊重的資格,不管如何比較,藍鯨品牌躋身全球頂尖發動機之列已是不爭的事實。
?
筆者真心希望,藍鯨品牌動力,能夠早日憑借強大的性能表現,實現對外資品牌的反向輸出,讓外資品牌也能向我們掏出“采購費用”,以用上我們的藍鯨發動機為傲。
三十年太短,只爭朝夕,只要抱著這樣的信念,那筆者覺得這一天,離我們不遠了。
感謝藍鯨,加油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