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校慶期間,我們的同學們懷著真 摯的感情、美好的憧憬,從祖國的四面八 方,相逢在北京;我們帶著滿臉的滄桑、 豪邁的風采,從大江南北相聚在清華園, 隆重紀念我們鑄6-1班同學畢業50周年暨 我們母校105周年華誕。
我們是1960年秋季入學;我們鑄6-1 班集體,是以原機械系的“老九班”(機 609班)為主體,從本年級各個班級“移 民”部分同學而組成的一個大家庭。此 外,還有三名越南留學生加盟其中
提起鑄6-1班,可圈可點的事跡很 多。在校時大家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人 才濟濟,積極向上。班里一部分同學擔任 班團工作,還有一部分同學兼任社會工 作。無論年級工作組、系學生會、學校學 生會,都能見到我班同學的身影。有業余 愛好和專長的同學,還參加了學校文藝、 體育社團。班里的張琴心同學兼任鑄7班 的輔導員工作;王文鼎同學調入學校學生 會任生活部副部長工作。由于大家的團結 一致,奮發努力,鑄6-1班曾獲得系和學 校的好評,被評為全校的優秀班集體;在 全校生活、衛生評比活動中,多次名列前 茅,受到學校的表彰。全班同學,雖然不 是兄弟姐妹,卻情同手足。
然而,由于遇到了“文革”,臨到畢 業分配的時候,同學相互之間竟然沒有時 間來道一聲“再見”,甚至沒有機會拍一 張極為普通的班集體畢業合影。多年來, 這成為鑄6-1班每個同學心頭揮之不去的 心結。
參加工作以后,大家天各一方。每個 同學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用清華精神譜寫 了各自的人生。通過出差、學術 會議、書信往來,同學們不斷加 深相互了解,增進彼此友情。同 學們迫切期望補拍一張鑄6-1班 的“全家福”,因此都希望策劃 一次同學聚會。
1996年春,正值改革開放的 春風吹拂華夏大地國運昌盛之 時,我們的人生已度過了“知天 命”的階段,這一年,也是我們 畢業30周年。在時任中國二汽集 團副總經理的張世端和時任榆次 液壓集團總經理的王文鼎兩位同學的積極聯絡下,在二汽集團北京駐地舉 辦了我們班畢業后第一次聚會。聚會期 間,同學們參加了全校舉辦的1966屆畢業 30周年慶祝活動。正因這次聚會,由歷史 造成的同學感情上的傷害和隔閡,隨著大 家“相逢一笑泯恩仇”,也就春風化雨、 煙消云散了。
在這次聚會上,同學們和諧融洽。職 務不論高低,不言“官”字,平起平坐, 傾心交談;財富無論多寡,不言“錢” 字,相互尊重,共訴衷腸。更值得一提的 是,為了能讓因各種原因沒有到會的三名 同學分享聚會的喜悅,與會的同學聯名寫 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分別寄給了他們。 當這三位同學收到信后,他們手捧書信凝 視著那字字句句,也是感慨萬千。在信的 最后一頁,有20多人富含個性的簽名,令 他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次成功的聚 會,為以后的再次聚會奠定了良好的基 礎。
2006年,是鑄6-1班同學畢業40周 年,由陸之華等家在北京的同學組織,選 擇香山作為聚會地點。此時,歲月不饒 人,原來的俊男靚女已成過去時,我們的 頭上布滿了銀絲,臉上寫滿了人世間歲月 的滄桑。上次聚會缺席的三名同學全部到 場,至此,鑄6-1班30名同學已全部參加 過畢業后的同學聚會了。聚會期間,同學 們參加了母校95周年校慶的活動。
2011年,正值母校百年校慶,我們畢 業45周年。同學們的年齡已在古稀上下。 由陸之華、孫鐸基等同學籌劃,我們鑄 6-1班在京城一家酒店再次聚會。被同學 們濃濃的清華情結所感染,我為清華大學 百年校慶撰寫了《校慶百年獻辭》,被學 校百年校慶組委會稱之為“感情真摯”、 “感人至深”的紀念文稿。此文,先是在 2010年11月于清華校友網、清華百年校慶 網刊登,后又在2011年4月登載于《清華 校友通訊》(復63輯)上。王文鼎同學帶 著鑄6-1班全體同學對母校的濃濃情意, 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百年慶典。
歷史又翻開了一頁,來到了2016年。 我們生命的年輪進入到年逾古稀時期。屈指數來,鑄6-1班的同學畢業也整整50年 了。為了做好這次同學聚會,不少同學出 謀劃策,花費了很多心血。陳迎和同學 建立了“清華鑄6-1”微信群,還提前編 輯好了鑄6-1班同學最新通訊錄;大家的 攝影師張鋼同學,會前認真收集了每個同 學幾十張生活近照,制作成精美的相冊。 這次聚會活動由謝祖榮、陸之華等同學精 心籌備組織,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熱烈舉 行。我們邀請了德高望重的柳百成院士、 吳俊郊、吳德海等老教授及我班的越南留 學生阮泰善共同參加。聚會活動的各項內 容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為了參加 這次同學聚會,王文鼎同學偕同夫人遠渡 重洋,一路風塵仆仆,專程從美國趕回, 召集并主持了本次同學聚會 。 會上,同學 們興高采烈,促膝聊天,暢所欲言,再續 了同學醇厚情誼的新篇章。
會上,張鋼同學興致勃勃地放映了匯 集大家照片的幻燈片,每個同學都聚精會 神、津津有味地欣賞自己和他人的那些豐 富多彩的照片,紛紛感嘆“老有所好,老 有所樂”。會議期間,身在海南因照顧老 公不能參會的李桂芬同學,特地從海口快 遞來了水果。當我們品嘗到嫣紅的櫻桃和 香甜的芒果時,紛紛為她那一份同學情誼 點贊。
2016年4月24日校慶當天,在母校李兆基大 樓,我們組織了清華鑄6、焊6畢業五十周 年座談會。學校黨委副書記李一兵親臨會 場向我們介紹了母校的發展成就和未來的 規劃藍圖;機械系黨委書記呂志剛介紹了 機械系的歷史沿革和改革發展戰略;原冶 金系主任潘際鑾院士、原冶金系黨委副書 記陳炳森分別在會上作了精彩的講話。 潘老師為祝賀我們畢業50周年撰寫了一首 詩:
彈指揮間五十秋,往事如煙歲月稠。
九零老師同校慶,共議當年師生情。
貢獻國家數十載,期盼校友情益深。
老師和領導殷切的希望、深情的祝 愿,博得了同學們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 聲。會上,三個班級的同學向他們贈送了 “師恩永記”字樣的禮品,并一起合影 留念。鑄6-1班與焊6班還互動交換了禮 物。
座談會前,我們拜訪了50年前的老 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終身 成就獎獲得者柳百成先生,同他熱情交 談;我們游覽了首都北京的城市新貌和世 界公園,觀光了清華校園的美麗風景;參 加了母校105周年校慶活動,參觀了校史 展覽;觀看了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5周年 校友專場招待演出。
這次畢業50周年的同學聚會,留下了 滿堂的歡聲笑語;留下了校、系領導和老 師們的激情話語;留下了同學之間珍貴的 友情和對母校深厚的感情。所有這些,值 得我們永遠回味和珍藏。
《pengxq書齋》主人 彭學強
2016年4月2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