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文·感悟
-1-
高考完了,報志愿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有人說高考是“三分考七分報”,話雖然有些夸張,但也說明了報志愿的重要性。
打個比方說,高考就像打牌,考的分高,相當于摸了一手好牌,考的分低,相當于摸了一手爛牌。
牌好當然至關重要,但打牌的技巧也舉足輕重,這就是報志愿。
志愿報得好,可能讓手里一般的牌打出高水平;志愿報不好,也可能糟蹋了一手好牌。
如何讓手里的牌發揮出最大的性價比,這是家長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筆者根據自身的經驗,總結出幾個大的原則,供各位參考。
-2-
一是興趣優先。
記得去年剛出分,有朋友就給我打來電話,建議給孩子報志愿的時候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看孩子興趣。
他的理由是,我們的下一代,已經沒有了畢業養家的壓力,讓他們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將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才是人生的幸福。
對于朋友的話,我深以為然。
我們的孩子經濟條件遠勝父輩,他們比我們這一代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權,他們本應該活得比我們更率性從容。
如果孩子不喜歡,學再熱門的專業,做掙再多錢的工作又有何用?.
而且,如果非要讓孩子上不喜歡的專業,將來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很容易掛科甚至退學,到時候可能得不償失。
這不是沒有先例。
-3-
二是名校優先。
必須承認,這個社會存在學歷歧視,很多公司在招聘時都要看最初的本科學歷畢業學校。
據說,有最牛的公司,非本科是清北不要,僅僅是清北的研究生都不行。
而次牛的公司在招聘時,非985的學生簡歷根本進入不到人家的視線。
當然,根據公司的實力不同,招聘的門檻也不同。
但總的說來,能上清北不上普通985,能上985不上211,能上211不上普通學校,這應該是一個原則。有一個名校的起點,對將來的就業絕對有好處。
而且,不同檔次的學校從師資力量、學術氛圍、辦學底蘊等方面有較大差別,好的學校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好的發展平臺。
如果專業不理想,我們還可以在校內換專業,或者將來通過考研來改變專業。而初始的學校卻很難改變。
當然,大學換專業其實挺難,但再難,也比換學校容易不是!
-4-
三是中心城市優先。
學生個人的發展和自身相處的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環境也是一種資源,我們常說的“環境育人”是有根據的。
比如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提供的環境資源絕非其他普通城市能比。
這也是這些城市同檔次學校錄取分數要比其他城市高的原因。
在這些城市里,名企聚集,人才聚集,資本聚集,機會聚集,條件得天獨厚。
能在這樣的城市學習、生活幾年,從眼界到閱歷到機會,都會和在普通城市上學有較大區別。
所以,如果可能,報志愿時要首選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次選省會城市,再選普通城市。
-5-
四是同檔次學校要專業優先。
這和第二條名校優先并不矛盾。
名校優先指的是學校間有級差的話,先選檔次更高的名校,因為名校的牌子有較大的含金量。
而在學校間沒有級差的情況下,專業的選擇則更為重要。比如清華北大是一個檔次,浙大、人大、上海交大、復旦、中科大、南大是一個檔次,北航、天大、南開、同濟、哈工大等等又是一個檔次,依此類推。
在同檔次學校間提檔分數是有差別的,但這種差別,更多的是由于地域等原因造成,學校間差別不大。比如北方的學生更愿意報北航,南方的學生可能更愿意上同濟。所以北方的省份可能北航比同濟分高,而南方的省份可能上同濟比上北航分高。此時不要考慮是否“浪費分”,而是要考慮自己喜歡的專業即可。
對于眾多的二本院校也是如此。在就業時,二本院校間的級差并不明顯,招聘單位此時會更注重專業。對于這部分考生來講,選擇上一所普通二本高校實力最強、最熱鬧且自己最喜歡的專業,勝過踮著腳夠另一所二本院校去服從調劑。
所謂“一本院校看學校,二本院校看專業”就是這個道理,學校間有級差,其平臺的含金量也差別巨大,而同檔次學校平臺相差不遠,則主要考慮專業的契合度為宜。
-6-
每個考生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很難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大的原則應該都是一樣的,掌握好這些原則,就會發現毫無頭緒的報志愿馬上就變得清爽起來。
當然,以上只是筆者的個人見解,歡迎其他朋友們提出意見,更歡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作者簡介
遺君明珠:教師,時評人,自媒體平臺作者
公眾號:明珠絮語
公號內容:教育 美文 感悟
公號ID:tsliuc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