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你一定會想起這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的作品。
其實,這首詩不僅展現了美好的春光,也看出來蘇東坡十分喜愛美食。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宋人喜歡午茶時佐以春盤,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餌稱“春盤”。
午茶時,雪白的泡沫飄浮在茶盞上,蓼芽與蒿莖鮮嫩嫩地裝在春盤里,一切都那么美好。所以,這個清歡是建立在“吃”的基礎上的。
對于他來說,最喜歡吃的還是肉。有一次他眼睛痛,大夫囑咐他不能吃肉。
他推脫道:“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余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
意思是眼睛痛不能吃肉,可我的嘴巴又不痛,為何不讓我吃肉呢?不行!
東坡肉
吃對于他來說,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他愛吃,懂吃,會吃,一生寫了近五十首跟吃有關的詩。
當時羊肉貴,豬肉很便宜。手頭拮據的蘇東坡就創造性地把豬肉開發烹飪成一道美味,成為千古留名的“東坡肉”。
在海南,他熱愛生蠔,“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蘇東坡不僅會吃,還會做。聞名遐邇的東坡肉就不用說了,這道菜的真諦是:“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鯽魚湯
對于魚,他這么做:以鮮鯽魚或鯉治斫,冷水下,入鹽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攪......臨熟,入橘皮線,乃食之。(《煮魚法》)
在五十多首或雄渾大氣或豪放曠達的詩中,露過臉的食物有:荔枝、龍眼、桃、梨、棗、蒲桃、石榴、黃柑、河豚、鯽魚、鱸魚、豬肉、羊蝎子、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