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幾個版本的排名:
1.中國校友網版(以高考狀元數量為依據)。中國校友網發布的2015年重慶市頂尖中學排行榜,一中13個,南開12個,巴蜀9個,一外6個,西附2個,育才2個。這種排名有一定參考價值,狀元雖然是偶然的,但是一般而言,一所學校能夠沖擊狀元,說明其本身有一批狀元預備團,由此也可以側面印證其教育質量。但是,狀元數據來源權威嗎?比如,一中官方公布的是先后培養出省級狀元11人,重慶市狀元14人;一外官方公布的是重慶直轄前5名四川省狀元,直轄后4名重慶市狀元。(據某校招辦老師介紹,狀元數統計是個難題,因重慶有直轄前后之分)而且,單以高考狀元數為依據顯然是不科學的,有一句話叫“一俊遮百丑”,狀元只是一個側面。
2.搜狐焦點版(未公布依據)。2016年搜狐焦點公布的排名是:巴蜀中學、南開中學、重慶一中、重慶八中、重慶一外、育才中學、西大附中。
3.網友任性版(以個人點評為依據)。網上曾熱傳一份網友任性排名:南開中學、巴蜀中學、重慶一中、重慶八中、重慶一外、育才中學、西大附中。個人認為該版本有嚴重的誤導性,比如,說南開是“身處豪門”,這讓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貴族學校;說八中“對于不是很自覺的孩子,八中成了家長的首要選擇”,好像八中成了青少年訓誡中心;說一外“如果要想單挑文科的話,外語校足以讓南開低眉、巴蜀謙虛”,好像一外就是一所文科學校一樣;說育才“落魄的鳳凰”,好像育才已經沒落到什么地步了一樣。
此外,還有很多版本,如以清北人數為依據的(試問,清華北大招生人數有多少?我們的孩子都能考上嗎?)以重本率為依據的(現在市里面不公布重本率,那么試問,有些學校的重本率可信否?)以出國人數為依據的(試問,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選擇出國嗎?)
總之,本人認為排名終究只是參考,參考不好就成誤導,所以我始終相信自己的判斷,那么我判斷的依據是什么?答: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我是做企業管理的,盡管學校和企業大相徑庭,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二者也殊途同歸。核心競爭力如同學校名片上的頭銜,在七所學校均為直屬重點中學的前提下,“頭銜”更能體現自身辨識度。大家不妨了解一下:“在美國學者C.K.Prahalad和美國學者G.Hamel看來,核心競爭力首先應該有助于公司進入不同的市場,它應成為公司擴大經營的能力基礎。其次,核心競爭力對創造公司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顧客價值貢獻巨大,它的貢獻在于實現顧客最為關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僅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處。最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制和模仿的。”下面,我以此為依據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特別說明:以下只有先后,沒有排名。)
1、先說“有助于公司進入不同的市場”,說得通俗一點是學校定位,定位決定市場。
從這個角度講,南開、八中、一外的定位是比較清晰的。
南開:與天津南開中學相得益彰,稱“院士搖籃”,其培養高精尖人才也卓有成效,每年清北人數全市最多也印證了這一點;南開最近兩年在拓展國際路子,出國方面有較大突破,但更多是參與,而不是主導,且有一外在先,故而顯得并不突出。但南開有基礎、有實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際會成為南開新的核心競爭力。
八中:“金牌初中”,歷年中考成績堪稱全市最優,但這也無形中掩蓋了高中教育,是為遺憾。實際上,高中方面,八中成績不可謂不優秀,但由于缺少狀元等吸引眼球,所以常常被忽略,而讓南開、巴蜀搶了風頭。
一外:“外語特長、文理兼優、國際發展、成才立交”,特別是保送、高考、出國成才立交橋給了家長和學生更多選擇。但也帶來一些問題:第一,由于很多統計沒有計算保送,或者分母計算了保送而分子不計算,常常使得一外重本率不高,讓一外吃了不少啞巴虧,實際上,即使除開保送,單算高考,一外重本率仍是很高的,至少不下前五,算上保送應該能進前三。第二,有意保送、出國的選擇了一外,有意高考的學生可能就有所顧慮,但我仍然覺得一外的定位是對的,這是著眼長遠的定位,北上廣等地的名校也基本是這個路子。
巴蜀、一中:一直在與南開抗衡,但定位有所雷同,如果不是兩校本身知名度高,實際是缺乏競爭力辨識度的,換句話說,人們說它好,但卻不一定能說出它好在哪里。巴蜀和一中近兩年也在走國際范,特別是巴蜀,連續參與舉辦兩所國際學校,但個人認為起步有些晚,如何在市場立足還有待觀察。
育才:之前太缺乏明確定位,近幾年重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看起來像是走老路,其實是走正路,這才是育才有別于其他學校的最準確定位。
西附:西南大學為附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其在自主招生領域居于領先地位,然而僅憑一點,似乎略顯單薄。聽過西附的講座,西附也在推進素質教育,但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當下,如何突出重圍,亮出自己的名片,還需要進一步提煉。
2.第二點“實現顧客最為關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僅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處”。
家長選一個心儀的學校是為了什么?無非讓孩子能夠成才,但成才的前提是成人,一味追求清北人數、升學率、重本率,而不顧孩子身心的短視行為,我是比較反感的,孩子在中學階段本應是風華正茂的年紀,過度挖掘應試能力而忽略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會讓孩子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問題重重,視野、交際、生存等都有可能面臨困境。
今天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最好是因為我們的孩子能夠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最壞是因為他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教育同質、競爭激烈、人才飽和等等。所以,學校不能短視,家長更不能短視。我個人認為,能著眼孩子長遠發展考慮的學校,目前來看,南開、一外、西附。要問為什么,兩個理由:我接觸的朋友中凡是孩子在這三所學校讀書的,談起中學生活,孩子們說“自由”“快樂”;凡是孩子從這三所學校畢業的,談起大學生活,孩子們說“和中學階段沒什么差別”。整體總體來說,南開、一外更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尤其是南開八十多年的人文底蘊在重慶無可匹敵者(這不是簡單的辦學歷史悠久可以決定的)。
3.第三點“難以被競爭對手所復制和模仿”。
現在山寨大行其道,教育同質化傾向也越來越嚴重,學校間相互借鑒、甚至抄襲甚多,記得曾經見過一個校訓統計,同類詞匯非常多。但無論如何,每一所學校總有別人不可復制的東西。
一中:光榮悠久的辦學歷史,謙遜低調的辦學風格,百花齊放的藝體教育。
三中:深沉大氣的校園文化,沉穩務實的學習風氣,無可匹敵的院士人數。
八中:全市聞名的嚴格管理,嚴謹務實的辦學風格,有口皆碑的八中精神。
巴蜀:難以重現的超常發展,張揚外放的辦學風格,一時無二的社會效應。
一外:民主開放的校園文化,獨領風騷的素質教育,獨一無二的成才立交。
育才:源自正統的生活教育,全市領先的國象書法,不斷擴大的辦學規模。
西附:全市無二的大學資源,獨樹高標的自主招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總之,每個學校各具特色,名氣和聲望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上世紀70年代,育才中學獨占鰲頭;上世紀80年代,一中無可匹敵;上世紀90年代,一外橫掃千軍;2005年前后,巴蜀風頭最盛;如今,南開眾心所向……風水輪流轉,好學校都有幾板斧。怎么選,家長心中要有數。
一句話總結: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