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是由努爾哈赤開創的少數民族政權,是我國歷史上繼蒙元之后,第二個,也是最后一個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
歷史上每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更替,都是由盛而衰的;所以通常開國之君和繼任的守成之主比較賢明,否則清朝也不會延續兩百多年。那么我們就來來說說清朝的皇帝到底昏不昏。
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權后,一統中原便成為愛新覺羅氏的終極目標,皇太極繼位后,親征朝鮮,籠絡蒙古,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為進取中原打下堅實基礎。福臨繼位后在多爾袞的輔佐下,入關,一統天下,為滿漢共榮,也算頗有建樹吧;康熙撤出三藩,出兵臺灣,親征葛爾丹,為維護多民族的統一,嘔心瀝血!更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雍正皇帝是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因為他的努力,清朝國祚得以延續更久;就事論事這些清朝前期的皇帝都可以稱之為明君。
乾隆繼位后,得益于雍正朝的積攢,使國庫充盈,國泰民安,收復準噶爾;但是乾隆閉關鎖國,多次下江南,揮霍無度,自詡‘’十全老人‘’,雍正:‘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乾隆更是口出狂言:‘’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國之人‘’。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說,乾隆不能算明君,也不是昏君;嘉慶繼位搬倒和珅,也可以說大功一件,但白蓮教起義,對嘉慶朝的打擊也不小;道光帝崇尚節儉,但革職林則徐,發配邊疆,鴉片戰爭爆發后,道光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英吉利’;如此可見,道光與嘉慶也不能稱為明君;如果說乾隆,嘉慶,道光徘徊在明君與昏君之中,那么咸豐卻是真昏庸,在內憂外患的艱難時刻,逃亡熱河,聲色犬馬,猝死溫柔鄉,成就了統治晚清半個世紀的毒婦慈禧,更是昏庸無道;同治早亡,也非善類;光緒由于慈禧的緣故,雖兢兢業業,百日維新,但終究無權,悔恨交加,先亡于慈禧;宣統年幼繼位在載灃攝政,革命浪潮席卷中原大地之時,大清也隨之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末代皇帝憑借日本的扶持東山再起,建立偽滿,給搖搖欲墜的華夏中國,最致命的一擊,真乃賣國求榮之輩,昏君是也!
所以滿清并非全是明君,昏庸之輩,誤我中華,對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史無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