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譚天宇:鄒城野店遺址

史前考古學的領域中,考古學文化的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研究考古學文化,必須注意遺物之間以及遺物與遺跡之間的共存關系。這種共存關系,便構成了史前考古學上的“文化”,稱為“考古學文化”。考古學文化是代表相同時代的、一定地域內、有一定地域特征的文化遺存的共同體。新石器時代的各種考古學文化是當時各個部落和部落聯盟存在的反映。考古學上以首次發現的典型遺址所在的地方作為考古學文化名稱的做法,應用得最為普遍。我國發現的廟底溝文化、北辛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等都是以這種方式來進行命名的。每一種考古學文化都有其分布范圍,在筆者的家鄉,新石器時代文化大致是沿著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岳石文化來發展的。最多的遺址是屬于大汶口文化時期的。

大汶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在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濟寧的鄒城野店遺址為山東省著名的史前考古文化遺址,屬山東省典型的大汶口、龍山文化,兼有周至漢代遺存。一直以來我都想對其一探究竟。

鄒城市博物館

2022810日,我驅車踏上了這次尋訪之路。野店遺址出土的主要文物目前都陳列在鄒城市博物館,于是我先去了博物館。鄒城市博物館中有一間專門的展廳,展出的是鄒城市上古時期的考古發現,其中大部分是野店遺址出土的文物。

展廳中的第一件文物是1971年鄒城市野店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紅陶背壺。它為當時人們使用的汲水器。喇叭口,高頸,腹微鼓,兩側有寬帶式豎耳,腹一側安凸紐,平底。造型美觀,使用方便,為黃河與濟水下游大汶口文化富有特色的器物。

接下來我又看到了展出的數量眾多的陶豆,它是新石器時代我國廣為流傳的一種盛食器。它的下面往往是一個圓錐體的底座,上面則為盤狀的器皿。陶豆是隨著人類的定居生活出現的。在對野店遺址的發掘過程中出土了一批陶色多樣的使用食器,陶豆為其中較為典型者,有黑、紅、白色。其形制輕巧,制作精致。

紅陶盤形鼎

隨后看到的較富有特色的陶器是一座紅陶盤形鼎與一座紅陶缽形鼎。它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典型炊器。泥質紅陶,胎質細膩。紅陶盤形鼎呈盤形,敞口,圓邊;紅陶缽形鼎器呈淺腹缽形,斂口,圓唇,腹壁急收呈淺腹小平底。缽形鼎的三條扁鑿形足向外弧形伸出,盤形鼎則向外直線伸出。它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

看過了前幾件實用的汲水器與炊器后,我們接下來看到的是一件裝飾品——石鐲。石鐲上有三對對磨穿孔,表面磨制光滑,制作精巧。石鐲的制作與佩戴反映了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先民富于美感的精神生活,對研究我國美學史和工具史具有寶貴的價值。

野店遺址的先民雖說已經進行種植業和畜牧業,但是他們依然沒有完全放棄漁獵活動。野店遺址出土的一根鹿角叉便說明了這一點。鹿角叉由天然鹿角制成,前有一長一短兩叉,尖部磨制鋒利尖銳,扁圓形柄部有兩孔,便于系繩捆綁使用。它是新石器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漁獵工具。

博物館中展出的另一件制造精良的骨器為骨雕筒,它用動物肢骨的一段做成。內空,斷面呈橢圓形。一端刻有三道平行溝槽。壁面刮磨光滑,雕鑿精細,是大汶口文化中著名的骨牙器雕刻精品。它在當時多作為裝飾之用。

展廳中放置在正中央的,可以稱得上是鄒城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便是大汶口文化最為精美的出土器物之一——黑陶鏤孔高柄杯。它為泥質黑陶所制,侈口,深腹,細高柄,柄上有幾何形鏤孔裝飾。器壁較薄,類似蛋殼。造型美觀,堪稱藝術佳品,反映了當時制陶工藝的較高水平。該類型器物有著“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雖然陶杯胎體極薄,但質地卻極為細膩堅硬。由于胎體表面經長時間打磨,胎體中的石英、云母、絹云母等反光物質的顆粒順著一個方向排列,對光線由漫反射變為平行反射,從而使其表面光亮無比。出土這種類型的陶器后,有專家曾試圖模仿燒制,結果發現真正做成一件黑陶杯需要16-20道工序,工藝之繁雜、難度之大,令人瞠目。用如此復雜的工藝,耗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來制作的精致的黑陶杯,絕不會用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是另有他用。黑陶杯神秘的黑色金屬光澤,帶著直觀的視覺沖擊和震撼,讓人不由自主地生發無限敬畏。所以,它只能是貴族在祭祀、喪葬、征戰、宴饗時的禮器。用工藝極其精致的器物來表現重大場合的“禮”,這是權勢與等級的象征,是貴族與祭司身份、地位的彰顯,只掌握在特殊身份的人手中。

黑陶鏤孔高柄杯

接下來我又去了鄒城市博物館的其他展廳進行了參觀。參觀結束之后,我覺得很有必要到野店遺址的發掘現場去看一看。于是在鄒城市區用過了午餐后,我便順著導航向野店遺址驅車駛去。

野店遺址位于鄒城城南6公里的嶧山鎮野店村村南,車行十幾分鐘后我到達了目的地。下了車以后,我先看了一下周邊的地形。此處東望嶧山,西飲龍河,西近京滬鐵路,在104國道的東側。這是一片依山傍水的高臺地段,適合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生存與繁衍。遺址東西寬約1000米,南北長約800米,總面積約80萬平方米。這樣大的面積,在距今五千年前可以算得上是面積廣闊的大城市了。

野店遺址最早發現于1964年。1971-1972年。山東省博物館和鄒縣文物管理所聯合進行了三次發掘,先后發掘面積1660平方米,清理墓葬89座、灰坑23個、房基7座、陶窯2座,出土各類文物1000余件。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石斧、石錛、石鏟、石紡輪、石鑿等生產工具;陶鼎、鬶、甗、豆、壺、罐、骨針、骨錐、蚌刀等生活用具;還有玉簪、玉環、玉璜、綠松石耳墜、獐牙魚骨項鏈等裝飾品。

發掘出的兩座殘陶窯中的一號窯還能依稀分出眉目。其基本結構既有長筒狀橫臥火膛,又在火膛與窯室之間有垂直火道,形成窯室在火膛的后上方的特點。這樣,它便具備了橫穴窯和豎穴窯兩者的基本特征。考古學家推測窯室在五條火道以上,布局均勻,使通入窯室內的承火面更加合理。由此分析,野店遺址的陶窯結構比較進步,顯然室內燒制的陶器數量相應增多。

在發掘出的七座殘房基中,大汶口文化占六座,龍山文化房基一座。大汶口文化房基有圓形的兩座和方形的四座。殘房基由外圈、內圈和柱洞圈組成。遺址內還出土兩個大汶口文化豬坑,坑內各埋一頭整豬。

屬于大汶口文化的89座墓葬是野店遺址發掘的主要收獲。這些墓葬,從地層和墓葬間的疊壓、打破關系以及隨葬品的演變可分為五期。第一期是大汶口文化早期階段,這時人類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末期。從墓葬上看,皆形制狹小,一般長1.8米,寬0.7米以下,無葬具,隨葬品少的只有一兩件,多的也不過10件左右。這說明此時的社會還沒有貧富之間的實質性差別。第二、三期墓葬屬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即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階段。從墓葬上看,隨葬品逐漸增多,石質生產工具在墓內開始出現。在同氏族墓地上,發現有大型二層臺結構的墓葬,隨葬品達百件左右。其中有鼎、壺、觚形杯等組合陶器多達50件以上。隨葬品多寡懸殊現象,表明氏族內部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已存在財產占有上的不平均。母系氏族制的平均分配原則受到破壞,少數人正在迅速地積聚更多的私有財產。野店遺址第四期所表現的社會現象,已經具有以父系制為主的特點;尤其是到第五期,則完全進入父系氏族階段。這時期墓葬規模明顯增大,出現了原始木槨和成年男女合葬墓,隨葬品數量增多,普遍用豬隨葬。在同一氏族墓地上,有的墓葬狹小簡陋,僅能容下尸體,隨葬品屈指可數。而有的墓葬面積要比小墓大幾倍,并且墓里有木質葬具,有的甚至有槨有棺。隨葬物不僅有優質陶器,而且死者還佩戴玉石串飾、松綠石墜、骨墜等。有的隨葬品為精致的骨雕筒、象牙筒、骨梳和龜甲等。這些多寡懸殊的隨葬品,表明貧富差距擴大,私有制導致了階級與國家的出現。大汶口文化晚期,太昊與少昊國家相繼興起,齊魯大地進入了文明時代。

鄒城野店遺址今貌

野店遺址的大汶口文化的絕對年代經放射性同位素碳-14測定,在距今6170-4640年之間,大約延續了1500年左右。在這片土地上勞動、繁衍、生息的先民已經掌握了相當進步的制陶、紡織、縫紉等手工業技術,創造了相當輝煌的新石器時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野店遺址的發掘則為確立大汶口文化的發展序列提供了地層依據,為系統地研究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探討新石器時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社會結構等增添了大量科學詳實的資料,因而在我國原始社會與奴隸社會歷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197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野店遺址發掘時挖的坑早已回填,現在上面蓋上了大棚,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農作物。現在的鄒城市人民繼承并光大了大汶口文化先民創造的輝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汶口文化
伏羲文化的弘揚傳承
原始社會的解體:大汶口文化興起(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7)
蔣莊(野城)遺址中的『良渚文化』
厭倦了千篇一律的現代都市? 走近五千年前的古城,看點不一樣的
【考古詞條】新石器時代 · 草鞋山遺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城固县| 双柏县| 资溪县| 阳谷县| 裕民县| 沂南县| 曲靖市| 梧州市| 密云县| 法库县| 林州市| 那坡县| 榆林市| 通河县| 邹平县| 永春县| 雷波县| 四平市| 寿宁县| 淅川县| 电白县| 于田县| 西乌| 襄垣县| 抚远县| 奉节县| 施秉县| 略阳县| 涞源县| 介休市| 龙井市| 东明县| 东乡县| 太仓市| 西乌珠穆沁旗| 高台县| 布尔津县| 东丽区| 澄城县|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