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主觀題答題要點精粹
一.公民這樣做的政治生活依據(為什么做某事)
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2.因為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政治自由;監督權
3. 國為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義務: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遵守憲法與法律; 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4.公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
5.公民這樣做的意義
(1)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2)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有利于保護公民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
(4)有利于公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得到保障。
二.公民應該如何做(政治生活)
公民怎樣做某事要從以下知識去考慮:
1. 公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的途徑和方式,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的
2.。公民在政治參與中要堅持:⑴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⑵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⑶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3.公民應積極有序地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4.不斷提高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支持政府工作,自覺接受政府的管理,監督政府工作。
補充: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
(1) 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和諧、統一的關系,國家保護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2)公民對政府的態度:了解政府的性質和職能,相信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尋求政府的幫助,監督政府的行為,是我們的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的體現。
三、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生活依據
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
1.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2. 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必須切實履行好政府的職能。
3. 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必須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4.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由法律授予,必須依法行政。
5. 我國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
6. 國家這樣做的意義。
①是政府為人民服務宗旨和貫徹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需要。
②是政府某種職能(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公共服務)的內在要求。
③是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④是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
⑤其他意義
四、政府(國家)應該如何做(政治生活)
應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
1. 政府必須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政治職能);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經濟職能),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文化職能);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2. 政府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3. 政府必須依法行政。
4. 政府必須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
5. 政府要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6. 要樹立政府的權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7.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做某事(依據)
回答此類問題,一定要從以下知識考慮:
1.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了黨……
2. 這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黨的性質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這是由黨的地位決定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4. 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5. 中國共產黨堅持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激發群眾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6. 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
7.黨這樣做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執政基礎;
(2)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真正做到“三個代表”;
(4)有利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5)有利于堅持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6)這關系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廉政建設);
六、中國共產黨應該如何做某事
1.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2.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3. 堅持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
4.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5. 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6. 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七、民族問題
關于民族問題,一般應從以下角度思考:
1. 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 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八、政治意義(有利于、關系到)
(一)對國家(政府)
1. 有利于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樹立政府權威;
2. 有利于協調人民內部關系,維護社會穩定;
3. 有利于發揚民主,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推進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4. 有利于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5. 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繁榮;
6. 有利于鞏固國防、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
7. 有利于提高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
8. 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創設良好的國際環境;
9. 有利于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10. 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辦事效率,推進依法行政,做到以人為本;
11. 有利于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
12. 有利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二)涉及國內民主政治建設相關活動的意義
1. 有利于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對人民負責);
2. 有利于保障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
3. 有利于保障人權,真正體現和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4. 有利于鞏固國家政權和政治穩定,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5. 有利于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提供法律保障(依據),轉變政府職能;
6. 有利于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7. 有利于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8. 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綜合國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對國際社會或對外交往活動
1. 有利于發展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2. 有利于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建立并完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3. 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
4. 有利于創設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
5. 有利于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6. 有利于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努力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九、凡涉及國際關系,一般應運用以下知識作答。
1. 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
2. 主權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是國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3. 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4. 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
5.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要求,有利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6.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7. 聯合國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為宗旨。
8. 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10. 我國在國際社會中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新秩序,努力營造有利于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