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1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2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1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2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 文體寫作理論知識應由定義出發, 定義中的要素可以衍生出寫作的各種要求和方法。但是,不論詩歌,還是散文,傳統認識集中體現在一般寫作教材上,對其定義的認識既不準確統一, 又片面地強調社會屬性。 不合乎文體本質屬性的傳統文學體裁定義在本書中一概不提。需要的是最終表現作者個體生命本真的文體定義。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 中的 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干的文學體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 正象巴金所說“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總之可以說是表現自我。這就需要大膽無忌。正如魯迅所說“任意而談,無所顧忌”,他還推崇曹操及魏晉散文的“力主通脫”。又如劉半農所說, 散文要“赤裸裸地表達”。還如一些人所說,“我是怎樣一個人, 就怎樣寫”,“心口相應,信口直說”, “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這是定義的最大要素。 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為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 這就是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寫感情,但卻是作為一種必備因素和一種內在線索。應當強調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僅僅是線索,而是散文的對象。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感情體驗。感情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記錄回家和父子離別的瑣事, 而是要吐露一種對父親及失敗了的父輩的憐惜和敬愛。劉真的《望截流》,重點不是順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設者業績, 而是一種回歸歷史進步主流的內心感受。散文一開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種突如其來的悲喜交集的感情體驗中,由此生發聯想——小時候跟著媽媽趕集差一點丟失,四十年代初一度離開部隊,“文革”中被迫放下筆等。 最后又面對橫江截流的宏偉場面,激情滿懷。感情體驗,是散文的內在結構。有了它, 就可以天馬行空地起草。這一點,不能不明朗和確定。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 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和小說一樣, 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敘述的基礎上,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可以說,小說組合細節是“以盤盛珠”,而散文則是“以線穿珠”。 小說的“盤”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具備沖突,各種階層、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 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盤”中有機地展開。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 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準。由此,我們說散文(應稱藝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 散漫如水,手法靈活。只要弄清以上四點,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發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于拘謹地學習,其它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希望你能滿意,謝謝!
1 樓:
抒情散文以抒發主觀情感為出發點,以空靈飄逸見長,著力點在于準確表達感情色彩的語言運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寫景狀物來抒發主觀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將所要抒發的情感具象化,運用比興、象征、擬人等手法,或寫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詠志,有所寄托,以達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類。
1.參游式
套路模式:參游起因→參游見聞。代表篇目《難老泉》
特點:作者是文中的穿線人,由作者的目擊聯想來描寫景物、抒發感情。
注意:一要注意眾多的景物應以作者行蹤為線串聯起來,移走換景,景不離步;二要注意每進一步,地點要交代明確,描寫要虛實相間,這樣才能清晰而深廣;三要注意描寫手法的使用,眾多的景物要詳略得當,詳處著力描寫,略處簡要概述。
2.靜賞式
套路模式:進入景點→依次靜賞→賞景聯想→離開景點。代表篇目《荷塘月色》
注意:一要注意進入景點的緣由要自然,最好能點到主題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寫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個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聯想,旨在與開頭所交代的緣由相照應,用抒發情感的方式來深化主題。
3.象征式
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代表篇目是《白楊禮贊》。
特征:一用物來象征人,形在寫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顯志,篇末點旨。
4.情索式(并列式)
套路模式:情的緣起→情的積蓄→由情至人→情的歸結。所謂情索,就是以情為線索,來連綴景物。代表篇目朱自清的《春》
特點:看似處處寫景物,實是處處借景抒情,只是為情感找一個假托物而已。關鍵是要善于將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個方面,從若干個點上來抒情。
5.懷念式
套路模式:睹眼前景→思從前景→抒懷念情。代表篇目鄭振鐸的《海燕》
特點:借聯想來寫懷念中的景物,表達寄寓在這一景物上的情思。應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從一景聯想到相關、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著作者的主要情感。這樣就使文章內容的含量增大。運用這一式抒寫懷念家鄉、母校、親友之情均可。
6.敘史式
套路模式:一語統篇→分敘史實→撫今抒情。代表篇目《土地》
2 樓:將自己內心的感受,感情,思想,用恰當的詞語和抒發式的語氣形容出來,深切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痛,我認為這樣結合的一篇文章就可以稱為抒情散文。
說明:本文是關于知識的問題,希望網友的回答能夠幫助您解決《抒情散文怎么寫? - 精華知識》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