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整天情緒低落或失去興趣/喜樂(即原本喜歡的事情不想做/幾乎感受不到快樂)。
其他癥狀有:
睡眠變化,食欲或體重改變,疲倦感,無法專心,無價值感或罪惡感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反覆想到死亡及自殺想法。
另外,有的人會出現所謂的慢性憂郁,即持續性憂郁癥(輕郁癥),癥狀嚴重度較輕,但持續時間較長,會達至少兩年以上(兒童青少年若是持續了一年也需注意),同時也會合并有食欲睡眠不佳或是自卑,對未來不抱希望等變化。
若出現了上述情形,造成工作表現,學業或是人際互動都出現反常,別忘了可能是憂郁找上了門,需趕緊到精神科或身心科進行完整的評估。
憂郁癥是會改善的
經適當治療后(包含有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憂郁是會改善的,雖然仍有部分的個案,會有慢性化的表現,意即仍有殘余癥狀,或是反覆發作,但若能持續接受追蹤治療,便能將影響的程度下降,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要戰勝慢性化憂郁以及擁有健康的情緒,我們須從生理 - 心理 - 社會因子三方面來了解憂郁的病因,包含了先天(家族史,疾病史,個性等)與后天環境(家庭互動,生活事件壓力等)的互相影響,無法僅以單一因素來做全面的解釋。
也因此,在治療的部分,除了藥物外,若能視個案情況,合并適當的非藥物治療(譬如:心理治療,壓力因應技巧訓練,放松練習,或是社工會談以改善家庭互動或家屬照顧壓力等),個案改善的情況亦能更加令人滿意。
針對憂郁的個案,家屬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適時地同理,傾聽,鼓勵,與陪伴。
在憂郁當下,許多個案會被誤認為懶惰,因而遭受責難或要求被賦予更多任務,而更無法調適身心壓力。因此家屬可以嘗試鼓勵個案從事較輕松或有樂趣的活動,但切記勿安排過多活動或催促得太快。
同時,家屬也須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在長期陪伴的過程,也可能會經歷焦慮,挫折或惱怒,適時地將自身壓力抒發,避免累積在心上,才能保護自己,進而照顧家人!
最后,別忘記,憂郁是會改善的,早期診斷并接受治療,以及妥善預防復發為重點期待每個人都能持續從生理 - 心理 - 社會因子三方面,來審視自己的情緒及生活,建立良好的情緒管理及壓力因應技巧,避免慢性的憂郁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