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明玥 來源丨見小曰明
“女兒啊,你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好好的,千萬不要隨便就結婚了。”
這是臺灣一位母親送給女兒的一段話,在網絡上引起了無數好友的共鳴。
我最喜歡里面的這段話:
除非有一個男人對你好到不行,能能保護你、照顧你,娶你是要疼你。
而不是期望你為你生小孩或服侍他一輩子,才能考慮結婚,知道嗎?
也許這才是該對每一個女孩說的話,不是“到了年紀就結婚”,也不是“遇到對你好點的就結婚”,而是:
如果可以,千萬不要隨便結婚。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想認真跟大家聊聊:為什么不要隨便嫁給一個,追你很久的人。
希望所有男孩女孩,都能堅持看完。
01.
“你說說,他是不是渣男?”
這句話從一個許久不聯系的遠房閨蜜嘴里說出來,我就知道,她的生活開始陷入無趣了。
曾經,她的婚姻可是我們“相信愛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這位仙女姐妹兒,跟現任老公是研究生同學。
據說從實驗室第一次見面,他就開始追她。
生活上,每天幫她買早飯;事業(yè)上,隨時幫她捉拿小白鼠。
畢業(yè)之后,男生選擇工作,女生繼續(xù)讀博。
因為物理距離,兩人不再經常見面。
但男孩子開始賺錢了,不但女生的第一臺IPAD是他買的,他還負責搶周杰倫演唱會門票,每次都帶她坐在搖滾區(qū)。
可是多年來,兩人一直沒有確認戀愛關系,期間各自還談過短短的戀愛。
只是,她知道這個人一直在身后。
他也知道,女神不是這么好追的。
等到她博士也畢業(yè)了,工作穩(wěn)定下來,四顧茫然,發(fā)現“社會上的男人“也就那樣,還不如這個老同學對她又好,又知根知底。
于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里,兩人突然宣布要結婚了。
我還記得他們的電子請?zhí)希?/span>男生說“八年抗戰(zhàn)終于勝利了“,女生說“我會跟我的李大仁好好的”。
凡人中的王子和公主,終于要過上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了,豈不羨煞眾人。
結果兩人結婚一年多,她就說出了這句既否定對方,又否定自己前半生的話。
仔細問了一下,原來這位老公無出軌無暴力無黃賭毒,只是太“做自己”。
晚飯,他不想做她也不想做,大部分時候叫外賣。
飯后,他要么打游戲要么玩手機,有時候也看些專業(yè)書。她喜歡追劇或做瑜伽,老公陪了幾次,后來就沒興趣了。
久而久之,無話可說。
在女生的角度看出去,婚前恨不得時時刻刻和我在一起,隨叫隨到,結了婚男人怎么就不珍惜了?
在男生那里,并不覺得事情做得比以前少啊。
研究生的時候給她買早飯,現在也天天早起買到家給她。
家務有鐘點工阿姨,也不需要她做。
更不用說收入是男生高,他也早就買好了房子車子,一點沒讓女生操心。
最多最多,是男生無法時時刻刻陪你說話聊天,但他本來就天性沉默,女生也知道啊。
02.
聽她講完,我突然發(fā)現了這種一方追很久結婚的模式,有它的本質缺陷。
那就是雙方都會失望。
女方認為,我最后還不就是沖著你對我最好才“下嫁”的,你婚前對我是一百分,婚后只有70分,虧死我了。
男主倒也談不上“一結婚就變臉”,只是他之前是把她當成偶像在追星的。
給偶像打錢,花時間,完全不圖回報,反而還得到精神享受。
偶像看他一眼,跟他多說幾句,高興得恨不得要昏過去。
但有天這個偶像,突然跟你生活在一起了,還想要注意力時刻在她身上,以她的需求為先。
得像月亮一樣繞著她公轉,那就簡直要瘋掉。
換句話說,當彼此有距離的時候,這種單方面情緒價值輸送是可行的。
但如果變成每一天的生活本身,就必定失去平衡,生出怨懟。
男生對事業(yè)有追求,工作一項就耗去他巨大的心力,若回到家還有一個需要他處處提供情緒價值的人,那就全天候都在往外輸送能量。
職場上在攀登珠穆朗瑪,回到家又要守護雅典城。
時時刻刻在上工。
蠟燭兩頭燒,工作和家庭都像戰(zhàn)場,再高能的人也會枯竭。
然而女生早已習慣了男生從前那種長期的、奮力的、不計回報的追求,早就變成了高情感需求寶寶。
認為他主動是理所當然,不主動他就變了。
03.
突然想起一個博主朋友說的事兒,她有一個高帥富男性友人,38歲沒結婚,女朋友談了不少,游戲人生。
有天突然說要結婚了,大家都好奇到底被何方神圣收復了。
原來是,他給一個剛交的女友送了一個大牌限量包包,女生大大方方收下了。
不動聲色,下次約會的時候,回禮給他一只勞力士手表。
送得恰到好處,價格略低于他送的包,但又相差無幾。
他喜出望外,因為這種事是第一次發(fā)生。
過去也送給不少女生大牌包,要么被說“太貴重了”拒收,要么收下了也不會回禮。
他說,只有這個女生,字典里有“義氣”兩個字。
這才是正常長期健康關系的模式:
你會收,表示愿意與我產生關聯;你會回禮,又表示能夠你來我往。
彼此是價值交換者的關系,而不是一方需求另一方供應的模式。
更不用說,其實每個人潛意識里,都會夸張自己的存在和給予。
記得以前讀到過一封,荷西給三毛父母寫的信,內容非常感人,主要講三毛逃回臺灣,荷西去信請岳母好好照顧。
荷西信中的三毛,感覺跟小孩子差不多:
腸胃不好,心臟不好,任性敏感,經常鬧脾氣不肯吃藥,不高興的時候會開車亂撞,夫妻鬧別扭她丟下戒指就飛回娘家……
可是不對啊,我小時候看三毛寫的書,明明荷西才是那個幼稚鬼,三毛才是在家掌控一切的CEO啊。
這事兒刨去深情來看待,可能也都覺得自己付出得多,對方是被照顧的那個。
04.
有一次看《非誠勿擾》,一個女嘉賓問男生,如果你很喜歡一個人,但她不喜歡你,不怎么回應你,你最多能追多久?
孟飛反問她,你又能追多久?
女孩說:我最少兩個月。
他再問嘉賓席上的兩個老師:如果你很喜歡一個人,這個人符合你的所有標準,但是對你有點愛答不理,需要你一直主動,你可以堅持多久?
那位男老師說:以我現在的工作狀態(tài)和節(jié)奏,可以半年,一個星期噓寒問暖一下,我還是可以打卡半年。
女老師說:我只有一首歌的時間。我表達完了,如果對方是冷淡的,那就到此為止。
孟飛說,只有這個女老師的回答,是正確的。
不是說那個人不好了,不值得了,而是,這不是一種能夠持續(xù)的情感模式。
所有可持續(xù)的關系,都是你來我往,互利互惠,有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東西在流動的。
從這個角度說,追人很久,和被追很久,都不是什么可驕傲的事兒。
有個隱秘的問題是,被追的那個,如果開始不愿意,很久很久以后才答應,多半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雙方心里其實都知道。
有這個嫌隙在,那就極其考驗追求者的人品,你看抖音上那些翻身做主人的猥瑣男是怎么說來著的:
當年為了追你,大學校花,送了多少花,你閨蜜為難我,你親戚為難我,現在還不是乖乖給我洗衣服,生兩寶,免費保姆……
不是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而是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得不到的,向它做個鬼臉還來不及。
人生真正值得珍惜的,都是那些得來全不費功夫的。
說到底,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親情,都需要雙方持續(xù)的互動,而不是各自為王,等待彼此屈膝稱臣。
希望所有的女孩男孩,都能有一段能讓自己引以為傲的感情,真實不作,持久甜蜜,喜歡和合適能撞個滿懷。
如果沒有,也別急,用追馬的時間來種草,自然會有很多源源不斷的馬兒,在不久后的將來,向你狂奔而來。
點個「在看」,我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