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楷書《壽春堂記》書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是融合二王、李邕而又出以勁肆之作。下面,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講解:
墨跡為清人陳廷慶所藏,歷經王鳴盛、阮元、翁方綱、鉄保等人鑒定。清文宗嘉慶二年(1798年)在杭州撫勒上石,刻者吳厚生。原拓本有陳廷慶、王鳴盛 等題跋或觀款十二段,付印時除陳廷慶一跋外,余均略去。在題跋中,王鳴盛說;『此冊筆法遒健。』
本圖文為微信欣賞版本,歡迎回復“壽春堂”快速下載高清10M《壽春堂記》,供下載打印學習使用!
鐵保說:“是卷胎息大令, 而兼北海之恣縱, 一洗平生流媚之習,真人書俱老之境。”石韞玉也說:“筆勢若龍若驪,如快馬入陣,縱橫莫當。”這些都是有參考價值的評論。
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后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