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灌木,高1~2.5m,目前最高可達5m,冠幅0.5~1m,最大胸徑約5.8cm。陰生或半陰生,
杜鵑紅山茶生森林茂密、人煙稀少的小
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廣東、四川,野生數量稀少,茶花市場上也少見,曾經由于野蠻盜挖差點滅絕。上世紀80年代,杜鵑紅山茶在廣東省陽春縣的鵝凰嶂被發現。
其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植物大熊貓"之稱。在中國,杜鵑紅山茶自然種群在廣東省陽春縣鵝凰嶂自然保護區發現過,由于不斷被人采挖,資源保護力度不夠,導致其所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野外物種現只剩近千株,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種。因此,保存種質資源和擴大繁殖該物種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野外實地調查發現,杜鵑紅山茶的種子結實率非常低,且大部分種子表現為敗育,用種子繁育極為困難,再生陛低。同時,由于該物種植株生長極其緩慢,自然更新能力弱,易受人類活動威脅。稀有的物種因分布上的局限,可能很快消失,只要其分布區域發生對它生長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漸危或瀕危的狀態,而且難以補救。
因此,在其適宜生存的區域建立植物園進行人工保護的遷地保護措施,是對杜鵑紅山茶野生資源進行保護的重要手段。 [1]
杜鵑紅山茶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在實際生產中多采取扦插法。另外,在園林綠化上,作為觀賞用花,可以用大花山茶和野生的山茶苗進行靠接,做少量的單株繁殖。[2]
嫩枝嫁接
1、砧木培育
用紅露珍扦插苗按20cm×20cm株行距栽植,按照茶花水肥管理技術培育,主要形成
早春2-3月萌芽前,將砧木截干上盆,截干高度根據砧木大小、分枝高度和培育規格來定。上盆后用錫箔紙將截干處蓋住,在大棚里養護,主要進行澆水管理,40天左右可以發芽,等芽長到8~10cm左右,還未開始木質化之前嫁接,如果芽比較多,可在萌動前抹去干中下部的芽和干上部較為密集處的芽抹去部分。
2、穗條培育
杜鵑紅山茶在重慶地區的最佳嫁接時間在每年5月左右,穗條要求剛好達到半木質化程度。在3月萌芽前,在腐熟有機肥中加人尿素,將植株根10cm外挖溝,施肥于溝中,覆土。待枝條抽梢到15cm以上,可噴施適量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根據砧木萌芽時間控制枝條木質化程度,避免砧木和穗條時間不一致,錯過最佳嫁接時間。
3、嫁接步驟
(1)采穗
用刀片或鋒利的剪刀取穗條,穗條以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最佳,枝條留2片葉子處剪取穗條,用濕布裹上待用。最好是早上10點前采穗,采穗量以上午能用完為宜。
(2)嫁接
選擇砧木上部粗壯的嫩枝2-3個保留,其余的用刀片除去,再用刀片削去保留的嫩枝頂端,保留2-3cm左右,用刀片從中將枝條切開,切開深度為1-1.5cm。將接穗用刀片削去一面至木質部,在接穗另一面再削到木質部,成對稱,用刀片切下,保留一芽一葉。將接穗鑲嵌到砧木切口處,保證接穗與一面皮部對齊。用繩子將砧木和接穗相接部分綁緊,再用透明熟料袋將砧木套上并用繩子扎緊,一般每株嫁接2-3個芽為宜。
種子繁殖
由于杜鵑紅山茶自然條件下授粉結實率低,種子大部分為敗育.因此大部分地區用種子繁殖比較困難。但以杜鵑紅山茶為親本進行雜交育種時必須采用播種繁殖。首先,根據杜鵑紅山茶的生存環境,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性能良好、呈微酸性的土壤作為苗圃地,細致整地,施足基肥,撒人生石灰對苗圃地進行消毒。其次,挑選飽滿的種子,剔除受損和蟲蛀的種子后采用條播,冬、春季均可播種。播種時要將種臍側放,以利幼苗生長。最后,播種后要蓋上一層細肥土,再覆蓋一層薄草,保溫保濕,以使種子盡早發芽和出土。幼苗出土1個月后,每月施人糞尿或化肥。幼苗容易發生葉枯病和立枯病,發生葉枯病時可噴灑0.8%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防治:每隔10d左右噴波爾多液1次,以防治立枯病。
扦插繁殖
杜鵑紅山茶的扦插成活率,主要取決于插條的生根率,同時還取決于插床的基質、插穗剪取、扦插方法、扦插時間以及扦插后管理等因素。
1、扦插苗床基質
對杜鵑紅山茶扦插基質的選擇有不同的研究,研究表明,杜鵑紅山茶的扦插基質采用黃心土時生根率較高,平均為79.3%。研究發現不同基質對扦插生根率有極顯著影響,其中泥炭土:黃土為1:1(體積比)的復合基質為杜鵑紅山茶扦插的最佳基質,生根率達70.0%;其次是單一泥炭土,生根率達60.0%,復合基質扦插效果優于單一基質。對選擇扦插基質,還要根據當地的土壤類型調配相應基質,促進插條生根。
2、插穗剪取
插穗的剪取應于清晨進行,選擇粗壯、已木質化、頂芽飽滿、葉片完整的枝條作插穗。插穗最好用0.5~2.0年生的枝條,也有報道稱宜選用0.5~1.0年生的枝條。枝條剪取后要用濕毛巾包裹。插穗長約8cm,每個插穗的每片葉可剪去50%,以免枯死;帶有花芽的插穗要摘除花芽:下切口削面要平滑,以利于愈合生根。
3、插穗生根
用0.5g/L的植物生長激素組合(80%IBA+20%NAA),可使0.5~1.0年杜鵑紅山茶插穗扦插45~50d的成活率達到98,0%.1年時的平均生根數達到30.6條,平均根長達4.2cm,極顯著高于對照(未添加植物生長激素)。在扦插之前,將插穗在2g/LIBA中浸泡3~5s,也有建議將插穗清洗干凈后在3g/LIAA溶液中浸泡12h,以此促進插穗生根。但是在促進插條生根方面,還要根據插條的生理年齡選擇生根劑處理的濃度和時間,生理年齡小的枝條,生根劑濃度和處理時間應低于生理年齡高的枝條。
4、扦插時間
研究認為杜鵑紅山茶插條的扦插時間以3~4月或9~10月為宜。也有人認為一年四季都可進行扦插,春季和夏季扦插杜鵑紅山茶的效果并無顯著差異。選擇合適的扦插時間,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變化。
5、扦插方法
按60°傾斜插入沙壤中,插穗的葉和芽露出地面,葉面朝上,人土深約2/3。插后灑水,使土壤充分濕潤。
選地整地
選擇溫暖濕潤環境、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pH值在5.5~6.5為最佳。整地時要深翻,施足底肥,做成120厘米左右寬的高畦。[2]
盆栽方法
用輕壤土,即爐灰渣、礬肥水、三合土。盆底裝3厘米厚細爐灰渣,再裝適量的盆土,占盆量的1/3,多加水,待水滲后將帶土的山茶幼苗栽入盆里。一般一年換一次盆土。[2]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搭起50cm高的架子,用遮陽網遮蔭。每周控制澆水次數,溫度在20~28℃.濕度保持在75%~95%,使內部細胞分裂加快,提前萌發新根.多發新根。插條生根后每隔7~10d再噴施0.5g/L葉面肥。發芽后,早晨和傍晚或陰天都應揭開蔭棚,逐漸增加光照,并及時施肥和進行病蟲害防治。
嫁接后養護
嫁接好的植株一定要調整好濕度,濕度過干過濕都不利于愈傷組織形成。并且隨時檢查塑料袋,不能讓塑料袋接觸到接穗上,避免塑料袋上的水流到接口處。
40~50天左右,等穗條萌芽后就可以將塑料袋取掉,將砧木上萌發的芽除去,避免影響接穗生長,除萌要及時,只要發現就要除去。等愈傷組織將接穗和砧木包裹起來后就可以將捆綁的繩子取掉。
嫁接后期管理:搭建遮陽網,避免陽光直射。2-3天澆水一次,避免積水。9月可以施一次腐熟有機肥,15天后再施一次,10月至11月份,嫁接的植株會第二次抽梢,待抽梢后及時施磷鉀肥,使枝條木質化,避免冬季受霜雪凍害。以后春季和秋季隔20天施腐熟有機肥一次。
第二年春季可進行適當的修剪,主要是修剪沒有分枝的枝條和生長過快的枝條,保持株型豐滿。6月份部分嫁接苗會開花,可以適當除去花朵,促進營養生長。
杜鵑紅山茶扦插完后,要保持土壤濕潤,及時追肥,但不宜多施肥。在管理過程中,用肥水交替澆花,時間從春天開始澆,逐漸增加次數,8月開始減少,9月停澆。澆水的原則是間干間濕。修剪時不宜過重,適當剪掉一些病弱枝和過密枝即可。杜鵑紅山茶是多花樹種,孕蕾時應適當疏蕾。
選擇溫暖濕潤環境和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土壤pH值在5.5~6.5為最佳。整地時要深翻,施足底肥,并做成120厘米左右寬的高畦以防積水爛根。盆栽時,以泥炭土:河沙=1:1混配較好,移植時盡量保持根系完整,防止移植易出現枯萎現象。一般年換一次盆土。栽培過程中,每周控制澆水5~7次,每月施肥1次。為使株型漂亮,可適當剪枝,但修剪時不宜過重,剪掉一些病弱枝和過密枝即可。杜鵑紅山茶花蕾多,為使開出的花大而艷,孕蕾時應適當疏蕾。[2]
根腐病,可用500倍波爾多液防治。蟲害有地虎、螻蛄等,可用500倍甲胺磷液防治。在高溫多雨季節,易產生葉斑病,要定時噴施甲基托布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