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
性別:女
年齡:51
主訴:發熱,下腹墜痛3天,尤以排尿時加重,月經正常
臨床診斷及其他檢查:
盆腔炎?
卵巢腫瘤?
US:提示子宮多發肌瘤,左側卵巢囊實性腫物(4.5cmX6.4cm)
TCT:宮頸重度炎癥
CA125:55U/mL,CEA:3.46ug/L
---------------------------------------------
【MR影像學表現】
盆腔偏左前方可見一囊實性異常信號影,囊壁較光滑,病變與子宮肌壁相比,T1呈低/等/稍高混雜信號,T2呈等/稍高/高混雜信號,壓脂像呈等/高混雜信號,大小約為8.6X5.5X10.2cm,病變與子宮分界不清,占位效應明顯,子宮及膀胱受壓,子宮肌壁間可見多個類卵圓形異常信號影,T1呈等信號,T2及壓脂像呈低信號,最大者位于子宮右前壁,大小約為5.0X3.8X4.5cm,邊界清晰。盆腔內可見液體信號影。
Gd-DTPA(20ml)增強掃描示:盆腔左側病灶動脈期實性部分呈明顯強化,其強化幅度遠高于子宮肌壁,其內可見大小不一的類圓形及長條帶狀未強化區,未強化區囊內壁較光整,未見明顯壁結節,子宮肌壁間類圓形異常信號影,呈中心輕度強化,隨時間延遲,囊實性腫物的實性部分強化幅度輕度下降,其強化幅度仍高于子宮肌壁,子宮肌壁間類圓形信號影及子宮肌壁進一步強化呈等信號,囊實性腫物形態不規則,其與鄰近子宮、腸管及周圍脂肪間隙分界模糊不清,子宮內膜形態及信號正常,未見增厚。子宮直腸陷凹內可見液體信號影,盆腔內未見腫大淋巴結。
【影像診斷】
1、盆腔左側子宮偏前方囊實性富血供病變,首先考慮炎性病變
2、多發子宮肌瘤
3、盆腔積液
【鑒別診斷】
1、盆腔淤血綜合征表現為腰骶部疼痛及小腹墜痛,向下肢放射,久站及勞累后加重。檢查宮頸呈紫藍色,但子宮及附件無異常,與盆腔炎的癥狀與體征不符。通過B超,盆腔靜脈造影可以確診。
2、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表現是繼發漸進性痛經,伴月經失調或不孕。若在子宮后壁、子宮骶骨韌帶、后陷凹處有觸痛性結節,即可診斷。此外,慢性盆腔炎久治無效者,應考慮有內膜異位癥的可能。
3、卵巢腫瘤
卵巢惡性腫瘤亦可表現為盆腔包塊,與周圍黏連、不活動,有壓痛,與炎性包塊易混淆。但其一般健康情況較差,病情發展迅速,疼痛為持續性,與月經周期無關;B超檢查,可見腹部包塊,有助于診斷。
【流行病學發病機制】
1、產后或流產后感染
分娩后產婦體質虛弱,宮頸口因有惡露流出,未及時關閉,宮腔內有胎盤的剝離面,或分娩造成產道損傷,或有胎盤、胎膜殘留等,或產后過早有性生活,病原體侵入宮腔內,容易引起感染;自然流產、藥物流產過程中陰道流血時間過長,或有組織物殘留于宮腔內,或人工流產手術無菌操作不嚴格等均可以發生流產后感染。
2、宮腔內手術操作后感染
如放置或取出宮內節育環、刮宮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宮腔鏡檢查、黏膜下子宮肌瘤摘除術等,由于術前有性生活或手術消毒不嚴格或術前適應癥選擇不當,手術后急性感染發作并擴散;也有的患者手術后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術后不遵守醫囑,同樣可使細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3、經期衛生不良
若不注意經期衛生,使用不潔的衛生巾和護墊,經期盆浴、經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體侵入而引起炎癥。
4、鄰近器官的炎癥直接蔓延
最常見的是闌尾炎、腹膜炎,炎癥可以通過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癥;患慢性宮頸炎時,炎癥也可通過淋巴循環,引起盆腔結締組織炎。
【典型臨床表現】
1、急性盆腔炎癥
其癥狀是下腹痛、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腹痛為持續性,活動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嚴重可有寒戰、高熱、頭痛、食欲不振。月經期發病者可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若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膿腫可引起局部壓迫癥狀,壓迫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排尿困難;壓迫直腸可出現里急后重等直腸癥狀。急性盆腔炎進一步發展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盆腔炎癥
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程遷延所致,慢性盆腔炎癥的癥狀是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及月經前后加劇。其次是月經異常,月經不規則。病程長時部分婦女可出現精神不振、周身不適、失眠等神經衰弱癥狀。往往經久不愈,反復發作,導致不孕、輸卵管妊娠,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
【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抗生素為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療措施,包括靜脈輸液、肌肉注射或口服等多種給藥途徑。應使用廣譜抗生素并聯合抗厭氧菌藥物。可以聯合中藥治療,以期取得更好的療效。
2、手術治療
有腫塊、輸卵管積水或輸卵管卵巢囊腫可行手術治療;小的感染灶可能引起炎癥反復發作,也適宜手術治療。手術以徹底治愈為原則,避免遺留病灶再次復發,對年輕婦女應盡量保留卵巢功能。慢性盆腔炎單一療法效果較差,采用綜合治療為宜。
3、物理療法
溫熱的良性刺激可促進盆腔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狀態,提高新陳代謝,以利炎癥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離子透入(可加入各種藥物如青霉素、鏈霉素等)、蠟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