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還是對于碩士和博士的區別有所不清,甚至對本科和研究生的區別也總是弄不明白,這里有必要再把陳式兔子定理詳細介紹一下。
陳式兔子定理來源于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提出的“華氏兔子定理”(這個名字卻是我來命名的),其基本內容如下:
【華氏兔子定理】導師和研究生的關系是“指兔子”和“打兔子”的關系。
將這一定理具體化,可以這樣認為:導師負責給研究生指出兔子在哪里,并指導學生學會打兔子的本領。反之,研究生則是從導師那里了解到兔子的位置、大小、肥瘦,并采用從導師那里學到的打兔子本領擒獲一只兔子(也就是做完論文)。
華氏兔子定理是我從數據庫領域的專家周龍驤先生那里知道的,他作為當年華羅庚先生領導下的科研人員,在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待了數十年的時間。
我覺得華先生的這個兔子定理充分地說明了導師和研究生的關系,但是稍顯美中不足的是:定理沒有對本科、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遞進關系進行總結說明,就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嘿嘿),把這一定理進行了推廣,變成以下:
【陳式兔子定理】本定理分為以下四個情形。
情形一:本科及以前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習撿“死”兔子的過程,這里的“兔子”指的是知識,本科及以前所學知識都是別人已經發現、并經過了反復驗證的知識,是固定、穩定的,屬于“死兔子”。此階段的學習訓練只是學會找到一條比較便捷的路徑把已經死在那里的兔子拿回來。做作業、考試,乃至做一篇簡單的畢業論文,進行一個完整的畢業設計都屬于這一范疇。
情形二:碩士生階段。此時,需要面對一只活的、在視野里奔跑的兔子【代指還沒有解決的問題、還沒有被反復確認的知識】。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導師指給你,或者需要導師和學生一起來確定其位置及是否容易抓???導師在“指兔子”的同時還應該告訴學生瞄準并射死兔子的本領【也就是所謂的科學研究方法】。碩士生需要遵從自導師處學來的方法和技術,去把這只尚在活動中的兔子打死,然后再通過以往已經具備的方法把兔子擒在手中【論文完成】。
情形三:博士生階段。此時的兔子也是活的,但是可能不在你的視野里跑著,而是在樹林里跑——導師可以確認一定有這只兔子存在,可是,需要你先從樹林里把這只兔子攆出來,判斷是否值得去獵取,再用更高級的獵取技術去射擊并沿用原有方法將兔子取在手中。
情形四、博士后階段。此時,導師叫合作導師,他就要和博士后一起來確定究竟到哪里去尋找兔子,此時面對的可能是不一樣的森林,需要一起商量后確定是否需要在這里佇足,并重復以上過程。
以上的四種情形是一個遞進的過程,后面的過程嚴格地依賴于上面的所有過程,當你超越了這些過程之后,就到了“指兔子”的階段了,恭喜你成為華氏兔子定理的另外一個主要角色。
至于面向導師的另外一套兔子定理,甚至一些從其他角度出發的“反兔子定理”,我這里就不提出了,以給后人留下些創新的空間,呵呵。
至于說到有些導師根本就不會“指兔子”,甚至自己都從來沒有真正獵取過活兔子。或者,研究生學不會打兔子的本事,最后經常拿只死兔子、或半死不活的兔子糊弄過去交差,那也屬于這一定理的其他可待推廣的情形了,此處不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