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到了1/4,也就是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高血壓。相應的服用降壓藥的人也非常多。
現在醫學界最推薦應用的降壓藥有五大類,這五類藥物都有很多循證醫學證據,證明它們能夠改善高血壓患者的預后,降低心、腦、腎等靶器官疾病的發病率。
但是,是藥三分毒,只要有藥性,能夠對身體起到作用,就會有毒性。很多長期服用降壓藥的人,即使已經出現了不良反應,但是他們并不知道那是藥物的不良反應,更不知道應該怎么防治。
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意見。
這五大類常用降壓藥分別是:利尿劑、ACEI類、ARB類、鈣拮抗劑、β受體拮抗劑。
利尿劑包括:氫氯噻嗪、吲達帕胺、螺內酯、氨苯喋啶等。
ACEI類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
ARB類包括:纈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阿利沙坦、奧美沙坦等。
鈣拮抗劑包括: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
β受體拮抗劑包括: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
一、刺激性干咳:
1、發生率:
ACEI類20%左右,ARB類大約1%。
2、特點:
持久性、突發性、無痰性干咳。
可刺激喉部,并伴有音質改變,比如聲音嘶啞或粗啞。
常在躺下后加重,與心衰類似,但心衰咳嗽有泡沫痰,需要鑒別。
婦女和不吸煙者更容易發生。
干咳可以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大多數發生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身上。
多數可以自行恢復或緩解。
3、防治
將ACEI類更換為ARB類,不建議更換另一類ACEI類,因為很少有效。
可以應用一些抑制咳嗽的藥物,比如非甾體抗炎藥中的舒林酸或吲哚美辛,鈣拮抗劑中的硝苯地平(效果弱于吲哚美辛)。但是這些藥物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副作用較大,因此并不作為常規推薦。
二、低血壓
1、出現時機:
剛開始使用時,最容易出現顯著低血壓,尤其是對于本身患有心衰、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比如:之前一直接受利尿劑治療的患者。
2、預防:
從小劑量開始,嚴密監測血壓;
加用ACEI/ARB類降壓藥前,應暫時停用利尿劑2~3日,或提前減小利尿劑的劑量。
3、低血壓的處置
將患者置于平臥位;必要時可以靜脈點滴生理鹽水。
4、再次使用時機:
一過性低血壓,可以在停用利尿劑或靜脈點滴生理鹽水后,再次從小劑量開始用藥。
三、腎功能損傷
1、預防:
雙側腎動脈狹窄者,禁用;
每月監測尿蛋白,出現大量蛋白尿時停用;
用藥后1周內出現血肌酐升高超過30%,應停藥或減量;
每2~4周監測血鉀和血肌酐,當血肌酐超過265.2vmol/L,血鉀>5.5mmol/L,停藥。
2、處置
減少用藥劑量或停藥。
也可以停用利尿劑,因為利尿劑同樣對腎功能有不利影響。
四、其他不良反應
1、蛋白尿逐漸增多
暫停用藥或減少劑量
2、明顯的肝酶升高或黃疸
停藥
3、尿酸升高
是否繼續用藥,需要權衡利弊。
4、血管神經性水腫
常在用藥后數小時內發生,一般不超過1周。但是也有用藥后幾個月,甚至幾年后發生的。
一旦發生,最好立即停藥,且不可再次應用,以免發生呼吸道水腫,引起窒息。
鈣拮抗劑的不良反應一般為輕到中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1、踝部水腫、皮膚潮紅、頭痛
這些不良反應與鈣拮抗劑對外周血管的擴張作用有關,效應與劑量的大小有關。女性患者更多見。
絕大多數癥狀在輕度到中度,為一過性,繼續用藥多數可以自行緩解。難以耐受者,可以停藥。
水腫:
一般出現在治療后的2周或更長的時間內,以踝部和腳多見,也有面部、上肢水腫、全身水腫的報道。
處置:
輕度的水腫可以通過抬高患肢、減少用藥量緩解;
也可以聯合利尿劑或ACEI/ARB類藥物緩解;
如果仍不緩解,可以考慮停藥。
2、心悸
與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導致反射性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引起心率加快有關;
與劑量相關;
反應嚴重的可以停藥。
3、肝功能損傷
可以引起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膽紅素一過性升高,多見于治療后的2~3周,一般不需停藥。
也有引起膽汁淤積性肝炎的報道,可能是特異性反應,也可能是過敏導致。需要做相應的治療。
4、其他
嗜睡、牙齦增生、便秘、尿頻、肌肉疼痛或抽搐等。嚴重時,可以考慮停藥。
現代高血壓的治療,講究“雙達標”,即:血壓和心率雙達標。
正常人的靜息心率為60~100次/分。
高血壓患者比較理想的靜息心率:為60~75次/分;如果并發心絞痛、冠心病等,可以進一步將靜息心率控制到55~60次/分,也是比較安全的。
運動心率:不超過170-年齡;老年人為:(170-年齡)*0.9。
高血壓患者的心率干預的切入點:
靜息心率大于80次/分,或者24小時動態心率大于75次/分。
β受體拮抗劑為首選。
不良反應:
1、停藥反跳
特別警示:突然停藥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加重心絞痛,甚至發生猝死!!!
2、疲勞
這是最常見的副作用。
因為藥物可以通過血腦屏障,所以會引起頭暈、頭痛、疲倦、失眠、多夢等不良反應,但是大多數人能夠耐受。
3、支氣管痙攣
因為藥物可以阻斷支氣管平滑肌上的β2受體,導致支氣管痙攣,所以有可能會加重慢阻肺和哮喘的癥狀。
4、加重心衰、導致心臟傳導阻滯
這是最嚴重的不良反應。
β受體阻滯劑可以治療心衰和快速性心率失常。但是,過于嚴重的心衰和2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要慎用。
5、其他
低血壓、心動過緩、關節痛、畏寒、局限性肺炎、肺纖維化、胸膜炎、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胃痙攣、皮疹、干擾糖脂代謝、血小板減少等。
處置:
如果需要停藥,要在1~2周內逐漸減量停藥。每次減少一半的藥物劑量維持數天,再減少一半劑量;
用藥過程中需要監測心率、血壓和肝腎功能;
如果出現心力衰竭惡化、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建議重新考慮用藥劑量,必要時減少用量,或考慮停藥。
不良反應:
1、電解質紊亂
低鉀、低鈉、低鎂血癥。
可以表現為口干、口渴、身體虛弱、嗜睡、少尿、肌肉抽搐和疼痛等癥狀。
2、代謝紊亂
氫氯噻嗪類藥物,可以導致高血糖、高尿酸血癥的發生。有發生糖尿病和痛風的風險。
3、耳毒性、腎毒性
多在大劑量應用時發生,多數是暫時性的,也有發生不可逆損傷的可能。
4、過敏反應
與磺胺類藥物有交叉過敏反應的可能。有磺胺類藥物過敏者,需慎用或禁用。
防治措施:
1、定期檢測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壓、聽力等。
排鉀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類),應該與ACEI/ARB類或保鉀利尿劑(如:螺內酯)合用,更容易保持血鉀的穩定。
2、稀釋性低鈉血癥
可以限制水的攝入。
3、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利尿劑。
因為,利尿劑有可能進一步損傷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