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氣虛的特別多,氣足的人少。多是日常運動少,出門以車代步,很少有運動的機會,加上思慮過重,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
在我所從事的特教行業,經常能見到氣虛水濕舌像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般意志力差,做事不能堅持,遇到困難習慣性選擇逃避,做事虎頭蛇尾,會偷懶,表現出懶散,累了不由分說會倒地癱軟在那里,任怎么說也不想站起來......這樣的孩子很多是先天不足的,脾胃沒有養好所導致的,也有的是小時候添加輔食過早,給孩子喂食過多的高熱量食物、后天營養攝入過盛等原因導致的孩子脾胃不和而造成的。給孩子進行適當的調理后,能明顯看到孩子意志力方面的改善和感官及各種執行力方面的進步。
對于小孩子,我一般不建議家長用藥,雖說中藥的副作用相對來說比較低了,但我還是會建議家長選擇非藥物療法帶給孩子。如食療、小兒推拿按摩、艾灸等,需要根據不同的體質狀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
食療方面,建議首先考慮消積化瘀,雞內金首選,有位家長用雞內金做成的餅干,孩子非常喜歡吃。
我經常會建議家長對于孩子飲食方面要做出響應調整,一定要清淡,五谷雜糧為主。小孩子身體代謝很快,受損的脾胃需要保護,工作量不可以超負荷,用雞內金將孩子體內的淤積化開了,同時雞內金也有健脾胃的作用,孩子的小嘴巴很快就不再有異味了,大便排泄也會逐漸正常起來,脾胃逐漸恢復正常工作了,氣血能量很快也會補充上來。
我個人覺得,艾灸也是不錯的方法,但對于艾灸這個方法,有人卻認為氣虛水濕的孩子不適合艾灸。我給孩子艾灸的時候,一般只選擇灸神闕,其他穴位一般很少用,除非孩子明顯的著涼了,偶爾會灸一下大椎或身柱穴。個人覺得,艾灸雖不能直達病處,但通過艾灸神闕補充正氣,孩子的身體正氣足了,可以啟動自愈的程序進行自我調整,是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的。
注:脾虛無積滯者慎用雞內金。
氣虛和水濕互為因果。
氣虛體質的表面癥狀: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走幾步就大喘氣,頭暈目眩,自汗、面色晃白,動輒氣喘。
《黃帝內經》對氣的論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氣虛、水濕舌的舌像
癥狀1:
舌苔覆蓋到了旁邊的舌質,舌苔滿布。用號脈法判斷濕氣比較難,而舌診比較直觀。濕氣在體內凝結就會形成痰。
癥狀2:
舌的邊緣有齒痕。正氣弱,無力排出過多的水液,體內水液會開始儲藏,內臟器官會腫脹,舌頭也會胖大,壓在牙齒下面,長期下來就有了齒痕。這種齒痕是兩側均勻,如果是單純牙齒內倒導致的齒痕,會單側個別出現。
癥狀3:
舌頭笨重遲滯。
氣虛-水濕重的舌象
1、舌苔未滿布,但是有齒痕。
2、有唾液線。唾液線代表濕氣重,還有肝氣郁結,生悶氣,氣機郁滯的表現。
3、舌中裂縫代表中氣不足。
氣虛——水濕重的舌象總結:
1、舌體胖大。
2、舌苔滿布、水滑。
3、舌邊有齒痕。
水濕重的原因
1、缺乏運動鍛煉。
2、久病體虛、過度勞累。
3、喝冷飲,傷脾陽;吹空調,傷陽氣。
4、錯誤的喝水方法。心屬火,水濕過重蒙蔽心陽。
5、外界環境的影響。
我們知道,氣是動力,有力量才可以推動血液循環。而氣虛就是無力推動了,就會導致血液的淤堵。
氣足的特征:精力旺盛,眼神靈活,說話中氣足。
氣虛的特征:少言寡語,不愿意動,懶散。
治療思路:補氣活血化瘀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氣會越來越不足,由于氣虛導致的淤血問題,在老年人群體中多見。
藥方:補陽還五湯
配方:生黃芪120g,當歸尾6g,赤芍5g,地龍(去土),川芎,紅花,桃仁各3g。
其中:生黃芪120g是治療半身不遂的,半身不遂的原因是一半身上氣沒了。
生黃芪普通人用量為30-6-g。
如果此方用來泡腳,生黃芪用量30-50g就可以。
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有活血通絡的作用
此方適合老人,老人可以喝三七粉和西洋參粉,配合此方泡腳更好,泡水喝也可以,需要注意的是肝氣盛的人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