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下取栓,中醫外治,迅速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椎動脈由兩側鎖骨下動脈發出,在第6至第1頸椎橫突孔內上升,經枕骨大孔入顱后,匯合成椎基底動脈,至中腦處分成左右兩側大腦后動脈。
椎-基底動脈主要供應大腦的后2/5(枕葉)、部分間腦、腦干及小腦,脊髓、脊神經90%的血流量。
頭顱后部腦組織功能及缺血表現:
大腦枕葉:負責視覺感受。供血不足可引起視物模糊,復視等。
小腦:主管身體的平衡,手腳運動的協調。供血不足時出現昡暈,頭痛,頭昏,迷湖,記憶力衰退。
腦干:與眼,面部運動,說話,吞咽有關,是生命體征(心跳,呼吸,血壓)高級中樞,損害后可出現眼球、面部肌肉麻痹,發音不清,心悸,血壓不穩。
脊髓、脊神經90%的血流量由椎基底動脈供給,所以,改善椎基底動脈供血,可以治療頸椎、腰椎疾病。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病因:
1.頸椎寰樞關節和頸5頸6關節錯位,枕寰間隙變小,刺激椎動脈引起動脈血管腔狹窄或血管痙攣,通過的血流量減少,致使所供應的腦區發生供血不足。
2.高血脂,腦動脈硬化。血高凝狀態.造成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緩慢及血液成分的改變,也可發生供血不足。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脫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隨血流到小動脈而堵塞血管,也會出現腦局部供血不足。
3.低血壓、心臟病:當血壓降低,心臟搏出量減少時造成腦組織供血不足。
4.頸部大血管扭曲、血管畸形、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等。
枕下取栓的作用:
椎動脈從第一頸椎穿出后,沿著頸椎和枕骨之間窄小的間隙,迂回通過,很容易被擠壓,部分人這段小血管天生狹窄扭曲,更容易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中醫外治療法,枕下取栓,能迅速清除寰枕關節之間,椎動脈外圍的垃圾沉淀物,解除對椎動脈的擠壓和刺激,恢復椎基底動脈供血的良性狀態,使腦組織功能趨于正常。
對眩暈頭昏頭痛,記憶力衰退,視物不清,復視有很好的療效!對腦血栓、腦出血,小腦萎縮也有不錯的預防及治療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