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0 13:38:25 編輯:車主指南
全國使用雙層火車的地區有:沈陽、大連、齊齊哈爾、天津、寶雞、鄭州、杭州、蘭州、天水、濟南、南通、昆明、麗江、石家莊、張家口、烏魯木齊、霍爾果斯等地。中國火車發展史四個階段:
1、蒸汽機車時期
中國建造第一條官辦鐵路是1881年清政府主張興建的“唐胥鐵路”。中國第一輛火車是當時唐胥鐵路總工程師的夫人仿照英國著名的蒸汽機車“火箭號”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為“中國火箭號”。因為中國工人在機車兩側各刻一條龍,于是把它叫作“龍號”機車。
大約從1830年到1900年前后。這一階段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鋼軌生產技術的進步為代表,解決了鐵路發展的動力和鋼軌等關鍵問題,促進了鐵路的大發展。
2、內燃機車時期
1958年9月9日,中國第一臺內燃機車是"巨龍"號于北京長辛店機車車輛廠研制成功,機車的3萬多配件全部是中國制造。1959年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液力傳動內燃機車,當時命名為“衛星”,后面經過長期改進,定型為東方紅型。
1964年“東方紅”1型內燃機車批量生產。到1969年,已制造出4000馬力的內燃機車,如“東風型”、“東方紅型”和“北京型”內燃機車等。
大約從1900年~1950年前后中國許多鐵路線上已有各種類型的內燃機車牽引著長長的列車在馳騁著,一些主要干線的直達客車基本上實現了內燃機車牽引。
3、電力機車時期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修筑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寶雞—成都),除了建成寶成路電氣化線路外,又修建了多條電氣化線路。與此同時,我國還研制成了“韶山”型電力機車(1994年),也投入使用,1997年開始批量生產并改良。
1950年~2000年在這一階段中,鐵路技術的進步主要是圍繞機車技術的進步和鋼軌斷面的改進兩個方面進行的。特別是電力機車的出現,為鐵路的發展提供了干凈的動力。
4、高速列車時期
20世紀50年代初,日本首先提出了高速鐵路的設想,并最早開始試驗工作。中國高速列車的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初期以國外引進為主、自主研發為輔。2000年“神州號”內燃動車組誕生,又戲稱“大白貓”。之后又有“先鋒號”、“中華之星”電力動車。再之后就是和諧號動車組系列相繼投產運營。
中國最初引進的高速列車為日本和德國,以“吸收,消化,再生產”的理念。通過日本、德國的技術支持,進行學習再創造。在高速列車的形態上就可看出,中國初期的和諧號形似日系和德系的高速列車,尤其是CRH3型就具有許多德國高速列車的特征。
2017年2月25日,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擁有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樣車正式上線運營。6月2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復興號”動車組的成功研制和運營,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高鐵關鍵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