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認為,肥胖是營養過剩的緣故。然而,在不久前召開的國際婦幼營養專題研討會上,專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肥胖也是一種營養不良的表現,某些人的肥胖可能是因為缺乏一些“微量營養素”所致。
研究證實,維生素b6、維生素b12、尼克酸等營養素在脂肪的分解代謝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內鋅元素的含量與脂肪中甘油三酯呈負相關;機體能量的轉移離不開鈣、鐵、維生素a等,也就是說,當體內一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時,就有可能影響機體能量的正常代謝,使之過剩,從而轉化為脂肪在體內積累,以致產生肥胖。大量研究結果證明,現實生活中我國大部分婦女兒童所攝取的能量物質,已基本上達到了膳食供給標準,但微量營養素的攝取卻普遍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正常生理需要,以致發生肥胖癥。
調查表明,產生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了減肥而不恰當地節食;一是平時有偏食的習慣;三是層出不窮的口服液、營養液充斥市場,“甜言蜜語”的廣告使人們信以為真,不科學地經常服用,人為的打亂了體內營養素機制的平衡,也抑制了某些微量營養素的吸收;四是錯誤的飲食觀,粗糙食品吃的越來越少,殊不知許多粗雜糧、野菜、綠色蔬菜、干果中富含微量營養素。
許多人一直認為,吃糖會使人發胖。但近年來,營養學家認為,這種觀念同樣是錯誤的。如果人們不濫食用多脂肪食物,那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碳水化合物的用量,而不必擔心肥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