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屬于中醫“溫病”范疇。所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流感病毒從口鼻傳入侵襲人體,引起高熱、乏力、精神萎靡甚至影響神志。
中醫數千年的臨床實踐,積累了寶貴有效的經驗。
民國名醫彭子益先生在其著作《圓運動的古中醫·兒病本氣篇》中介紹其治療小兒溫病發燒的的經驗:烏梅白糖飲、扁鵲三豆飲(黃豆、黑豆、綠豆)等,臨床驗之有效,家長可在家用作小兒溫病發熱食療方法。
兩個方子如何選擇?
發高熱(>39℃),就用烏梅白糖飲;
發熱低(<39℃),就用扁鵲三豆飲。
1 、烏梅白糖湯
組方:大烏梅5枚 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五個大烏梅,白糖兩調羹,熬水,大火燒開以后小火熬大概十來分鐘,把烏梅熬爛。制作成烏梅湯。放溫服用,代茶飲。
癥狀:舌質發紅,舌苔很薄甚至沒有舌苔,發燒,咽喉腫痛,口干舌燥,小便量少,顏色黃,甚至發紅。小便量少很重要。凡是小便短少色赤,口渴飲冷者皆可應用。
2、 扁鵲三豆飲
組方:黃豆、黑豆、綠豆各30粒
制作方法:先將三豆泡一個小時,后加水煎濃湯。煲至豆爛(約煲一個小時)即可關火盛出給孩子當水飲用。可根據口味選擇加冰糖少許。
癥狀:發燒,特別是低燒,伴有頭暈或只是發燒,無其他癥狀 。或不明原因長期發熱,不妨服用三豆飲。出疹,如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注:對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不宜飲用。如果孩子發熱并有積食,可以加淡豆豉10克;如果發現孩子尿量比平時變少,可以加白飯豆或白扁豆10克。)
此方用治療小兒發燒堪稱經典,屢用屢效,效果立竿見影,不是一般食療所能比擬。
患病期間,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大便情況,大便作為身體重要的泄熱方式,要保持暢通,這樣孩子體內積熱(各種代謝產物)能夠隨二便順暢的排出體外,體溫能夠很快降下來。一般來說,倘若二便通暢,孩子也不會持續高燒很長時間。
▲“摩腹”方向
如果孩子大便不通,排便次數減少,家長可以用小兒推拿中“摩腹”的手法,圍繞小兒肚臍,順時針緩慢、輕柔的摩(摩法側重在皮膚表面)腹部20分鐘、每隔兩小時一次,這樣能夠很好的促進小孩胃腸道蠕動,幫助孩子排便泄熱。
03
“夫熱病者,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患病期間,應保持清淡飲食,以青菜、白粥為主,忌食水果、冷飲、糕點、牛奶、肉食、魚蝦等寒涼、滋膩、難消化食物。不要以為孩子病了,需要更多肉食營養來幫助恢復健康,那是在幫倒忙。
“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現在城里的孩子,大都營養過剩。患病期間,以青菜、白粥為主,既能補足體內津液、營養,又不會給患兒脾胃造成更大的負擔,讓身體能騰出更多的力量去抵抗外邪。
即使食用青菜、白粥,量也不宜太大。
一句話:餓著點,沒壞處。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流感來襲,同一個班級,有的孩子易感,有的孩子卻安然無恙,跟孩子的“正氣”強弱(體質)有很大關系。
有些孩子先天體質差,加上平常體育活動少,體格不夠健壯。家長可以平時多給孩子“捏脊”,作為一種保健方式堅持下來。實踐證明,“小兒捏脊”能顯著的增強小兒體質。感興趣得家長可以和賴醫生學習捏脊。
另外,家長要鼓勵孩子乃至陪伴孩子平時多參加體育運動,配合在家捏脊,慢慢體質增強了,下次流感來襲,也就能安然度過了。
即使中招,病程也會很短,會很快痊愈。
說到底,增強體質,提升自身“正氣”,才是應對流感病毒乃至一切外邪的的根本!
愿天下所有天真稚童
身心健康 茁壯成長
本文作者:楊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