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由于粥樣硬化斑塊導致冠狀動脈管腔狹窄,使心肌供血不足而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病癥。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不同臨床表現,冠心病可大致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無癥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型心肌病型、猝死型。其中,心絞痛型最常見,最為兇險的表現是心肌梗死和猝死。
引起發生冠心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穩定斑塊,可表現為心肌缺血、心絞痛等,一般不突發心梗;另一種是不穩定斑塊,也叫易損斑塊,特別容易破裂出現血栓堵塞、堵塞50%以上的血管管腔,那些沒有先兆的突發性心絞痛、突發性心肌梗死就是這些易損斑塊引發的。前者引發的疾病特點可以形容為“痛而不死”后者引發的疾病特點則是“死而不痛”,由此可見,相比于穩定性斑塊,易損斑塊更具隱蔽性,也更加危險。遇到天氣寒冷、情緒刺激、勞累過度、暴飲暴食等情況,這些像“不定時炸彈”一樣的易損斑塊就會破裂,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發生心肌梗死。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即指上述不穩定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冠狀動脈血流突然減少,而引起的,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在內的一大類冠心病的總稱。ACS發病時情況緊急,病人死亡率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