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咱寫了關于牛奶的一些坑,很多媽媽們又開始操心酸奶了。
寶寶什么時候可以喝酸奶了呢?
理論上是六個月。
大家都知道牛奶是等到寶寶1歲后才能添加,但酸奶則不同,一般情況下,寶寶滿六個月后,可以作為輔食加入。
酸奶保留了牛奶中的鈣,同時因為加入了乳酸菌,又分解牛奶中不好吸收容易引起過敏的蛋白和乳糖,這就使得酸奶比牛奶更好吸收,且更不容易過敏,是6個月以上寶寶很好的輔食之一。
不過市面上號稱“酸奶”的產品也是魚龍混雜,媽媽們一定要擦亮眼,學會挑哦!
什么樣的酸奶更加適合嬰兒呢?
1、看營養成分表
推薦給寶寶吃原味的全脂酸奶。
但是現在市面上酸奶的品種超級多,看成分表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
我們來看一下哪些適合寶寶吃,哪些不是適合寶寶吃吧。
適合寶寶的酸奶配料表:單純的“生牛乳+菌種”。
不適合寶寶的酸奶配料表:
?類型一:低蛋白質:
比如下面這個飲品也是很多寶寶喜歡喝的,但是看它的配料第一成分是水,蛋白質含量只有0.7克,遠低于國家要求的2.3,這都算不上真正的酸奶。
?類型二:高含糖量:
還有一部分酸奶,蛋白質含量倒是夠,第一成分也是奶,但是含糖量卻太高。
比如超市里常見的兩種,配料表第一位雖是生牛乳,但第二位就是白砂糖。
從營養成分表也看得出來碳水化合物(基本相當于糖)的含量也很高,不管是對于孩子還是成年人,起碼要小于12g/100g。
上面兩種,顯然都超標了。
?類型三:過多添加劑:
比如上圖這種配料表復雜的:生牛乳、白砂糖、乳清蛋白粉、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明膠、果膠、單硬脂酸甘油脂、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安賽蜜。
添加劑過多的酸奶,也會加重寶寶腸胃的負擔。所
以,挑酸奶,一定看準成分表。
2、看酸奶種類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酸奶分為低溫(活菌)酸奶和常溫酸奶。
平時在超市購買就能看出來,那些放在普通貨架上的一般就是常溫酸奶,那些放在低溫貨架的一般就是低溫酸奶。
常溫酸奶:是牛奶發酵完后再次滅菌,保留了牛奶中的蛋白質、脂肪和鈣等營養物質,但同時也殺死了酸奶中的“活的乳酸菌”,使它可以在常溫下保存較長時間。
活菌酸奶:通過冷藏保鮮,不僅保留了牛奶中的蛋白質、脂肪和鈣等營養物質,通過低溫還保留了大量活的乳酸菌。
那么哪種更好呢?
這兩種酸奶,最大的不同就是活菌酸奶含有益生菌。
很多媽媽可能希望通過喝酸奶給娃補點益生菌,但研究表明,靠酸奶中的益生菌調節腸胃的作用其實很有限。(也并非完全沒用,還是要看酸奶中的菌群與腸道中菌群的匹配程度)
給孩子喝酸奶最大的目的還是獲取鈣和蛋白質,而在這一點上,兩者是沒有很大區別的。
不想給娃喝涼的,酸奶能加熱嗎?
如果給娃選擇低溫的活菌酸奶,一定要注意儲存和及時食用。
活菌酸奶回溫的話,如果只是到常溫狀態,且兩小時內及時食用,益生菌的數量下降可能不顯著。
活菌酸奶在常溫下能夠保存的時間不明,不建議久放。
當然這類酸奶就更不建議加熱飲用了!
如果加熱的溫度超過55度,益生菌們差不多也就全軍覆沒了。
平常去超市選購,也建議最后再拿這類需冷藏的食品,到家之后立馬放冰箱低溫儲存,盡量縮短其暴露在高溫下的時間。
外出帶活菌酸奶,也建議盡快喝掉,如果早上出門中午才準備喝,那更建議選擇常溫酸奶。
轉載聲明:本文僅代表轉載平臺的觀點,如有異議,請以醫生意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