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用量】
黃芪20g,人參、葛根、蔓荊子、白芍、黃柏各10g,升麻8g,炙甘草6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中人參、黃芪甘溫益氣。升麻、葛根、黃柏、蔓荊子升陽清降,涼肝明目。白芍斂陰柔肝。全方共奏益氣升清、聰耳明目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孔竅失養之病證。
本方之所以能聰耳明目,主要是本方具有增加腦供血量,提高腦代謝和興奮大腦皮層,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加強新陳代謝等作用。
【辨治病證】
中醫臨床運用以脾胃氣虛,清陽不升,風熱上擾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口苦,苔薄質淡,脈濡細為其湯證之要點。
本方適用于治療血管性頭痛、缺血性眩暈、老年性白內障、腦動脈硬化癥、頸椎病、高血壓病、低血壓病、鏈霉素副反應、中耳炎引起之眩暈和耳鳴、病毒性角膜炎、梅尼埃綜合征、色言、視神經萎縮、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炎、老年性黃斑變性等病證,而必須癥見頭痛,眩暈,視物模糊,精神菱靡,肢體倦怠,飲食乏味,面黃肌瘦,大便溏泄,舌淡,脈虛者之病人。
【現代運用與主治疾病】
1.頸椎病(氣虛型)治宜益氣升清,通行經絡。
以本方加當歸、川芎、地龍為主治方。
2.老年性白內障(牌氣虛弱型)治宜補脾益氣。
以本方加減:黃精、茯苓、葛根、黃芪各15g,黨參12g,升麻、白術、柴胡各10g,陳皮、炙甘草各6g為主治方。
3.老年性黃斑變性(脾氣虛弱型)治宜益氣扶脾。
以本方去黃柏,加白術10g,茯苓15g,五味子、炙甘草各6g為主治方。4.腦動脈硬化(脾虛血瘀型)治宜健脾益氣,升陽通絡。
以本方加丹參30g,山楂10g,全蝎5g,為主治方。
若惡心、苔膩者,加法半夏、石葛蒲。若肢體麻木者,加雞血藤、豨薟草。若頭脹面熱者,加鉤藤、石決明。若健忘心悸者,加酸棗仁、龍眼肉。
5.梅尼埃綜合征(脾虛痰盛型)治宜健脾益氣,兼以化痰。
以本方加法半夏、陳皮、白術各10g為主治方。
6.中耳炎(脾虛濕困型)治宜健脾化濕,升清聰耳。
以本方加白術、柴胡為主治方。
若中耳積液經久不消者,加茯苓30g,豬苓15g,澤瀉12g。
【隨證加減】
1.風熱甚加桑葉、菊花。
2.內熱甚加黃芩、山梔子。
3.濕重甚加蒼術、白術、茯苓。
4.視物不明加石葛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