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咨詢
任何一位老人入住之前,老人及其親屬都會對養老機構進行一番考察,選擇一所適合的養老機構,讓老人安度晚年。因此,養老機構應當重視并做好考察、來訪接待工作。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應設置待廳(室),配備專、兼職接待人員。接待廳(室)應懸掛宣傳展板,提供養老機構宣傳小冊和入住指南或須知(包括服務宗旨、入住對象、服務設施、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接待人員應熱情、耐心、細致、如實地解答咨詢問題。
2、登記
老人及其家屬選定一所住養機構后,要進行登記。養老機構需提供一份較詳細的入住申請登記表。在這個表中要求詳細填寫老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原工作單位名稱、家庭住址、聯系電話;擔保及贍養人(必須是持有本市戶口的子女或親屬)姓名、與老人關系、住址、單位、聯系電話等內容,并提供老人單位或者社區證明,老人及其擔保人、贍養人的有效證件(身份證或戶口薄)的原件及復印件、老人免冠照片,為老人預定房間和床位。入院前委托或擔保人應如實通報老人健康狀況、性格秉性和家庭經濟情況,如有隱瞞和虛報,入院后一旦發現,將老人送回原居住地。
3、體檢
每一位老人入住錢,都應在所在市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進行健康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一般內外科、五官科檢查。
(2) 胸透或X光胸片檢查。
(3) 心電圖檢查
(4) 化驗。包括血、尿、糞常規、肝腎功能、二對半、血糖、血脂全套等。
(5) 其他。國內一些養老機構針對入住老人平均年齡大、骨質疏松發生率高、容易摔倒骨折的特點,提出入住老人還需要進行骨密度檢查,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對保障老人入住安全意義重大。
4、受理考察(家庭訪問)
院方在收到老人入住申請表、單位或社區證明和健康檢查結果后,應向老人原工作單位、社區打電話,核實老人身份家庭情況、并盡快派人對老人的監聽進行訪問,以進一步了解老人家庭情況和生活狀況等。我們認為這種訪問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可以加深對老人及其家庭的了解,防止推卸責任,而且可以讓老人及其家屬進一步了解養老機構,打消老人對入住養老機構的顧慮。
5、審批
每一個養老機構都有自己的服務功能定位,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可以被任何一所養老機構接納。有的養老機構只接收生活自理老人(如老年公寓),有的養老機構專收長期患病、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如護理院)。但是,大多數養老機構不接收患有傳染病、或嚴重心理障礙和不適合集體生活的老人。養老機構應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和機構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審批、確定是否入住。
6、確定護理級別
院方應有護理級別評估小組或評估員,通過對老人健康狀況(體檢)、生活自理能力和實地考察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并征求老人和托養人意見后,確定老人的護理等級。有的養老機構在老人試住7~15天后還要進行一次評估,以確定正式的護理等級。護理等級應隨著老人健康狀況變化而做出及時調整。
7、簽署入住協議(合同)
養老機構應當與老人和托養人簽訂入住服務協議(合同)。這種協議(合同)是一種委托服務協議(合同),協議(合同)中應明確三方責任、權利和義務,以維護好入住老人、托養人和養老機構的合法權益,確保入住老人的生活質量以及養老機構正常工作。入住協議(合同)應當載明下列主要條款:
(1) 三方(養老機構、老人、托養人)的姓名(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2) 三方責任和義務;
(3) 違約責任;
(4) 免責條款;
(5) 服務內容和方式;
(6) 服務收費標準及費用支付方式;
(7) 服務期限;
(8) 當事人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
(9) 合同變更、解除與終止的條件。
托養放和受托方聯系方式發生變更時要及時通知對方,以便當老人突發疾病、意外或生命垂危時,加強聯系,共同實施救助。老年人是一個生命脆弱的特殊群體,照顧老人是一項高風險工作,明確三方的責任和義務,有助于保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規避受托方的經營風險。
8、繳費
一旦院方審批通過并簽署入住協議,托養人收到入住通知書后,老人和/或托養人就應根據協議中的條款和收費標準到養老機構財務部門繳納入住及相關費用。大多數養老機構都要求老人入住前繳納一定數量的押金,或醫療保證(備用)金,以及首次入住費用。
9、入院
老人和托養人應持入院通知書、相關繳費憑證,攜帶必要的生活物品到養老機構入住,事前應通知院方入住時間。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應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并熱情接待,妥善安排好老人入住。行走不便、親屬無護送能力的老人,可委托養老機構派車上門迎接。不同的養老機構對入住老人攜帶的生活用品有著不同的要求,院方應將相關的要求提前告知老人及其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