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崇傳統博古今 幾十春秋繪丹青
中國花鳥畫走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它的獨立成科要晚于中國人物畫和山水畫,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繪畫形式,可以說是歷朝歷代名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更趨多樣化,為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珍貴畫作,在花鳥畫領域先后出現了黃筌、徐熙、趙佶、鄭板橋、八大山人、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等一大批書畫家,他們的成就為世人所矚目,這些入雷貫耳的花鳥大家的名字一直影響了后世的書畫家們,并成為了擋在后世花鳥畫家們面前的一座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山東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一山、一水、一圣人”。泗水縣則是鑲嵌在齊魯大地上的一顆明珠,它東臨沂蒙與大海相連,西鄰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鄉鄒城,北依五岳之尊泰山,是泗河文化的發祥地。在泗水這塊熱土上,一個花鳥畫家正以登臨泰山的眼界,以擁抱大海的胸懷,以深厚的學養,勤奮的努力,良好的繪畫天賦,借孔子孟子先賢之靈氣,吸中華千年繪畫之精華,在當今花鳥畫壇上為世人所矚目。他就是山東青年畫家——韓繼宴。
韓繼宴,字一鴻、號逐月,川上書畫院院長,泗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敦煌藝術研究會會員。他一生以衛生美術創作為主,兼功山水、花鳥畫,近年來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各類書畫大展并獲獎。每當一個畫家獲得成功后,往往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師出何門?你師從何派?”等等,明明吃的是紅署卻不去研究紅署的味道,一心尋思這紅署的滕蔓原來長在誰家的地瓜地里,葉子是黃的還是綠的,地瓜個頭是圓的還是長的?喜好拉大旗做虎皮,搬出名家為自己臉上貼金。而韓繼晏則是一個充滿個性的人,他敢于承認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是一個沒有經過專門美術基礎訓練的人,是一個靠自己自學成才的人。他常常自嘲地說:“我是一個行走江湖,無門無派的人。”他自幼酷愛書畫藝術,二十多年來在自學的道路上默默無聞,執著追求,鍥而不舍,終為畫壇所矚目。
韓繼宴從一個繪畫的門外漢到在畫苑馳騁并有所建樹,并不是偶然的。他二十幾年如一日,憑借恒久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執著地向著藝術的高峰攀登,花費大量的心血遍臨古今名家,研讀了許多先賢大師的著作與技法,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代價,失去了許多普通人可以輕易得到的開心和快樂,耐守得住寂寞,硯邊幾十載,竹蘭寫我心,與古人對話,與天地對話,與大自然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漫漫的孤獨的旅途中。他在反復揣摩、反復實踐中悟出一個道理,國畫淵源流長,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必須很好的繼承,沒有傳統就等于是無根之木,是不能長成繁茂的參天大樹的。他在繼承傳統繪畫方面駕輕就熟,并形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繪畫思想體系,一部《硯邊雜記——繪畫之修養》,就是他對自己多年繪畫經驗的一個總結概括!他曾說:“做為一個中國畫家,首先要認真研究傳統,繼承傳統筆墨的活力和東方藝術的特色,從現代哲學,文學中吸收營養,并廣泛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以豐富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使作品產生奇特的藝術視覺效果,來表達現代人的思想情感,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使中國畫充滿鮮活和生機。”
二、博采眾長千面手 繼宴迷惘探新路
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是擺在無數個書畫家面前的課題,我們欣賞韓繼宴老師的畫,會有一種感覺,他的畫風格多樣,有的狂放不羈,有的精工細描,有的設色淡雅,有的富貴艷麗,既優雅又通俗,既大眾又陽春,既寫實又寫意,靈活多樣,個性突出,帶給人非常美好的視覺享受。別人是一生或擅長畫虎,或擅長畫貓,或擅長畫梅,或擅長畫竹,而韓繼晏老師則堪稱多面手,山水花鳥樣樣通,梅蘭竹菊樣樣精,感覺他似乎是一個綜合體,他可以自如地在多種畫風中間轉換,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深厚功力。擅長各種風格筆法對他來說既是個優勢又是一個弱點,優勢是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美倫美煥,深得一般老百姓和藏家的青睞,帶給人一種美好的感受;弱點是,他雖然畫的下筆如有神助,畫貓像貓,畫狗像狗,模仿名家幾乎可以亂真,但正所謂是進去容易出來難,模仿名家太多,便很難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和風格。“法自人立、人為法拘、解脫繩墨、萬得真趣、余作此圖、仍未能跳出樊籠、奈何奈何!”這段話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韓繼晏當時最真實的狀態,他深深地陷入到了迷惘困惑當中。放下畫筆一段時間,他深深地反思自己,新時期傳統的中國畫該怎樣畫,今后的路該怎么樣走?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不斷地放下,他就像一個孕育新生命的母親一樣,韓繼晏最終迎來了他藝術上的黃金期和成熟期,逐漸形成了他優雅、清新、淡雅、婉轉、自然、大氣的寫意風格特點,并把視野從眾多的自然物象中聚焦到了梅蘭竹菊上,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繪畫風格。
三、追求新意求發展 梅蘭竹菊寫我心
韓繼宴是一個有著很深厚的國學根基的書畫家,但他又不是一個因循守舊,食古不化抱著傳統衣缽不放的人,他既注重創新之精神,又不失傳統之厚重,在兩者的契合點上找到了平衡點。他認為作畫應入乎規矩范圍之中,又應超出規矩之外,應純任自然不假修飾,更不為理法所束縛。畫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之外不可,作畫當以不似之似為真似。
每一個時代必然會打上一個時代的烙印,藝術不是單純的玩弄筆墨技巧,藝術家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藝術家是在用自己的作品向外界傳達著一種信息和精神。人常說“畫品如人品”,我們從韓繼晏的大量書畫作品中分明感受到了畫家所追求的崇高的精神品質,他在生活中,在一些朋友們的眼中可稱一個怪人,他不喜應酬,不愛參加大大小小的一些諸如筆會和一些與藝術本身無關的聚會,身在俗世卻懷有一顆高士辟世之心,只埋頭竹園書案做他的學問和研究他的書畫。他在他的硯邊雜記——繪畫之修養《小議人品與畫品》中闡述到:“書畫以人重,信不誣也。筆格之高下,亦如人格。吾輩學其書畫,須先修其人品,如在仕途亦當留心吏治,講求物理人情,當讀有用書,多交有益友。而虛其心以求者,吾輩應盡心竭力,先立卓識,操定力,不務外觀,不由捷徑,到得功夫純熟,自成一種氣象。”他自修書畫二十余年,能在高手林立、學院派大家不斷涌現的畫壇占有一席之地,是跟他不斷探索,不斷進取,不斷創新,不斷升華分不開的。他是在用筆墨表述感受,用色彩烘托心情,用思想塑造人生,用思考觀察社會。
韓繼晏閉門習畫多年,畫遍了風花雪月和天下之草蟲花鳥,但他最愛的還是竹。此君僻性愛竹,愛竹凌霜傲雪,堅忍不拔,虛心高節,氣度超凡,挺拔不失嫵媚,婀娜不失剛勁,久而不改其操,盛贊竹之美德。自習丹青以來,門前院內多種蘭竹,日夕對之寫其面目,如板橋一樣,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成了他精神層面的象征,成了他人格的最好寫照。我們可以想見到此君畫竹之風范,如大將當關,勝過八大,不輸板橋,成竹在胸,筆走龍蛇,似有千軍萬馬,無論是蕭蕭風竹,瀝瀝雨竹,斑斑雪竹,騷騷廋竹,蒼蒼老竹,纖纖幼竹,在他的筆下無不展露出勃勃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無不透露出畫者的心曲, 思想深處的意態,深藏于人生的哲理。他把竹的千種風情、萬般神韻、堅毅剛健、質樸無華的本質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滌蕩心胸的審美快感,讓人不禁拍案叫絕!
韓繼宴的花鳥畫深得中國傳統繪畫之神韻,有豐富的內涵和本質,他將書法用筆融入畫中,用筆凝重雅致而富有靈動之氣,灑脫飄逸而又富有彈性,剛健有力而又不失柔美,充分展現出中國傳統繪畫的美感,既寫出了自然物象之美,也寫出了他的人格氣質、學養胸襟、審美追求,作品無不充溢著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審美情趣,也真實地反映出他極高的人文素養和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多年來,他在中國畫的創新之路上大膽地邁進,“筆墨當隨時代”,他認為新時期的中國畫應該有自己新的創作語言和法則,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韓繼宴的花鳥畫在構圖、筆墨、氣韻、意境、設色、等方面都作了大膽的探索,是形式與意境的完美結合。他意隨筆發,意在筆先,景在筆后,交錯而行,筆聽話,聽筆話,筆筆是己又非己,如神助!他的畫是一首詩,詩是一幅畫,畫寫物外形,詩傳畫中意:“風風雨雨數十春,陰陰晴晴難辨分。惟有絹頭蘭與竹,不謝不凋最可人。一支畫筆舞東風,點染梅花徹底紅。更有新詩記今日,神州都在彩霞中。”韓繼晏除了喜竹以外,他的荷花也堪稱一絕,為世人所稱道。他雖盛贊八大的荷花怪鳥,深受八怪中之二李以及破荷亭長畫風的影響至深,但是他的荷花絕不等同于他們的風格,新時期的畫家有新的寄寓,他的構思立意是大境界,大場面,大生機,處處透露出對生命的嘔歌,對生活的贊美,滲透著作者的人生理想,有著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是對生活之美的放大,對人性之美的贊揚,在這些畫面中,一種國富民強盛世繁榮的氣氛躍然紙上,體現出一種東方神韻和審美價值。 欣賞韓繼晏的書畫給人一種脫俗、高雅、清新、快樂的藝術享受!
多年來,韓繼晏通過將現實生活的主觀感受和客觀印象有機地結合,一花一草,一蘭一菊,一竹一石,一鳥一魚,在他的筆下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充滿了靈性,在構圖、形神、骨法、墨韻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多年的辛苦探索,韓繼宴在藝術上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春雨乍晴》獲“中華世界之光”全國書畫大展金獎《晨露未唏》獲“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覽會書畫大展”金獎《冬榮》獲“敦煌藝術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作品展二等獎”《蒙山楝果》獲“2000世紀華人藝術展”銅獎《田園秋韻》獲“全國群眾書畫攝影大展”優秀作品獎。等獎項。其傳略和藝術成就入編《中國當代文化名人大典》《中國當代名家精品集》等十幾部大型辭書和畫集中,電視臺及各類報刊發表專題報道,千禧年當選為“國際孔子文化節”代言人、2000年被文化部、中國文聯授予“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