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對于北京的“吃貨”們來說,如果不知道“黃太吉”就真的OUT了。誰是“黃太吉”?它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家面積只有10多平方米,卻在微博上有3萬多粉絲、被風投估價值4000萬的煎餅店。
“黃太吉”為何如此之火?它的煎餅安全衛生是肯定的,但要說味道有何獨到之處卻也未必,在大眾點評網上就有網友這樣寫到:“實話說,味道一般”。還有網友對其服務做出了評價:“店面很小,環境較差,空調不涼。”既然如此,“黃太吉”為何走紅?網友“紫色羽扇豆”一語道破:老板的營銷宣傳很厲害!”
“黃太吉”的老板名叫赫暢,說起來他也算是營銷行業內的老人了,現在32歲的他已經有了近十年的營銷經驗。從22歲起赫暢先后在百度、去哪兒、谷歌擔任品牌與用戶體驗管理工作,在26歲的時候,他和英國傳奇廣告教父薩奇兄弟創辦了一家4A數字營銷公司;28歲時他創建了數字創意公司DIF。近十年的營銷經驗使得這名“營銷老兵”對如何做創意,如何做營銷,如何吸引用戶注意、黏住用戶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解。
不斷制造話題吸引眼球
黃太吉如今獲得了極高的人氣,新浪微博的粉絲數達到了3萬多人,國內多家媒體也爭相報道,但赫暢透露,達到這些效果他沒花一分錢。
赫暢所使用的招數就是,不斷制造話題,引發圍觀,吸引潛在客戶和媒體注意。作為一名營銷老兵,赫暢深諳現代社會吸引眼球之術,于是在“黃太極”創辦之初,赫暢開出了自家的奔馳去送煎餅,在一般人看來,煎餅是廉價食品,送餐也是低端行業,赫暢卻偏偏開著高端的奔馳去送餐,于是這種對比迅速吸引了消費者注意,于是有消費者拍下了照片并把此事發到了微博上,“老板開奔馳送煎餅”的新聞就這樣誕生了,做這條新聞沒有花一分錢,卻在網上熱翻了天。
此外,赫暢還會針對社會熱點事件不斷制造話題。七夕是中國傳統情人節,去年七月初七,黃太吉就推出了和愛人親一下就送一個一個豪華版煎餅的活動;光棍節是單身人士的節日,去年光棍節黃太吉就推出了允許拍照即買油條買一送一的活動……黃太吉不斷根據社會熱點事件舉辦活動,制造噱頭,成功吸引了消費者和媒體的注意,“黃太吉”的粉絲越來越多,關于“黃太吉”的新聞也開始屢屢見諸報端。
做出人情味黏住顧客
做生意講究“留住顧客”,而要想獲得回頭客僅僅靠制造噱頭是不夠的,而是需要以一種力量牢牢的黏住消費者。黃太吉靠的是“人情味”!
和傳統的商業氣息濃重的營銷不同,赫暢總是在其微博上發布一些看似不相關的東西,比如從5月23日到7月2日,赫暢相繼發布微博,對《心經》作出了解析。其實,喜歡宗教只是赫暢的個人愛好,但是,他把自己的這一愛好發展成為解析經文并把解析內容發布在微博上贏得了不少網友的認可。有網友說:“特喜歡看你的長微博,可以從中汲取營養。”也有網友說:“驚嘆你的知識面。”就這樣,明明是赤裸裸的商業關系變得有了人情味,網友也就更愿意關注黃太極的微博。
赫暢說,黃太吉開業至今一共收到了大概7萬多條微博評論,他對每一條微博的評論都會在第一時間回復,以讓粉絲體會到“存在感”,感覺到黃太極對他的重視。赫暢認為,也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更重視黃太極。
其實,除了在微博平臺上,黃太吉在微信等平臺上也進行了營銷,恰恰是因為營銷內容極富人情味,黃太極才獲得了無數“鐵粉”,粉絲總數達36000多人。
可以說,黃太吉的成功不僅僅是其煎餅產品的成功,更是營銷的成功。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現代社會,營銷已經成為商業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黃太吉營銷的成功已經引發業內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