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骨關節炎不可逆
人們口中的“關節炎”“老寒腿”其實大都指的是骨關節炎。骨關節炎主要是由于關節長時間使用,關節處的軟骨變薄、軟化、失去彈性,甚至碎裂、剝脫。失去了軟骨的保護,軟骨下的骨頭就會在摩擦過程中長出“骨刺”,最終導致關節疼痛、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這便是骨關節炎。因此,骨關節炎實際上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造成的無菌性炎癥。
一般來說,人類的骨骼在25至30歲會迎來發育的頂峰,之后便開始走向下坡。關節軟骨同樣也不例外,而且因為長期使用或受到暴力沖擊,更容易出現損傷。最要命的是,關節軟骨結構特殊,幾乎沒有再生能力,一旦損傷就不能自行修復。其實,如果我們正常使用關節,關節會陪著我們慢慢變老,直到陪我們走完一生。但是,由于現代人缺乏運動、超負荷使用、創傷等,使得關節損壞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因此,要想預防骨關節炎,我們就要愛護自己的關節。
誤區一:穿得少惹上關節炎
老寒腿不是凍出來的
“東北地區氣候寒冷,但是骨關節炎患者并不比南方多多少。其實,寒冷并非導致關節炎的原因?!狈e水潭醫院的蔣毅大夫告訴記者,骨關節炎實際上是關節軟骨老化與磨損造成的,之所以很多人誤以為關節炎是凍出來的,可能與關節炎患者往往遇冷就會感到疼痛加重有關。在寒冷的天氣下,由于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會引起骨性關節炎的復發和加劇關節疼痛,但沒有證據表明寒冷是導致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
除骨關節炎外,還有一些關節炎屬于自身免疫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這類疾病都是由于免疫系統攻擊自身關節組織導致的,與天氣寒冷沒有關系。
所以,冬天穿得少并不會導致關節炎,但是也不是說所有人都可以耍單兒,還與個人體質有關。那些受冷之后感到關節疼痛的人,可能已經中招了,不僅要注意保暖,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
誤區二:羅圈腿只是不美觀
O型腿當心關節炎
“O型腿”“羅圈腿”“蘿卜腿”……腿不直不僅影響美觀,最大的危害是會影響關節的健康?!癘型腿”在醫學上稱為膝內翻,在正常情況下重力傳至膝關節,其60%分布于內側,40%分布于外側,但當膝內翻時,更多的壓力傳至內側,從而加速內側軟骨的磨損、破壞,繼發骨性關節炎。有研究顯示,亞洲人的生理性膝內翻平均為5°,而歐美人的腿更直,平均為3°。O型腿嚴重的人患骨關節炎的比率較正常人高出40%以上。
一般來說,雙足并攏,雙腿直立,若雙膝不能自然并攏就說明是O型腿。此時,如果雙膝間的距離可以插進兩三根手指則不必在意,但如果雙膝間距離較大,甚至達到一拳的距離,那就要考慮積極治療,防止對關節造成損害。
此外,常穿高跟鞋走路也會造成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腳趾關節受力改變,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關節磨損。
誤區三:預防關節炎要補鈣
補鈣救不了關節
很多患者一遇到膝關節疼痛,第一反應就是自己得了骨質疏松,于是趕緊按照電視廣告里說的加入“補鈣大軍”。結果,有些骨關節炎患者吃了大半年的鈣片,不僅關節疼痛沒有好轉,反而因錯誤補鈣導致骨質增生。
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磨損和退化導致的,而且關節軟骨不可再生,所以,即使服用再多的鈣,也作用不到關節軟骨,治不了關節炎。一般來說,骨質疏松癥雖然和骨關節炎一樣都會表現為骨痛,但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一般是全身骨骼痛,且往往是持續性的。骨關節炎的疼痛早期往往出現在負重關節,而且多出現在勞累之后,休息時不會感到疼痛。
有些藥物或是保健品號稱能夠為關節軟骨提供養分,促進軟骨再生,實際上這些藥物的作用很有限,對于嚴重的軟骨損傷更是根本無效。至于多喝骨頭湯或是多吃豬蹄會對骨關節有好處等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
誤區四:關節用得少就會少磨損
久坐不動關節也易損
關節用多了會磨損,但是關節長時間不活動同樣也不會有好結果。尤其是辦公室的“久坐一族”,長時間總保持一個姿勢,同樣會加大部分關節的負荷,引發骨關節炎。除此之外,長時間不運動,韌帶、肌腱、肌肉的功能都會減弱,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在這種狀態下,一旦突然運動,關節受傷的風險會更高。因此,只有足夠的運動才能加強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支持作用,從而保護關節,預防關節炎。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人只有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才能達到預防骨關節炎的目的。比較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有散步、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需要注意的是,運動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姿勢,避免超量運動,避免外傷,如果受傷應及時進行適當的治療,避免久拖不治留下后遺癥。
骨關節炎患者也應適當鍛煉,但要避免關節負荷較大的運動,如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等。
誤區五:止痛藥名聲差不能吃
止痛藥是把雙刃劍
很多骨關節炎患者認為止痛藥并不能真正治病,還會有很多的副作用,所以很多病人寧愿強忍疼痛也不愿服用止痛藥,或者只要關節疼痛一消失就馬上停藥。實際上,這種看法是對止痛藥的誤解。
臨床中醫生所使用的并非單純的止痛藥,而是非甾體類鎮痛抗炎藥,如常見的扶他林、芬必得等,這類藥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無菌性炎癥,從而達到鎮痛的目的。所以,骨關節炎患者只有按醫囑堅持用藥,消滅關節內的炎癥,才能夠防止病情發展。否則,就會繼續加重關節軟骨的損壞,形成惡性循環。
但是,止痛藥雖然有效,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如果發現關節疼痛還是應該及時就診,以防關節繼續受到損害。一般來說,如果在運動或過度勞累之后(不包括外傷)關節出現疼痛的現象,可以先觀察兩天。如果關節還出現了紅腫、發燒等情況時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