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論教:天天寫日記可能扼殺興趣
“家長要鼓勵孩子寫日記,但也不必要求他們天天寫,而應多帶孩子出門,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近日,在井岡山小學舉行的“語文教學”研討會上,武漢市優秀教師、井岡山小學老師陳繇說,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和自然,然后記下心得與體會,以此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培養孩子觀察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一提寫作文就心煩
“如今,一些小學生說起來十分利索,但一拿起筆寫作就覺得‘頭疼’,一提到寫作文就心煩。”陳繇老師介紹,目前,武漢一些小學生把作文當任務,寫作時大多只能用一些套話、空話甚至假話。空洞,乏味,模式化,言之無物……這已成為學生特別是小學作文的“通病”。“一些家長‘鐘情’各種優秀作文范本,這既給孩子帶來寫作恐懼,也束縛了孩子們的創新意識。”陳繇認為,作文是要讓孩子們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東西真實具體地寫下來。與此同時,作文也是孩子對生活、自然的一種表達和感受。
日記沒有必要天天寫
怎樣引導孩子們寫日記,陳繇認為,“日記并非要天天寫。對于剛上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家長們可以讓他們寫流水賬作文。在孩子漸漸有了興趣后,就引導他們進行仿寫,并介紹大量的名篇名著給他們看。”
有的家長在要求孩子寫作文的時候,自己卻在另一間房里看電視或打麻將。對于這一現狀,陳繇老師說,家長應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寫作,共同來提升家庭的文化氣息。
激發寫作興趣
家長應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文呢?陳繇老師提出:首先,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孩子上小學起,讓孩子留心觀察生活和自然,有空就記一點、寫一點,慢慢使孩子在動筆時,有一種欲望、一種沖動、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
其次,多讀一些課外讀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好書,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提高認識,增加文化和語言積累。
最后,寫作要循序漸進。可先讓孩子寫句子、寫片段,然后逐漸過渡到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