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滅商后,為了鞏固新興的周王朝,大規模地推行“封國土建諸侯”,據《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云記載:“武王、成、康所封數百,而周姓者五十五,地上不過百里,下三十里,以輔王室”。
除了姬姓子孫外,功臣謀士也在受封之列,太公望以大功獲封于營丘,曰齊,弟弟周公旦封于曲阜,曰魯。在分封的諸侯當中,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胡公滿。
胡公滿的父親虞閼父在商朝末年任周國陶正(掌制造陶器之事),無論是官職還是伐商的軍事功勞,胡公滿都排不上號,但胡公滿卻有一層特殊的身份:虞舜的后裔。
虞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舜帝,戰國以前的人都普遍認為舜帝是中國王朝的開創者。《左傳》就有記載:“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將舜帝的虞朝與夏商周并列。
出于對古帝后裔的尊重,周武王隨口封胡公滿為陳國國君,以奉舜帝之祀,地方就在今天河南省的淮陽縣。與齊、魯、宋、鄭這些諸侯國相比,陳國完全就是一個小國,而且還地處四戰之地,不得不依附強鄰以求得生存。
圖為東周分封圖
按照先秦時的姓氏規矩,男子稱氏,女子稱姓,胡公滿本為媯氏,因受封陳地,所以改氏為陳。
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公子陳完避禍逃亡齊國,正欲利用陳國作為抗衡楚國前哨站的齊桓公,不僅收留了陳完,而且還任命其為工正(管理工匠之官),許齊大夫之女懿氏與其成親。
由于在古音當中,“陳”與“田”讀音一樣,已經不再是陳國公子的陳完,遂改陳氏為田氏,安心做起了齊國的臣子。此后陳國雖然被楚國所滅,但陳完這一支后裔卻意外在齊國興盛。
陳完第六代孫陳憑改姓孫氏,稱孫憑,而孫憑的第二十二代后裔孫權,正是三國中東吳的開創者。
公元前391年,陳完第九代孫田和掌控齊國軍政大權,自立為齊國國君,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齊”。至齊威王大敗魏國,田氏齊國成功躋身戰國七雄之一。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姓氏合一,趙、魏、羋等姓氏皆因國家滅亡而趨于沉寂,但田齊卻成為一個例外,在亂世中創造了“陳滿天下”的神話。
齊王建三子中,田升、田桓兩個兒子改姓王,新朝的建立者王莽正是出自這支后裔。另外一個兒子田軫復姓歸宗改陳姓,遷居潁川。發動大澤鄉起義、建立張楚政權的陳勝,正是出自這一支。
陳勝敗亡后,潁川陳氏依然沒有歸于沉寂。
魏晉時期,隨著曹魏重臣陳群的崛起,潁川陳氏躍居第一豪門大族。陳群之子陳泰官居雍州刺史,鎮守曹魏西陲,是蜀漢姜維的主要對手之一。陳泰之后,潁川陳氏子孫歷十余世,家族地位歷三百年而不衰。
到南北朝時期,潁川陳氏南遷避亂,子孫中有一位叫陳霸先的代梁自立,創立了陳朝。陳氏子孫也因為陳朝在江南的建立,而遍及兩廣、江浙、福建、四川。
陳朝滅亡后,陳后主的五弟陳叔明開創了中國有名的“江州義門陳”(潁川陳支脈)。南宋時,陳氏子孫中一位叫陳日照的人參加了安南國(越南)的會試,榮登榜首,被國王招為婿。公元1228,陳日照以國婿身份登基為王,建立越南陳朝。直到今天,陳姓都是越南十大姓之首。
話題轉回國內。元朝末年時,陳氏子孫中還有一位梟雄陳友諒在江州稱帝,建立大漢國。
近代以來,“江州義門陳”還出了大將陳賡、共和國元帥陳毅等知名人物。據粗略統計,全國陳姓人口共有7000萬,其中出自潁川陳氏的人口多達6000萬,正所謂'江州(或義門)陳氏滿天下,天下陳氏歸潁川”。
可以說,陳氏子孫正是在周武王隨口敕封的機緣巧合中播遷全國,輻射亞洲,繁衍壯大,從戰國七雄之一的田氏齊國到如今的中國第5大姓再到越南的第1大姓,這個姓氏的影響力持續了數千年之久,堪稱亞洲的千古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