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擴張血管
擴張血管藥物解除血管運動障礙,可用血管擴張劑。
1.2、調節血脂
在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的基礎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時,可用調脂藥。
患者可使用降低甘油三脂的藥物有非諾貝特、阿伐他汀或吉非羅齊。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或普伐他汀。
中藥如血脂康、脂必妥等也有一定的調脂作用。
1.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藥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常用藥物有:腸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1.4、溶解血栓藥和抗凝藥
對動脈內血栓導致管腔狹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藥、抗凝藥,如尿激酶、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劑、肝素等。
2.1、飲食清淡不過飽
飲食以清淡為宜,因為嗜咸飲食,鈉會進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壓增高。進食量應適當,不宜過飽,否則身體過胖加重心臟負擔。
2.2、蛋白海味不能少
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同樣會發生血管硬化。蛋白質含動物蛋白和豆類蛋白,以供應身體必須氨基酸,飲牛奶以去脂為佳。海產品如海帶、海魚等含有豐富的碘、鐵、鈣、硒、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被公認為大腦營養劑、血液稀釋劑,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之功效。
2.3、常用動物油少吃動物脂肪
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血清膽固醇降低;而動物脂肪如豬油、奶油、肥肉、動物內臟、蛋黃等含膽固醇較高。
2.4、多吃素菜少飲酒
素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維生素C、鉀、鎂元素。維生素C可調節膽固醇代謝,防止動脈硬化發展,同時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酒類尤其是烈性酒,可促進動脈硬化,另一方面可誘發中風。
3.1、玉米
玉米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并防止其沉積于血管壁。
3.2、燕麥
燕麥米煮的粥富含鎂和維生素B1,也含有磷、鉀、鐵、泛酸、銅和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對脂肪肝、糖尿病、便秘等也有輔助療效。
3.3、黃大豆
黃大豆磷脂可增加組織機能,降低膽固酵,改善脂質代謝,預防和治療腦動脈、冠狀動脈硬化,它還有助于肝贓健康,對肝炎、脂肪肝都有一定的療效。另外,大豆磷脂還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防止體質及各組織器官酸化。
3.4、海參
研究表明,海參屬于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膽固醇的食品,其所含的特殊微量元素釩,又能降血脂。所以,冠心病及動脈硬化者可常吃些海參。
1、高血壓
高壓血流長期沖擊動脈壁引起動脈內膜機械性損傷,造成血脂易在動脈壁沉積,形成脂肪斑塊并造成動脈硬化狹窄。血壓不控制,心肌梗死發生率提高2~3倍,腦卒中則約4倍。
2、高脂血癥
血中脂肪量過高,較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狹窄。
3、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運送脂肪的蛋白質(稱做脂蛋白)會產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4、缺少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幫忙身體把多余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此外,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而減輕體重。因此缺乏運動的人很容易得動脈粥狀硬化。
1、羊髓
由于羊的腦髓中膽固醇的含量頗高,所以,體質強壯的冠心病和動脈硬化者,不宜多吃常吃,以免加重病情。
2、鴨蛋
凡動物之禽蛋,都含有大量的膽固醇,鴨蛋(尤其是蛋黃)也不例外,故動脈硬化之人應忌食之。常食多食,對病情極為不利,會加重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癥。
3、鵝肉
一方面,鵝肉、鵝蛋均為大發食物,如《本草綱目》中說:“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莫此為甚。”《飲食須知》又說:“鵝卵性溫,多食鵝卵發痼疾。”另一方面,鵝肉、鵝蛋均屬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所以,凡動脈粥樣硬化者應忌食之。
4、豬肝
據分析,每100克豬肝中含有膽固醇368毫克,是豬肥肉的3倍多,常吃多吃豬肝,不利于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癥的改善。所以,適當忌食,對身體反而有利。
5、肥肉
由于豬肥肉中脂肪含量高達90.8%,比豬油還多,如多吃常吃肥肉,容易使人體脂肪過剩蓄積,血脂升高,導致動脈硬化,故凡冠心病和動脈硬化者,不宜多吃豬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