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工作綱要
學校德育工作是指學校一切工作人員,按照《愛國主義教育綱要》、《中學德育大綱》的要求,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一系列活動。
一、總則
(一)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重點,養成高尚的思
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為基礎,緊密結合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實效。
(二)學校德育的地位與作用
1、德育對于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具有保證作用。
2、德育在學校工作中起主導作用。
3、德育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
(三)遵循德育規律,開展教育活動
1、知、情、意、行統一發展規律。
2、受教育者思想矛盾轉化規律。
3、品德形成的實踐性規律。
4、品德形成的階段連續規律。
(四)德育工作的操作方法與藝術
1、說服教育法。
2、情感陶冶法。(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熏陶)
3、榜樣示范法。
4、實踐鍛煉法。
5、品德評價法。(獎勵、懲罰、操行評定)
6、行為訓練法。
7、自我教育法。(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8、心理咨詢法。
二、德育工作序列計劃
初中部德育總體目標
加強對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逐步樹立學生的國家觀念、公民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勞動習慣和文明的行為習慣;遵紀守法,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講科學,不迷信;具有自尊、自愛、誠實正直、積極進取、不怕困難、戰勝挫折等心理品質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
初一年級
1、教育目標: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獨立學習、獨立生活能力,形成勤奮、認真的學風,養成愛勞動、守紀律、講衛生的習慣。
2、教育主題:邁好中學第一步,做合格的中學生。
3、年級的主要特點:
(1)剛入中學,在心理上有從頭做起的上進要求。
(2)單純、好動、貪玩。
4、重點教育內容:
(1)向學生介紹學校,進行入學教育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
(2)進行校紀校規教育,宣傳推行《中學學生一日常規》和《中學學生禮儀規范》。
(3)進行端正學習目的、改進學習方法的教育,力爭全面發展。
(4)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5、班團主題教育系列:
(1)主題班團會:a、邁好中學第一步。b、我是大海一滴水——班集體和我。c、新世紀的中學生——當代中學生的形象。d、為祖國的更加強盛而努力學習。
(2)學教活動:
a、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b、學習《中學學生一日常規》、《中學學生禮儀規范》、《中學學生禮儀規范》。《中學學生違紀處理辦法》等,規范學生行為,加強紀律教育。
c、尊師、愛校、幫同學,組織學雷鋒小組,定期為社會、師長、同學服務。
d、開展為班級增光添彩等主題活動。
e、廣泛宣傳“六愛五心”即愛黨、愛國、愛家、愛校、愛師、愛同學;把忠心獻給祖國,把愛心獻給社會,把關心獻給他人,把孝心獻給父母,把信心留給自己。
(3)道德問題討論:吃零食、亂扔廢棄物錯在哪里?
(4)道德行為訓練:找出你品德、表現、行為上的一個突出的缺點,訂出改正措施,經常進行反思,改了沒有。
(5)班級文化:
a、出幾期“祖國在我心中”板報。
b、開展作文競賽、閱讀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榮譽感。
(6)德育作業:父母生日的時候,你一份不是花錢買的,而是你自己親手制作的禮品給他(她)。
初二年級
1、教育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進入青春期生理上的成熟和變化,要求嚴于律已,奮發向上,預防思想上、學習上掉隊,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2、教育主題:邁好青春第一步,做到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3、年級主要特點:
(1)青春期開始,生理、心理上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處在從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關鍵時期。
(2)開始考慮人生的目的和意義,但思想不穩定,比較散漫,德智體等方面分化較大
4、重點教育內容:
(1)結合班級團組織的建立,進行革命理想教育。
(2)針對“散漫”和“分化”的特點,繼續進行“守則”和“規范”的教育,強化行為和禮儀的訓練。
(3)堅持全面發展,抓好新課學習,培養特長學生,防止偏科和兩極分化。
(4)強化“三個主義”教育。
5、班團主題教育系列:
(1)主題班團會:
a、當我14歲的時候——邁好青春第一步。
b、生活是美麗的——熱愛生活、戰勝挫折。
c、共青團在召喚。
d、“科學之根是實的”(華羅庚語)——考試要誠實。
(2)學教活動:
a、開展“我為美化校園做好事”主題活動。
b、開展“守紀從點滴做起”、“如何培養遵紀守法的美德”、“向粗野告別,迎禮貌還家”等主題活動。
c、開展科技文體競賽活動,引導學生發展特長,教育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
d、加強組織性、紀律性教育。
(3)道德問題討論:
a、考試作弊有哪些危害?
b、中學生為什么不能玩電子游戲、不能迷戀上網?
(4)道德行為訓練:編撰一個人際交往中的矛盾沖突的故事,如:王某與李某是好朋友,春節前兩人都準備給對方送賀卡。不料,因為一點誤會,兩人發生爭執,王某打了李某一拳,李某也還了手。事后兩人都很后悔。他們為什么感到后悔?這次打架怎樣才能避免?
(5)班級文化:
a、出一期“14歲的贈言”板報。
b、組織讀書討論會。
c、設計班徽、班旗,擬定班訓。
(6)德育作業:
a、讀一本關于什么是真正友誼的書或文章,背誦其中具有積極的人生哲理的一段話。
b、自學團的章程,寫一份入團申請書。
初三年級
1、教育目標:教育學生講究效率,奮力拼搏,增長才干,適應社會要求,立場為社會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2、教育主題:一顆紅心,兩種準備,聽從祖國召喚,做合格的初中畢業生。
3、年級主要特點:
(1)面臨畢業,面對升學、就業,對今后的出路考慮較多。
(2)一部分學生在思想上對自己要求嚴了,身體發育較快,學習負擔過重。
(3)部分學生自暴自棄,特別是臨近畢業,感到升學無望,紀律也就松馳下來
4、重點教育內容:
(1)結合畢業、升學、就業,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2)開展向先進模范學習,堅持不求成才,但求成人教育。
(3)加強團的組織建設,抓好團課教育。
(4)加強法制教育和勞動教育。
(5)教育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搞好勞逸安排,教育學生積極參加課外興趣小組和體育鍛煉。
(6)對學生進行努力學本領,適應社會需求的教育。
5、班團主題教育系列:
(1)主題班團會:
a、我所喜愛的格言;
b、把愛獻給祖國;
c、做合格的初中畢業生,爭當優秀的中學生;
d、回首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
(2)學教活動:
a、開展“獻給母親的禮物”、“勤與奮”、“收獲靠汗水”、“決心與勤奮是成功之本”主題活動;
b、開展“點燃理想之火”、“祖國,我的母親”、“聽從祖國召喚”、“祖國永遠在我心中”主題題活動。
c、開展“我為精神神文明做貢獻”、“閃光的凡人小事”、“我為家鄉整裝待發”主題活動。
(3)道德問題討論:
a、中學生為什么不能喝酒、吸煙,不能迷戀網吧?
b、自暴自棄害了誰?
(4)道德行為訓練:
a、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組織一次有益的主題活動。
b、每人編輯一份以班級生活內容為主題的小報。
(5)班級文化:
a、組織音樂、美術欣賞欣賞活動,陶冶情操。
b、組織畢業班聯歡會,并為聯歡會設計標志。
(6)德育作業:
a、設計一次主題班會,包括目的、內容、實施步驟等。
b、你有交往密切的伙伴嗎,當他向你傾訴心中的煩惱時,你能幫助他嗎?
c、為社會或周邊的人做一件人意義的事,讓他因為你的幫助而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