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成認為,我國當代學校教育正在走向一種“關懷生命”的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生活對個體生存方式形成的影響是整體性的,對個體生命質量提升的影響是整體性的。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生命,注重人的生命的珍存,注重生命價值的升華,注重實現生命的價值,是我們當前教育的必由之路。蘇霍姆林斯基作為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理論家,他的教育思想中所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我們去探討。本文試圖探討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及啟示。
一、生命教育內涵
縱觀國內外生命教育的有關研究,許多學者都對生命教育的含義有系統的闡述。劉翠花等認為:“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有關生命的教育,學校生命教育是指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發展知識的教授,讓他們對自己的生命以及對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并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對社會及他人,尤其是殘疾人的愛心,使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全面發展。錢巨波認為,生命教育的含義包括:“一是教育要確認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發展的主體作用;二是要按照人的生命成長、發展的規律和社會需求實施教育;三是其終極目標是培養人熱愛人生,珍惜生命,塑造健全的人格,充分開發人的生命潛能和人生智慧,為受教育者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奠定基礎。”許世平則認為:“生命教育就是指對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中,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生存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升華,最終使生命質量充分展現的活動過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在生命教育的含義上,諸學者尚未達成一致,但是大致上可以得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導我們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珍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動。泰戈爾曾經這樣說,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生命是教育的起點,這是生命教育最好詮釋。
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1.蘇霍姆林斯基智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智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得,“智育是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進行的,但又不能僅僅歸結為一定量的積累。只有當知識在變為個人信念,變為人的精神財富,從而影響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他的勞動、社會積極性及興趣的時候,知識的獲取過程和知識的深化過程才能成為智育的要素”。在智力教育的過程中,蘇霍姆林斯基十分強調人的智能的發展,美好心性的培養以及人內在精神力量的增加。這樣的教育目標為我們探索生命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邏輯中,要想牢固掌握和記住所學的知識,必須深入理解它,而要真正理解,首先有賴于獨立閱讀、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積極思維、細致分析和準確判斷[6]。關于個人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很高興沃洛佳的母親對我講,這個十歲的少年沉思地、聚精會神地埋頭讀書,好像有什么東西使他情緒激動。我勸他的母親說:‘不要破壞他的這種情緒,不要對你的兒子說去找你的同學解解悶吧。這是他在進行自我教育,是學校里獲得的精神上的彈藥在起作用。’閱讀一本好書,閱讀一本激動人心的書,或者反復地閱讀它,這是人精神活動中一個最豐富的內容。”
蘇霍姆林斯基還很重視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在學科教育中,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對現行課程中所包蘊的生命教育因素進行深入挖掘和提煉。蘇霍姆林斯基抓住一切適合的機會,充分利用學科教材資源,利用科學的原理使學生明白生命過程的始終和延續,理解在人的一生中,人是要死的,但是整個人類卻是永存的。生命教育的實施貫穿在教與學的始終,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2.蘇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道德教育是他整個教育理論體系的靈魂。他認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就在于要使兒童深刻地懂得:生命既是一種強大有力、不可戰勝的財富,同時也是一種脆弱的,往往是無助的、極易受到損傷的珍品。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消一句冷酷無情的話,一個漠不關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之線。
在道德教育中,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多多地體會和觀察各種社會現象和人們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周圍所發生的一切表示關切并從認識上初步形成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他非常注重對孩子道德情感的培養,并認為道德情感主要從敏感性、同情心和義務感三個方面來培養,培養學生細膩地體察感受人心靈深處的憂患、不幸和郁悶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傾心于道德教育實踐,認為道德教育應貫穿教育過程的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細膩的感情,使學生對一切不幸和痛苦充滿敏感和同情,并有義務感去幫助人,克服困難,學生一旦形成這樣的道德習慣就會對幸福有強烈的責任感,不僅為自己,還要為別人、為社會帶來幸福,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使生命的價值得到最大的實現和滿足。為了使孩子們做一個善良的、有同情心的人,學校教育應培養孩子關心、珍惜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東西——樹木、花草、禽鳥、動物,激勵孩子去關心人,首先是母親、祖母、父親和祖父。在開學的第一天在校園里為親人種一棵蘋果樹,并精心照料,等果子成熟的時候獻給自己的親人,如果孩子覺得這是最快樂的時刻,那么道德價值就已經灌輸到孩子的心靈深處了。
3.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表示,沒有勞動的教育,至少是片面的教育。他所說的勞動,既是體力勞動,也指腦力勞動,還包括日常工作和活動。而勞動教育的意義就在于激發人積極地看待世界,激發人認識周圍世界,以自己的創造力、智慧、勞動力去征服自然和改造生活,使世界變得更美好,使社會生活越來越充實。勞動不只是一把鏟子和犁,而是一種思維。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過程獲得了樂趣,而這樂趣就蘊含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每當春天或秋天的時候,帶學生到校園、森林、田野、河邊去,到大自然中去上課。讓學生去真正地感受自己的勞動帶來的變化,體會勞動后的成就感。他認為,堅持某種力所能及的勞動和各項有益于身體健康的活動,以增強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精神,進而強制自己去做比較艱難的事情。在勞動中能夠肯定自己、正確估價自己并認識自己的力量和才干,從勞動成果中認識自己的技藝和創造力,從而產生作為個人精神核心的自尊心和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