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景區里的二王廟是為了紀念李冰和他的...
都江堰景區里的二王廟是為了紀念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而修建的,我們都以為供奉的是李冰父子,既然是父和子,那么父親肯定在前殿,兒子在后殿,我們想錯了。實際上二王廟的前殿里供奉的是二郎神,李冰夫婦在中殿,后殿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似乎不關李冰兒子什么事,而且前殿華麗開闊,中殿卻有些局促,令人不解。
二郎神跟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么關系?為什么他的風頭反而蓋過了實際主持修水利的李冰?李冰的兒子又去哪兒了,難道二郎神就是李冰的兒子?如果是這樣怎么兒子反而占據了主殿?
原來這是官方正史與蜀地民間文化融合的一個結果。官方正史記載中,都江堰是李冰首創,時值戰國末期,秦國滅了蜀國,占據了成都平原的膏腴之地,卻發現流經成都平原的岷江喜怒無常,水患頻發,于是蜀郡太守李冰帶領軍民鑿離堆、分江流,建成了這項遺澤萬世的工程,《史記》和《華陽國志》都采納了這個觀點。
但古代蜀地廣泛流行著二郎擒孽龍的傳說,傳說中岷江里住著一條孽龍,時不時用水害人,讓百姓苦不堪言,二郎勇斗孽龍,最后把它用鎖鏈鎖住丟進寶瓶口上方的伏龍潭里,讓它向寶瓶口吐水,為了防止孽龍再次作亂,老百姓還在寶瓶口下方修了一座鎖龍橋,這樣,都江堰的雛形其實就出現了。有人說二郎擒龍的傳說很早就有了記載,跟李冰治水的觀點幾乎同時出現,這個說法不知真假,但是二郎治水的神話在唐五代時期已經流行,這是有記載的。
另外二郎神長著第三只眼,而且是豎立著的“縱目”,很像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形象,有人推測二郎神最初的原型就來自古蜀先民,所以二郎治水的神話其實反映的就是古蜀人治水的歷史。真實的李冰治水和神話中的二郎神治水合二為一,經過歷史演變,就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神話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李冰治水感動了上蒼,玉皇大帝派楊戩化身為李冰之子“二郎”,斬妖治水擒孽龍,助李冰鑿離堆,修堰筑堤,分內外江,通九河,護國救民,蜀民感其德,立廟于灌江口,修真容而奉祀,鎮守灌江口,稱灌口二郎神。
現在的二王廟其實一直都是二郎神的祖廟,原本稱“二郎廟”的,因為自唐末五代,二郎神的信仰就已經蓋過李冰,“二郎”名義上是兒子,實際上是神,民間對神的信仰是人無法逾越的,況且二郎神神威顯赫、善于變化、英勇善戰,身上不僅有治水之功,還疊加了其它功績,所以在民間的地位遠高于李冰,也因此,他千百年來長期雄踞主殿,其父李冰只能長期偏殿配享。
1972年,為了重塑“革命的李冰”,二王廟一改千年傳統,將李冰塑于正殿,二郎神塑于偏殿,后來還是順應傳統,恢復原貌,大殿供奉三眼二郎神,偏殿供奉李冰夫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