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竇又名肛隱窩,是如杯口狀的一凹陷小窩,位于肛柱之間、肛瓣之后,一般有6?8個,底部有一個能分泌液體的腺體,稱為肛腺。肛竇的開口是向上的,腹瀉時稀便易進入肛竇或者大便干結損傷肛竇或肛瓣,引流不好感染不易控制而易形成慢性炎癥,肛竇炎是肛竇和肛瓣發炎,也叫肛隱窩炎。
肛竇炎該如何治療
多數肛門直腸病變與肛竇感染有關,如肛周膿腫、肛痿、肛乳頭肥大、肛門瘙癢等,故積極有效地治療肛竇炎對預防肛門直腸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
肛竇炎的治療方法有保守療法及手術療法。
保守療法
局部敷藥:可用龍珠軟膏注入肛內,以消炎、退腫、止痛;太寧 栓塞肛,以保護直腸黏膜。
坐浴熏洗:治療肛竇炎最好的方法是坐浴,可用具有清熱消炎、 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藥坐浴,每日2?3次。
中藥辨證口服或者保留灌腸治療。
必要時加用抗生素口服抗感染治療;或者口服地奧司明、邁之靈等改善肛門局部淋巴及靜脈回流,增強局部抗感染能力。
手術療法
對于已明確診斷的急慢性肛竇炎或反復發作者,需行肛竇手術治療,肛竇炎手術療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肛竇切開術或掛線術:患者取側臥位,常規消毒,局部麻醉,手術擴肛,暴露感染的肛竇。在距肛緣1.5厘米處于病竇相應點的皮膚作一切口,將探針從該切口探入,與病竇呈直線行進,從病竇穿出后,直接切開或者引出橡皮筋,切開橡皮筋間的皮膚予以掛線。術后每天便后用中藥坐浴,局部換藥直至痊愈。
肛竇切除術:患者取側臥位,常規消毒,局部麻醉,手術擴肛,在肛門鏡下暴露感染的肛竇。用彎鉤探針由發炎的肛竇口探入,順其方向切除病竇及結節,做梭形切口至皮膚,并切開部分內括約肌及外括約肌皮下部,使充分引流。術后每天便后用中藥坐浴,局部換藥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