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現金流量表包含兩部分,現金流量主表和現金流量附表,主表是根據直接法進行編制,而主表的各個報表項目表達直接、通俗、易懂;現金流量表附表是以凈利潤為起點,通過一些報表項目的加減運算,最后計算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那如何從“凈利潤”調整到“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呢?這之間有什么樣的內在邏輯關系呢?
一、“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的關系分解
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的內容就是以“凈利潤”為起點,通過加或減去若干調整報表項目的金額,最終得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如果只從“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兩者的字面上看,很難看出這兩者之間有什么內在勾稽關系,也就無法探究如何做才能從“凈利潤”開始調整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便于理解,有必要引入“經營活動利潤”,作為“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兩者的中間變量,即將“凈利潤”調整到“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的過程分解成兩個環節。其中,第一環節是將“凈利潤”調整到“經營活動利潤”的過程,第二環節是在“經營活動利潤”的基礎上繼續調整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的過程。這樣,“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之間的調整關系也就初步明確。
二、從“凈利潤”調整到“經營活動利潤”分析
凈利潤來自利潤表,取自于利潤表中的“凈利潤”這個報表項目。而凈利潤潤是根據“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稅金及附加-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損失以“-”號填列) 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也就是利潤表的設計原理。
在現金流量表的思維中,更應該強調的是凈利潤是由“經營活動利潤 投資活動利潤 籌資活動利潤”三部分組成,即“凈利潤=經營活動利潤 投資活動利潤 籌資活動利潤”。這種組成劃分與現金流量表主表將現金流量劃分成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及籌資活動現金流量是完全一致的。這也是正確理解現金流量表主表及補充資料內在邏輯關系的假設所在。根據以上假設,“經營活動利潤=凈利潤-投資活動利潤-籌資活動利潤”。只要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將含在凈利潤中的“投資活動利潤”及“籌資活動利潤”調整出去,剩下的就是“經營活動利潤”。而且“凈利潤”是已知的,接下來就是如何確認“投資活動利潤”及'籌資活動利潤'。
眾所周知,投資活動產生的利潤無非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四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及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投資損失、或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另外一方面是內部處置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形成的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從利潤表角度上,投資活動產生的利潤=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籌資活動產生的利潤主要是當前期間存款利息收入減去當前期間的利息支出后的凈額。在利潤表上,主要體現為財務費用;既籌資活動產生的凈利潤=不屬于經營活動的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收入-不屬于經營活動的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
總體而言,經營活動產生的利潤=凈利潤-(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不屬于經營活動的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收入-不屬于經營活動的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換算為:經營活動產生的利潤=凈利潤-投資收益 投資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營業外收入(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期其他長期資產活動中產生的收益或固定資產報廢形成的收益) 營業外支出(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期其他長期資產活動中產生的損失或固定資產報廢損失)-不屬于經營活動的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收入 不屬于經營活動的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
三、現金流量表附表項目分析-非經營活動對利潤的影響
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減:收益):本項目屬于投資活動產生的損益,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產生的流量凈額時需要剔除;如為收益,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時需要扣除,如為損失,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時需要加回。本項目可以根據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科目的明細項目分析填列,如果為“凈收益”,則以“-”號體現。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本項目屬于投資活動產生的損益,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產生的流量凈額時需要剔除;如為凈收益,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時需要扣除,如為凈損失,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時需要加回。本項目可以根據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科目的明細項目分析填列。取數規則:-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支出
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企業發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金融資產有關)通常與企業的投資活動有關,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時需要剔除。本項目可以根據“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如果為持有損失,則需要加回,如果為持有利得,則需要扣除。
財務費用:企業發生的財務費用中,不屬于經營活動部分的,應當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產生的流量凈額中需要剔除。本項目根據財務費用科目的借方發生額分析填列。如果為收益,以“-”號填列。
投資損失(減:收益):企業發生的投資收益,屬于投資活動產生的損益,在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產生的凈流量時需要剔除。本項目根據投資收益科目填列,如果為投資收益,需要以“-”號填列。
四、將經營活動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析
通過項目分解的思路來梳理經營活動利潤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間的關系;
經營活動利潤=本期經營活動收入-本期經營活動成本;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本期現金流入-本期現金流出;
本期經營活動收入又包含本期收到現金的經營活動收入、確認為本期收入而本期未收到現金;
本期經營活動成本包含本期支付現金確認為本期經營成本、本期未支付現金而本期確認了經營成本。而本期現金流入和本期經營活動收入有什么關系呢?可能存在本期收到現金確認為本期收入、本期收到現金未確認本期收入;本期現金流出也分為本期支出現金確認本期支出、本期支出現金未確認為本期支出,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編制現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
根據上圖,代入公式如下:
“經營活動利潤”=A B-C-D;“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E F-G-H”。其中,A代表本期收到現金的經營活動收入,而E代表本期確認為經營收入的現金流入,即A和E代表的都是“本期確認的經營收入”與“本期發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的交集,因此有“A=E”;同理,還可知“C=G”。于是,“經營活動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A B-C-D)-(E F-G-H)”,又因為“A=E”且“C=G”,化簡可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經營活動利潤-B D F-H”,即“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經營活動利潤-本期未收現的經營收入 本期未付現的經營費用 未確認為本期經營收入的經營現金流入-未確認為本期經營費用的經營現金流出”,最終獲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所以,在將凈利潤轉換為經營活動產生的凈流量中,需要扣除本期未實現收入的經營收入、加回本期未付現的經營費用、加回未確認為本期收入的經營現金流入、扣除確認為本期經營費用的經營現金流出。
1、關于本期未收現的經營收入(B)之透視
所謂“本期未收現的經營收入”,就是指雖在本期確認、但在本期未因此收到現金的經營活動收入,即因該經營性收入的確認所產生的現金流入是發生在前期或后期。如果以會計分錄的形式來表示該經營收入的發生,可以簡寫成“借:非現金項目,貸:經營收入”。這里的“非現金項目”如果具體到用會計科目來表達,則可以是“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預收賬款”等。若以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報表項目的名稱來歸納這些借方科目,則有“B=經營性應收項目的增加”等。這樣,就弄清了為什么這類項目在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中是減項及其包含的具體內容了。
2、關于本期未付現的經營費用(D)之透視
所謂“本期未付現的經營費用”,就是指雖在本期確認、但在本期未因此支付現金的經營活動費用,即因該經營性費用的確認所產生的現金流出是發生在前期或后期。如果以會計分錄的形式來表示該經營費用的發生,可以簡寫成“借:經營費用,貸:非現金項目”。這里的“非現金項目”如果具體到用會計科目來表達,則可以是“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其他應付款”、“預付賬款”、“應交稅費”、“遞延所得稅負債”、“累計折舊”、“累計攤銷”、“長期待攤費用”、“原材料”、“庫存商品”、“遞延所得稅資產”、“資產減值準備”等。若以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報表項目的名稱來歸納這些貸方科目,則有“D=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 固定資產折舊 無形資產攤銷 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存貨的減少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 資產減值準備”。這樣,就弄清了為什么這些項目在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中是加項及其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了。
3、關于未確認為本期經營收入的經營現金流入(F)之透視
所謂“未確認為本期經營收入的經營現金流入”,就是指雖在本期獲得經營現金流入、但未在本期確認為經營活動收入的現金流入,即因該經營現金流入所產生的收入是在前期或后期才被確認為經營收入。如果以會計分錄的形式來表示該經營現金流入的發生,可以簡寫成“借:現金項目,貸: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預收賬款等”。若以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報表項目的名稱來歸納這些貸方科目,則有“F=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這樣,我們就弄清楚了為什么這類項目在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中是減項及其所包含的內容了。
4、未確認為本期經營費用的經營現金流出(H)之透視
所謂“未確認為本期經營費用的經營現金流出”,就是指雖在本期發生經營現金流出、但在本期未因此確認經營性費用,即因該經營性現金流出所產生的經營性費用是在前期或后期才被確認為經營性費用。如果以會計分錄的形式來表示該經營性現金流出的發生,可以簡寫成“借: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其他應付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遞延所得稅負債、原材料、生產成本、庫存商品、遞延所得稅資產等,貸:現金項目”。若以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報表項目的名稱來歸納這些借方科目,則有“H=經營性應付項目的減少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 存貨的增加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等。這樣,即弄清了為什么這類項目在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中是減項及其包含的具體內容了。
五、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調整過程總結
1、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的過程可以折分成兩個了調整環節,即先將“凈利潤”調整到“經營活動利潤”;再將“經營活動利潤”調整到“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2、將“凈利潤”調整到“經營活動利潤”的過程中,只需將投資活動損益及籌資活動損益調整出去,主要涉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及“財務費用”等科目核算的內容。
4、將“經營活動利潤”調整到“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過程中,只需要調整除現金類科目以外的經營性資產及經營性負債類科目的變化金額。其中,經營性資產的增加及經營性負債的減少在調整中為減項,經營性資產的減少與經營性負債的增加為加項。若要簡化記憶,則無論是經營性資產還是經營性負債,只要其變化應記在借方,即為調整的減項;只要其變化應記在貸方,即為調整的加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