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池,石家莊精英中學校長,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首屆全國中學十佳卓越校長、河北省十大優秀人民公仆、改革開放30年全國基礎教育貢獻30人,被聘為河北師大兼職碩士生導師。
石家莊精英中學校長 李金池
石家莊精英中學是一所民辦學校,創辦于1993年,坐落于石家莊高新區,現有高初中師生10000多人,是河北省省級示范性高中,全國十大課改名校。
高效“6 1”課堂的改革背景
石家莊精英中學創辦之初一度發展迅速,但從2004年開始滑坡下行,招生數量逐年減少,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到2010年的時候,這所學校已經滑入谷底,面臨生存危機。
危難之際,我應邀出任石家莊精英中學校長。到校后,我先用了三周時間走遍了學校的角角落落,接觸了方方面面的教職工,對學校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調研,我更加意識到,一所學校,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其核心競爭力始終潛藏于它的課堂之中。石家莊精英中學要想在省城活下來、發展下去,就必須創造出比別的學校更高的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對課堂進行改革。
我一直認為,一些傳統課堂存在兩大“頑疾”:一是效率低下。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強行灌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把學生的學習完全置于了被動的狀態,使學生變得消極、厭學,學習效率必然低下。二是限制人的創新精神。一些傳統課堂要求學生唯師是從、唯書是從,教師講的都是真理,書上寫的全是對的,不能質疑,課堂上學生回答不對或表現不遜,便會被訓斥,遭到當眾罰站的懲戒。這樣的課堂,必然使學生迷信權威,沒有自信,不會獨立思考。
為了找到一條符合學校校情的課堂改革路徑,我走訪了國內若干所在課堂改革方面走在前面的中小學,看到了其大膽改革課堂、值得學習借鑒的一面,也發現了某些花拳繡腿、華而不實的做法。
在認真分析了全國的課改形勢之后,我明確提出精英中學課堂改革的指導思想:第一,實事求是,一切從教學實際出發,一切向教學實效落腳,不玩概念,不搞花樣,走自己的路。第二,不僅要顛覆舊的課堂秩序,而且要建立一種符合新課改精神、有著科學理論依據的規范的課堂形態。第三,新課堂改革的探索,不僅要解決快速提高教學成績的問題,還要嘗試回答“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第四,石家莊精英中學的課堂改革,一定要走一條建構課堂模式的道路。如果沒有一種可以操作的課堂模式,一線教師往往很難找到新的教學理念落地的路徑和軌道,就會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徘徊。建構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艱澀的理念實操化,還可以讓教學實操進入流程,從而使一線教師快速地進入新課堂的軌道,一舉改變舊課堂的風貌,徹底解決教師滿堂講的問題。
理清思路之后,我帶領石家莊精英中學的教師們開始了新課堂改革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博采眾家之長,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實驗,經過不斷改革、探索、比較、實踐,2012年總結形成了我校獨特的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
高效“6 1”課堂的設計思路
高效“6 1”課堂,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 1”課堂模式中的“6”,即依次進行的課堂教學6個環節,包括“導”“思”“議”“展”“評”“檢”。第二部分是高效“6 1”課堂模式中的“1”,謂之“用”,在課后自習課上進行。這樣,每項教學內容、每個知識點的教學,都需要經過七個環節,即“導”“思”“議”“展”“評”“檢”“用”。
1.導——課堂起點
包括“導入”和“導學”。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教師要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或通過一定的媒介實現舊知向新知的導入。關鍵是選好切入點,找到興奮處。導入之后,便是導學,教師簡要告知學生當堂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向學生發放《課堂導學提綱》。
2.思——自讀深思
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認真看書,研讀教材文本,獨立思考、深入鉆研,并結合《課堂導學提綱》,完成讀書、思考等任務,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要勤于巡視并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自學狀況,確保每一個學生精力高度集中。
3.議——合作學習
同學之間把個人讀書、思考的心得、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一是兩兩合作,互幫互學;二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討論,解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學生們在合作中會產生靈感,在討論中會碰撞出思維火花,相互啟迪,加深印象,共同提高。
4.展——激情展示
通過問題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和討論中存在的疑點、誤點和盲點,然后讓學生各出奇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教師要通過誘導和激賞調動起學生探究的激情。
5.評——點評精講
“思、議、展、評”四環節是遞進關系,如同打仗時一步步縮小包圍圈的過程。該環節,教師帶領學生盤點“戰果”,提醒學生有哪些知識點需要記牢,有哪些規律性的東西需要把握,有哪些通用方法需要掌握,有哪些技巧需要熟練。
6.檢——檢測反饋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當堂課所學內容進行整體回顧、反芻內化、自我評價,再由教師對當堂所學效果通過提問、小條練習等多種形式進行檢測。
7.用——遷移應用
該環節在課后的自習課上進行,主要讓學生學以致用,聯系實際進行習題鞏固訓練,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最后環節。
高效“6 1”課堂的理論依據
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二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三是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前兩者都是舶來品,出現于上個世紀的歐美,后者是產生于中國本土。它是陜西師大張熊飛教授積幾十年的心血而創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教學理論。高效“6 1”課堂設計,吸收了以上三大理論的思想營養。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師是學習的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生學習是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不是簡單地由教師把知識傳給學生。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學生觀都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不僅要求學生由知識和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者轉變成為加工信息和建構知識意義的主體,而且要求教師要由傳授和灌輸知識轉變成引導和促進學生去主動建構知識意義。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歷程,以發展人性,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和經驗,肯定自我,進而自我實現。強調要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人本主義者特別關注學習者的個人知覺、情感、信念和意圖,認為它們是導致人與人的差異的“內部行為”,因此他們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來構建學習情景。
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以“學習”為邏輯起點,篩選出“教與學”“認識與情意”“知識與人格”三對基本范疇,分別揭示出教學職能、教學機制、教學價值三大本質屬性,形成了獨特的辯證邏輯:發揮教學職能(誘思教學思想論)——啟動教學機制(探究教學模式論)——實現教學價值(三維教學目標論)。該理論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操作性強,易學、實用、有效,具有中國特色。
高效“6 1”課堂的實踐創新
1.課堂模式創新
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集眾家之長于一身,熔各地精華于一爐。它體用上海,頭取江蘇,臂采山東,腦借陜西,源溯衡水,魂定精中。它是在對各地課堂模式反復研究、反復比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揚其長、避其短的基礎上創立的,所以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流程設計創新
高效“6 1”課堂教學流程,依循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各環節環環相扣又涇渭分明,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持續興奮、學習高效。
3.課堂導學創新
首創《課堂導學提綱》,通過學習路徑設計,幫助和引領學生研讀教材文本,在教師講授前夕,嘗試一步步攀登上知識高峰。
4.課堂規范創新
在顛覆舊的課堂面貌的基礎上,創立起了新的課堂規范和規則,對每一個教學環節,老師如何做、學生如何動,都做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從而細化了課堂管理,克服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隨意性。
5.備課研課創新
在備課環節創立“三備兩研”制度。即每一節課的備課均需經過分頭初備、集體研備、個人復備三道工序,是為“三備”;每一節課的集體研備又分初研和二研兩次進行,是為“兩研”。通過“三備兩研”,凝聚集體智慧,確保課堂高效。
6.課外練習創新
建立良好的習題組編機制,編制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確保習題質量。所用習題完全靠自己組編,決不用現成的外來資料。同時,實行限時練習,提高學生做題效率,避免增加學生課外負擔。
7.教學評價創新
教學過程中,重視即時獎勵、延時評價;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同伴評價的作用;將團隊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集體發展中自我成長;將課堂評價與階段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進步中不斷進步,樹立自信心。
8.評課文化創新
通過聽、評課倒逼課堂教學改革,凡聽課必評課,凡評課必發言,凡發言必給授課教師先提三條缺點再提一條優點,且不得與前面的發言重復。看似不講情面,卻實實在在地加速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高效“6 1”課堂的基本優勢
高效“6 1”課堂形態規范,易于操作,它使復雜的問題歸于簡單,也給艱澀的理念接上了地氣,讓課堂教學實操進入了流程,極大地方便了一線教師對新課堂的把握,也大大縮短了新加盟教師的適應過程。
高效“6 1”課堂符合教學規律,它樸實無華,適用面寬:既適用于高中,也適用于初中;既適用于文科,也適用于理科;既適用于新授課,也適用于復習課;既適用于起始年級,也適用于畢業年級;既適用于低端生源的學校,更適用于高端生源的學校。
高效“6 1”課堂促進了學生主動發展。毋庸置疑,一個班級的學生,知識基礎、學習方法、興趣習慣,都有明顯的差異,傳統課堂盡管努力想辦法去消除這種差異,但齊步走的方式很難有明顯的效果。“導”“思”“議”“展”“評”“檢”“用”的七步學習流程設計,為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現實條件,也為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提供了可能。
高效“6 1”課堂促進了教師水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長了,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時間勢必得到壓縮,從一定意義上解放了教師,也為教師觀察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提供了可能。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教師更能摸透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也能促使教師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撰寫更高水平的《課堂導學提綱》。如此,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就會進入一個又一個良性循環,教學相長也就不足為奇。
高效“6 1”課堂的獨特作用
解讀“錢學森之問”有眾多角度,很多人總是從社會歷史文化的層面找原因,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更應該從教育自身找原因,更應該從課堂教學找原因。
杰出人才一般都具有主動進取、充滿自信、博覽群書、善于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創新等優秀品質,而傳統課堂卻很容易壓抑了這些品質。比如說,有些傳統課堂上教師的強行灌輸和否定教育,不許學生這樣,不許學生那樣,萬變不離其書,把學生的學習完全置于了被動的狀態,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自信,使學生不敢質疑,也不會獨立思考,創新意識更是無從談起。這些都是不利于杰出人才脫穎而出的。
為此,高效“6 1”課堂,在回答“錢學森之問”方面作了一些改革探索。
1.高效“6 1”課堂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進取精神
由于一些傳統課堂把學生的學習完全置于被動狀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就轉化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甚至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往往導致人們缺乏主動精神,生活中總是被動消極,怯于出頭,開會學習也往后排坐。
高效“6 1”課堂的各個環節設計,充分考慮了把學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里面解放出來,讓他們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探究。首先是抑制了教師的講,“思”環節讓學生主動地看書,“議”環節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小組討論爭辯,“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展示自己的觀點和思路,“用”環節決不給答案,讓學生主動地自己尋找答案。這樣,就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培養了學生主動進取的精神。
2.高效“6 1”課堂提升學生的自信,迸發學生的激情
自信和激情是一個人能夠走向成功的必備素質,一個沒有自信的人要想走向成功是難以想象的。受文化和教育的影響,中國人和西方人比起來,一般不善表達,過分拘謹,缺乏自信和激情,特別是在國際交流的舞臺上往往顯得自信不足。
高效“6 1”課堂的“議”環節,要求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討論問題,人人都得發言;“展”環節,要求學生激情踴躍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勇于質疑別人的觀點。
長此以往,這些做法便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激情和自信,為他們未來的成功奠定基礎。
3.高效“6 1”課堂讓學生大量閱讀,廣泛涉獵
高效“6 1”課堂大力倡導讀背教學,“思”環節拿出了整個課堂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學生閱讀教材文本,要求學生必須認真研讀,獨立思考,深入鉆研,挖地三尺,找出文本里面隱含的信息。課堂之外,各個學科每天都要結合當天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大量配套的閱讀材料,或讀,或背,或寫,使其廣泛涉獵,汲取營養。
4.高效“6 1”課堂培養獨立思考和質疑精神
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幾乎都善于獨立思考,并有著強烈的質疑精神。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宋代陸九淵講:“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牛頓也講過,沒有大膽的懷疑就不會有任何偉大的發現。質疑精神,就是批判精神。沒有獨立思考就沒有質疑,沒有質疑就沒有批判,沒有批判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
高效“6 1”課堂特別強調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高效“6 1”課堂改革一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做到“四個敢于懷疑”——敢于懷疑教材,敢于懷疑老師,敢于懷疑名家,敢于懷疑定論。“思”環節要求學生認真研讀教材文本的同時,還必須多問幾個為什么,要發現未知,寫出疑惑;“議”環節小組討論時,要求學生必須發表不同于別人的觀點,不能人云亦云;“展”環節,要求學生必須勇于質疑,大膽挑戰別人的說法,創新解決問題的思路。
5.高效“6 1”課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一般都有著超強的自學能力。以前,對學生往往強調學習環境的營造、刻苦努力的訓教,這些無疑都是重要的,但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應該在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下功夫。因為,學生學業成績的快速提高、創造能力的快速生長,歸根結底是靠學習能力來支撐的!
高效“6 1”課堂,特別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比如:“思”環節,主要是培養閱讀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議”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和溝通雄辯的能力。“展”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大膽展示的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能力。“檢”環節,主要培養學生整理歸納的能力、反芻內化的能力。“用”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效“6 1”課堂的整體成效
高效“6 1”課堂教學改革從2012年春天正式開始,到今天已經持續了7年,7年當中,高效“6 1”課堂不斷完善、優化,也給精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隨著傳統課堂的被顛覆,教師必須按照新課堂的規范要求進行教學,教師的觀念也隨之轉變了。石家莊精英中學的實踐告訴人們,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不是在報告廳里完成的,而是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完成的,是在教師的自我救贖中完成的。
實行高效“6 1”課堂改革之后,徹底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自由地思考,自在地參與,不再像以前那樣被束縛、被控制,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思維便隨之發生,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便隨之快速提升。
2017年12月,在第七屆全國校園發明創意大賽上,我校11名學生的創新作品,從全國27個省份400余所學校提交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3項金獎、3項銀獎、5項銅獎,展示了精中學子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優秀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精中學子在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和才藝比賽中,獲獎人數和數量呈井噴式增長。
自2013年以來,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教育考察團,大批地涌入石家莊精英中學參觀考察。來訪者中既有當地政府部門的領導、教育部門領導、校長,也有一線教研組長、骨干教師。截至今年6月,據不完全統計,全國30個省份有18萬多人曾到訪我校,學校每天平均接待近百人!
幾年前,石家莊精英中學還深陷困境、舉步維艱,但短短幾年的時間,學校卻神奇般地跨越發展,逆勢崛起,成為省城教育一景,實現了對傳統名校的完美逆襲。石家莊精英中學快速崛起,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被業界譽為繼洋思、杜郎口之后,全國第三大課堂范式。近幾年,一些全國性的大型會議相繼在我校召開,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獲得眾多與會者好評。
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也吸引了全國各地不少學校主動上門前來洽談合作,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兩千多家學校引入了我校創立的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走向全國,一些教育界的名家大腕也紛紛為之點贊。國家原副總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郭振有來精英中學考察后評價:“李金池校長首創的高效‘6 1’課堂模式,有著科學的理論支撐和規范的課堂形態,它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它集眾家之長于一身,便于一線教師操作,應該在全國推廣學習。”2018年9月,國家教育部門基教機構領導曾對我校的高效“6 1”課堂教學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建議向全國推廣。2018年1月,石家莊精英中學高效“6 1”課堂改革被《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評選為“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榮獲“教學改革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