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俗話說就是看著思想。據說這是佛經里面推薦的竅門,也是很多禪師推薦的修行方法。但為什么看著思想的時候,看著看著,思想就似乎停下來了,沒有思想了。然后你做別的事情,不再看思想了,思想就像潮水那樣涌來。為什么??
??
?首先講講比較究竟的說法,我們并不知道“思想”,我們知道的都是*關于*思想的知識和概念。比如,大學里面有心理學專業,你可以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心理咨詢師為那些困擾于心理問題的人開解,或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正面方向,這些關于思想的知識和學問不等于你知道了“思想”。你永遠無法真正知道思想是什么東西,就像人們有很多關于夢的知識和學問,但沒有人會告訴你到底什么是夢。我也無法告訴你夢是什么,我只能說,無論你稱思想為思想還是稱夢為夢,它們都不是思想上想象出來的那個可以確定的東西。我們尊敬的釋迦牟尼大師也沒有告訴你思想理智到底是什么,他干脆否定了思想理智的存在,他在《心經》中說:“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他否定了色,感受,思想,行為,識別,也否定了眼界,即視覺世界,最后他否定了整個意識世界。讓我用白話來補充一下就是,無論現實到底是什么,都不是“色,受,想,行,識,視覺,意識“這些概念或東西。換句話說,是思想把現實解釋為以上這些確定出來的情況的,以上這些情況都不真的成立。現實就是無法說的THAT,TA太無限了乃至無法言說,無法確定。?
??
?好了,究竟的講完了,讓我們利用概念做一些假設,假設這些概念是成立的,也就是說真的有思想這個東西真的有意識這個東西,真的有感受,行為,識別,視覺這些東西或屬性。回到最前面那個問題:為什么當你開始觀察思想了以后,逐漸地思想就被觀察沒了。然后,當你不觀察了,思想就會照常地涌來。為什么??
??
?因為觀察思想的那位本身就是思想!是思想在觀察思想自己!是思想解釋出來:“啊,我感覺好像思想停滯了”這個結論的。其實上,思想沒有停止,思想僅僅改變了顯現質地,從“思考日常生活事件”的一段一段因果關系的分析切換成“我在觀察思想”這個意識狀態了。你明白了嗎?“觀察思想”這個邏輯本身就是思想。也就是說“觀察思想”無法超越思想。思想是沒有可能超越它自己來觀察它自己的。這個悖論等同于:我是無法超越我來觀察我的。也等同于:意識是無法超越意識來證明意識的存在的。?
??
?讓我們稍微究竟一點,我們發現,思想和意識看似是兩個不同的詞匯,其實是同一個能量顯現效應:THAT。只不過在邏輯上我們把不可分割的THAT分割成這是思想,那是意識。也許你會說,某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我只體驗到意識存在,但還沒有思想。對,這樣的說法是可以的,但不等于說思想和意識是兩樣不同的東西了。人們把“思考邏輯問題”的顯現效應定義為思想,而不把純粹的意識定義為思想。其實,這是狹義的定義。我說,只要你感受到了意識,廣義的思想已經出現了。意識等同于廣義的思想。?
??
?我沒有建議你不觀察思想。我以前在靜坐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做的,一開始一段時間,比如幾個月中,無論你怎樣觀察思想,思想都會頑固地涌上來,但逐漸地,思想會隨著觀察時間的延長而逐漸變慢,然后減少,然后看似停歇了。但意識還在,好像進入了一種不黑不亮的意識真空那樣,這個時候會出現一些特殊經驗,比如能量填滿整個一切的感覺,比如自己是一切,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比如超越時間空間的感覺,這些都是特殊的體驗,挺美好的。如果你沒有體驗過的話,不妨去體驗一下。但不要把這類看似神圣的特殊經驗體驗當成為“覺悟”了。NO,如果“覺悟”就是這類看似美好的特殊經驗,你太小看了THAT了,你把THAT定義為有限的經驗形式了。這種實驗和你第一次去海中游泳一樣是特殊體驗,讓你開了眼界,知道了經驗顯現效應是無限多樣的,也就是說讓你知道了你自己的魔術是無限多樣的,沒有任何限制的。?
??
?有沒有更有效的觀察思想的竅門?有,高級瑜伽也觀察思想,但已經超越了觀察思想內容的那種觀察念頭。高級瑜伽的觀察思想不是按照“我在觀察思想”這個邏輯的,而是類似享受思想邏輯流的升起,流過,消退,的那種無介入方式來觀察思想的。只要隨能量的起伏,享受其中,但沒有“我”這個主觀概念出發點。高級的觀察思想不關心思想在思考什么故事內容,而是感受到思想能量類似海浪一樣一波一波地拍打海岸線地感覺,你不把思想當作壞蛋來處理,而是當做是自己的固有本能能量來享受。你感受到了思想來,流過了,然后走了,然后下一個思想來了,流過,走了,你享受在這個無害的能量顯現效應中。你不關心思想具體在想什么內容,而是把它們當成是無害海浪一樣的。你會感覺到你不真正擁有思想敘述的那些內容,你就是思想能量本身,在震蕩,在流動。就算一千萬個思想念頭流過,都無所謂。就像你在大游輪上看著浩瀚無垠的大海,你會糾結到底有多少波浪嗎?你不會。?
??
?這就是不排斥也不依附的態度。你不在乎是否思想會怎樣,也不在乎是否思想有還是沒有,來了還是沒有來,內容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你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但你知道,無論有沒有思想,無論有沒有意識,都是自己的終極生命力,都是OK的。?
??
?回到標題問題:“觀念是否會導致覺悟?”。?
??
?覺悟和觀念無關。真的有“覺悟”這回事嗎?假如有“覺悟”這個美好狀態,誰是受益者?如果你當真認為有一個覺悟的受益者在那里,哪天這個受益者獲得了一個大獎:覺悟。只要這樣的信仰在的話,這就不是覺悟。?
??
?NO, 當下此刻,從來沒有那個受益者的“你”。假如真的有覺悟這回事,當下此刻早已經是它了。是它了,為什么還要節外生枝地添加一個“覺悟”的虛幻目標??
??
?當你明白了當下此刻的自己是不需要節外生枝地添加“覺悟”這個狀態,沒有什么獎杯可以拿,也許可以說這就是覺悟了。?
??
?完美的當下此刻是不需要添加什么它沒有的東西的,包括根本沒有“覺悟”這個目標,發現了這個才是覺悟。?
??
?或者說,“覺悟”這個概念是思想創造出來的幻覺概念,就像昨晚夢中的那個“你”也期望覺悟一樣的荒謬。?
??
?我在說胡話嗎?從思想邏輯來聽,是不合邏輯的胡話。但我的話不是說給思想邏輯聽的。
(編者注:此文章明亮先生寫于2021年1月29日)
本文轉載自陳明亮先生的facebook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