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疾病,言其為虛者頗多,總謂產后陰血驟下,百脈俱虛,此時應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證,從緩治之。臨床產后失血過多,確屬正虛,然產后元氣既虧,腦胳受損,血液運行不暢,難免淤血停留。且淤濁敗物,易阻胞中,乃成產后諸疾。其病理特點,為虛中有淤,故治療原則,不能專用補法,更不能拘于產后無熱之論,競用溫熱之劑以養(yǎng)血補氣。臨床所見,專用補法,非徒無益于產后之虛,反致淤血更難消除。是以治當祛淤為先,在消淤中行補,寓補于祛邪之中。因產后淤血當消,而新血又當生,專用補法則淤血更滯,專用消劑則新血難生,祛淤生新才是治療產后病的大法。
清代婦科大師傅青主,治產后病多以生化湯為主,取其祛淤生新之性,其方行中有補,能生能化,因藥性功用而立名,此方原出于錢氏世傳,傅青主去熟地而增童使、黃酒,重新斟酌藥物分旦,重用當歸為君,取其辛香走竄、甘溫而潤之長,既能活血祛淤,又可生化新血。川草辛溫行血中之氣,入活血隊中能行血散淤,入補血劑內使補而不滯,配入本方重在活血逐淤;桃仁苦平,能逐淤鎮(zhèn)痛,三味臺用,以通為主,取其活血行氣,祛淤生新,使以甘草調和諸藥,緩急補中。黑姜入伍,尤寓深意,人多畏大辛太熱,不敢貿然使用,其實干姜炮黑,則辛熱之性大減,況所用不多,僅3—6克,則辛熱之性更小,有止血之功而無凝滯之弊。且產后血去陰傷,虛熱者多,實熱者少,炮姜之用,正臺熱因熱用之理。方中更增黃酒助血液之流通,童便引敗血以下行。我每于方中加香附以調氣,氣行則血行,入益母草以活血,血活則淤去。全方直入血分,有通有補,以通為主;有生有化,以化為要;用于經期、產后諸慶,最為相宜。
產后以生化湯為主方,取其去淤生新,其辨證以淤為主。淤血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疼痛拒按,血下痛減,如此反復發(fā)作,直至淤血去盡而后巳。我認為產后惡露為淤油敗物,而正常經血既巳離經,亦應視為淤濁敗物,其病機是一致的,均屆淤血為患,均當消而去之。故產后腹痛和經期小腹痛,均用生化場治之。因此,每逢婦女經期為病,無論有無他癥,一見疼痛,即以祛淤活血為先,再隨證加減,務使經行通暢,血液運行正常,以達到祛淤生新的目的。我科推而廣之,于小產或刮官之后,運用生化湯善后,已成常規(guī)。
[病例一]
熊××,女,三十一歲,已婚,沙市造紙廠工人.
初診: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三日。
患者因“先兆流產”伴發(fā)熱,于今年元月八日自然流產,當天刮官,三天后又清官,此后惡露如咖啡色,淋漓不斷至今。并述于二月二十八日、三月二十八日如行經樣,陰道出血增多兩次。現(xiàn)腰痛,小腹隱痛,陰道出血量少,色暗紅。脈沉弦軟,72次/分。舌質淡略暗,舌苔灰略黃。
治法:證屬淤血阻滯胞宮。治宜活血祛淤。
方藥:生化湯加減。即,
灑當歸24支, 川昔9克, 桃仁9克, 炮姜6
克,甘草3克,續(xù)斷12克,益母草15克,制香附12克,
赤芍9克,丹參15克,炒杜仲9克,蒲黃炭9克,
苗草9克,花蕊石15克。共三劑。
二診:一九七八年四月十六日。
患者服上方后,陰道出血巳減七、八成,現(xiàn)僅白帶中有少許血絲,偶或于陰道中流出點滴黃水。仍覺腰脹,小腹脹,有時胸乳脹,納食、二便正常。脈沉弦軟。舌質談暗,舌苔灰色。
方藥:
守上方加烏藥9克。共四劑. 三診: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患者服藥后,腰腹脹痛減輕,但惡露仍末凈,量少色暗,余癥同前。脈沉弦軟。舌質淡暗,舌苔灰色。
方藥:仍宗前法加減。即:
炮姜6克,酒當歸24克,甘草3克,川芍9克,
桃仁9克 益母草15克,制香附12克,赤芍9克,
丹參15克,續(xù)斷12克,炒杜仲9克,蒲黃炭9克,
五靈脂9克。共三劑。
隨訪:一年后訪問,患者訴服上藥后又抄服上方三劑,從陰道內排出一暗紅色血塊,惡露遂止。后經行正常。
本文來自:大眾醫(yī)藥網
[病例二]
李××,女,三十一歲,已婚,住沙市邵家巷十一號。
初診: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日。
患者于十五歲月經初潮,每二十五天左右行經一次,經量特多,經期約十四天左右,前七天量多,后七天經色談紅如水。每于經前七天開始小腹痛。本次月經七月十八日來潮,現(xiàn)經量特多,色紅。感小腹痛,口干喜冷,煩躁易怒.脈弦,80次/分。舌質紅,舌苔黃。
治法:證屬血熱挾淤。治宜清熱養(yǎng)陰,佐以化淤.
方藥:清經湯加減。即:
炒白芍9克,地骨皮9克,炒青惹9克,獲芋
9克,地黃炭9克,黃柏9克,丹皮9克,紫草根
15克,丹參12克,積殼9克,蒲黃炭9克,續(xù)斷9
克。共三劑。
置診: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三日。
患者服上方三劑后,經量減少,但未能來繼續(xù)治療,仍持續(xù)十余日方凈,本次月經八月十一日,提前一周來潮,經量較多,伴腰腹脹痛。本次經潮時口于喜冷,煩躁易怒等疾病均末發(fā)作。脈沉弦,74次/分。舌質紅,舌苔灰黃。
治法:證屬熱慚清,陰得養(yǎng),淤血末去。治宜活血化淤,佐以清熱。
方藥:生化湯加減。即:
炮姜6克, 當歸9克,升草3克,川昔9克,
桃仁9克,蒲黃炭9克,五靈胎9克,益母草12克,
續(xù)斷9克,炒扼子9克,丹皮9克。共二劑。
三診;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五日。
患者服上方后,經量明顯減少,小腔疼痛減輕。74次/分。舌質紅,舌苔黃。
方藥:
守上方共二劑。
四診: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脈沉弦,74次/分。舌質紅,舌苔黃。
方藥:
守上方共二劑。
四診: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
患者服上方后,腹痛漸止,經行七天即干凈。末次月經八月十一日,本次月經九月八日,僅提前三天來潮。現(xiàn)腰痛,小腹痛,經量一般,二便尚可。脈弦欽,74次/分。舌質紅,舌苔薄。
治法:上法已收顯效,繼宜活血化淤為治
方藥:生化場加減。即:
丹皮9克,酒當歸24克,甘草3克,川芍9克的,6
仁9克,益母草15克,丹參18支,蒲黃炭9克,續(xù)斷12
克,貫仲炭15克,炒棍子9克,炒白芍18克。共四劑。
隨訪:半年后訪問,患者訴經以上治療后,月經不再先期而潮,經量正常,經前腰腹亦不疼痛。
〔病例三]
劉××,女,二十八歲,已婚,沙市棉紡織印染廠工人。
初診:一九七八年五月十日。
患者于一九七八年四月十六日足月順產一嬰,產后職道出血淋漓不斷,堡少色暗,至今未盡,并感小腹及腰疼痛。脈沉弦軟,78次/分。舌質淡紅略暗,舌苔薄黃。
治法:證屬淤血阻滯腦脈。治宜活血祛淤生新。
方藥:生化湯加減。即:
丹皮9克,酒當歸24克,桃七9克,姜炭6克,
甘草3克,蒲黃9克,五靈脂9克,川牛膝9克,
續(xù)斷9克,制香附12克,益母草15克。共二劑。
宣診: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二日。
患者服藥后,陰道出血減少,腰腹疼痛減輕。軟,76次/分。舌質淡紅,舌苔薄黃。
方藥:
守上方共二劑。脈沉弦軟,76次/分。舌質淡紅,舌苔薄黃。
方藥:
守上方共二劑。
隨訪:一年后訪問,患者z6經以上治療后,凈,腰腹亦不疼痛,以后月經正常。
[病例四]陰道出血干
王××,女,二十九歲,已婚,住沙市洪門路6號。
初診: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六日。
患者孕二月,因無生育指標,于十月二十八日在我院門診行刮宮術,術后門診結生化湯加減三劑。現(xiàn)藥已服完,陰道有時有少許出血,色暗紅,小腹略感疼痛。白帶多,心慌,納差。脈沉弦軟,72次/分。舌質淡,舌苔蔥白,舌邊有齒印。
治法:益氣。
方藥:證屬淤血末盡,兼見脾虛。繼宜活血祛淤,健脾生化湯加減。即:
川苛9克,酒當g324克,桃仁9克,姜炭6克,
甘草3克,黨參15克,白術9克,益母草15克,丹
參15克。共三劑。
二診: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九日。
患者服藥后陰道出血即凈。腰腹已不疼痛,心慌減輕,納食略增,白帶減少。脈沉弦軟,較前有力,76次/分。舌質淡紅,舌苔薄,舌邊有齒印。
方藥:
守上方如砂七9克。共三劑。
隨訪:半年后訪問,患者服上方后,陰道出血干凈,腰腹疼痛已止,心慌漸好,納食增加,白帶基本干凈。現(xiàn)月經正常。
[體會]
經期、產后淤血癥極多,其治應以祛淤為法。即使兼虛者,亦莫忘祛淤,當寓補于攻之中,淤血去,新血生,正氣乃復。故此間用生化湯最為合適。生化湯之用,應靈活變通,隨證加減,勿拘泥于原方,而失其變化之妙。如患者熊××因自然流產刮宮、清官兩次,術后陰道出血淋漓不斷,已達三月有余。感腰痛,小腹隱痛,證屬血淤之中兼見血虛、腎虛之象。治宜祛淤之中佐以扶正為法,乃于生化湯加赤芍、丹參等以活血養(yǎng)血,續(xù)斷、社仲炭等以補腎治腰痛,并用香附、蒲黃炭、酋草等以調氣活血止血,祛邪與扶正并舉,服藥數(shù)劑,惡露遂正。再如例二患者,月經先期而潮,經行半月方止。證見經來量多,口干喜冷,煩躁易怒,小腹疼痛,系血熱挾淤之癥,初診投清經湯加減以清熱活血化淤。三劑后,血熱漸清,但淤血末活,二診時即以生化湯為主,以活血祛淤,仍加入炒桅子、丹皮等以清熱涼血,前后四診,活血祛淤宗旨不變,收到了效果。如患者劉××,產后惡露不盡,仍屬淤血為患,故用生化湯加減。僅服藥四劑,藥到病除。再如患者王××,刮宮術后,陰道出血不止,并見心謊,納差,白帶多等脾虛氣弱癥狀,故子生化場中加入黨參、白木以扶脾益氣。使淤血得去,慮有所補,服藥六劑而安。
生化湯除舊生新,虛實兼顧,寓補子攻之中,為經期、產后諸疾之良方。我于臨床之中,凡遇經期、產后及刮宮術后淤血為患者,以生化湯為主方隨癥加減,每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