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青海自駕游
fzj1058 2010-07-31 寫了
敦煌旅游攻略0喜歡0評論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陸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
玉門關,南北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于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大部分為山前傾斜平原,走廊分為三個獨立的內流盆地:玉門、安西、
敦煌平原,屬疏勒河水系;張掖、高臺、酒泉平原,大部分屬黑河水系,小部分屬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平原,屬石羊河水系。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的一部分。15世紀以后,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干道,為西北邊防重地。(上圖有限,更多圖片見http://photo.niwota.com/personal_photo.jsp?dirid=420356&id=37425940)本次行程路線安排為:昆山至蘭州,蘭州經武威、山丹軍馬場(祁連山草原)、張掖、嘉峪關至敦煌,敦煌向南翻越當金山進入青海,經魚卡、大柴旦、德令哈、青海湖至西寧,西寧至蘭州返程。蘭州起蘭州止的這一圈恰是圍繞祁連山轉了一圈,祁連山是甘肅與青海的界山,北坡是甘肅的河西走廊,南坡是青海的柴達木盆地北緣,綿延近千公里。7/8 上午6點從昆山出發,沿滬陜高速一路開至西安,里程1370公里,耗時14小時于晚八點到達如家西安城西客運站店,這家店距第二天要上的西寶高速較近。西安正在建設東西向橫穿城區的地鐵一號線,四萬億的投資到處可見。滬陜高速從河南南陽境內至陜西商洛再至西安,即穿行于連綿的桐柏山、秦嶺之間,橋隧相連,而且一路上雨下得頗大。7/25滬陜高速商洛段因暴雨沖毀路基中斷,這是后話了。7/9 上午9:30繼續趕路。西安至寶雞的西寶高速正在半幅封閉施工,不過所有貨車都被趕上國道,高速上雖然速度慢些,但尚能暢通無阻,基本能保持在80公里的時速。接著是寶雞至甘肅天水的天寶高速,這條百多公里的高速穿行于隴山之中,因風景秀美而被稱為“百里畫廊”,三十多條隧道把寶雞和天水終于用高速連接起來,這其中就有全長12290米的的麥積山隧道,長度排在亞洲第二。穿行在橋隧相連,忽明忽暗的天寶高速,感嘆人類工程的偉大。高速至天水結束,穿過天水市區上天讒二級公路至定西,這百來公里的二級公路整體路況尚好,只是彎多,上下坡多,卡車多,超車時一定要注意。因路幅較窄,一旦出現大的事故,則可能長時間堵車,是個瓶頸路段。與之基本平行的天定高速正在抓緊施工中,看樣子還得兩年才能貫通,想想上海至蘭州還有這么一小段未通高速,以中國的建設力度,似乎不應該啊。到了定西,又可以上高速了,下午6點到達蘭州,里程約670公里,住張掖路商業街附近的如家酒店。蘭州地處古絲綢之路咽喉要沖,是黃河上游的一顆璀璨明珠,古稱“金城”。這里既有古老而動人的人文歷史積淀,也有雄渾秀麗兼具的自然風光,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黃河被束縛在堤岸中流速頗急。我們住的地方在市中心,到了晚上門前的街道攤販林立,熱鬧非凡,距蘭州有名的黃河鐵橋——中山橋亦不遠。晚餐在芳草園忠華手抓,西北稱之為“手抓”的,基本上就是指白燒羊肉,這家店名氣不小,口味一般。蘭州海拔1500米,早晚還是挺涼的。亞洲第二長度的麥積山隧道蘭州夜景,跨河而過的就是黃河鐵橋熱鬧的蘭州7/10 早上起來特意趕去名氣很大的馬子祿拉面店吃面,就在張掖路商業街對面的一條街巷中。果然排隊的人一直到門口,看裝束就知道不少是游客。排了一會發現二樓不用排隊也能吃面,但是有15—25元/人的最低消費,而樓下一碗面是5元,無非是多了些牛肉和幾碟小菜。難得奢侈一下吧,卻發現口味與滿大街的蘭州牛肉拉面沒甚差別,真是不吃后悔,吃了心疼啊。吃完早餐去甘肅省博物館參觀,對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加深印象。省博的鎮館之寶應該就是那個國家旅游標志的“馬踏飛燕”了,出土于武威的雷臺漢墓?!榜R踏飛燕”是郭沫若老先生命名的,是燕是鷹尚有爭議,有專家認為馬踏的應該是象征草原民族的飛鷹,表現的是中原征戰北方的豪情,我傾向于后者的理解。為避免學術上的爭議,現在的命名是“銅奔馬”。省博的另一件有名的藏品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古黃河象化石,好象在初中的課本中讀到過。在行走河西走廊之前參觀一下省博還是很有必要的。在蘭州簡單午餐后出發趕奔武威。車過永登開始修路直至古浪,古浪過后即路況良好直至武威了。天祝至古浪之間需翻越海拔近3000米的烏鞘嶺,烏鞘(shāo)嶺位于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中部,屬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南端。為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也是半干旱區向干旱區過渡的分界線,也是東亞季風到達的最西端。東西長約17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氣溫-2.2℃,志書對烏鞘嶺有“盛夏飛雪,寒氣砭骨”的記述。烏鞘嶺是太平洋水系內陸河和河西走廊外流河的分水嶺的一段,亦是河西走廊之門戶,古絲綢之路之要道,系歷代軍事要沖。武威亦稱涼州,曾是絲綢之路的要沖,是“人煙撲地桑拓稠”的富饒之地,素有“銀武威”之稱。武威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有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出土地雷臺,號稱“隴右學宮之冠”的武威文廟,絲路名剎海藏寺,堪稱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及沙漠公園、西郊公園等。到了武威天已不早,休息先!名氣很大的馬子祿面館古黃河象化石銅奔馬(馬踏飛燕)烏鞘嶺7/11 上午參觀武威文廟和雷臺漢墓。文廟位于武威城東南隅,院內古建筑群保存完整,莊嚴雄偉,古柏參天,槐蔭蔽日,素有“隴右學宮之冠”之美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聞文廟最早建于前涼或西夏時期,碑載復建于明英宗正統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1439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東西寬135米,南北長187米,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全廟由三組建筑構成,東以供奉“萬世文宗”文昌帝君的文昌宮為中心,南為山門,北為崇圣祠;中為孔廟,是供奉“萬世師表”孔子的地方,以大成殿為中心,南為戟門、欞星門、狀元橋及泮池,北為尊經閣;西為涼州府儒學院,轉一圈不用一小時。雷臺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位于武威城區北關中路,占地面積12.4萬平方米。據史料記載,雷臺為前涼(公元301年~375年年)國王張茂所筑靈鈞臺。《資冶通鑒》中記載:為東晉元帝大興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輪80余堵,基高9仞”。現雷臺保存基本完好,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臺上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偉、規模宏大,周圍古樹參天,湖波蕩漾。1969年9月在臺下東南角發現了一座東漢晚期(公元186年~219年)大型磚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門、甬道、前、中、后室等部分組成,通長40米;前室有左右耳室,中室有右耳室,墓葬雖經盜掘,但遺存尚多,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漆、石、陶等珍貴文物共231件,古錢幣3萬枚,被史學界稱為一座豐富的“地下博物館”。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鑄造精致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藝術價值最高的是一匹銅奔馬,即為“馬踏飛燕”,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現在這兩樣東西都在省博放著呢。中午離開武威上連霍高速(河西走廊就靠這條高速了)G30向山丹,一路上公路兩邊遍布綠洲農田,在左手祁連山雪峰的映襯下,不由使我想起“不望祁連山上雪,錯把甘州作江南”的詩句。沿途右手有明長城遺跡一路相伴。公路到了一個叫“長城口”的地方切斷長城而過,停車拍照時碰到自由攝影撰稿人陳淮(0936-2793166/***********),他在長城口有個“小窩”。長年開著一部破舊北京212穿行于甘肅、阿拉善、額濟那等地的他對西北非常熟悉,他帶我們近距離觀賞了長城并抄小路至山丹大馬營,連高速公路通行費都省了。“我來把通行卡還給他們,我和這條路上的收費員很熟的”,他說,還聯系了軍馬一場的張開軍(***********)幫我們落實食宿騎馬事宜。山丹軍馬場(http://www.shandanjmc.com/)位于山丹城南60公里處,總面積2192平方公里,是當今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馬場。始建于漢武帝年間,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山丹馬是以當地蒙古馬和西域良馬雜交培育而出的,體形勻稱,粗壯結實,雄健膘悍,適應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均屬上乘,是不可多得的良驥。山丹軍馬場風光旖旎,在這里除騎馬旅游、野營、參觀賽馬或馬術表演之外,還可以盡覽綠草如茵的自然風光。這里南依祁連,北接良田,地勢平坦,草茂畜旺,駿馬奔騰,牛羊成群,碧草連天,金花遍野。7、8月間藍天白云,菜花金黃,雪山晶瑩,草原遼闊,叫人流連忘返。窟窿峽山谷奇峭,怪石堆積,水下石窟無數,暗流潺潺。西大河水庫碧水如鏡,如一面水鏡嵌鑲在群山環抱之中,分外妖嬈迷人。山丹軍馬場分一、二、三、四場,其中一場的草場保持得最好,這兒基本上還是以養馬放牧為主,而其他幾個場都有大量草場被改種農作物如油菜。一場海拔約2850米,白天最高溫度在22度,夜里則在10度以下了,真正是夜涼如水。山丹軍馬場(祁連山草原)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草原之一,這里以連綿的雪山為背景,平緩起伏的山原面草場為前景,散落以黑白成群的牛羊馬匹,確實很漂亮,比壩上草原強。來馬場旅游的人不多,沒什么象樣的旅館和飯店,如果不是因為中鐵的一支施工隊在這修建甘青鐵路復線,人更稀少,正因為此,才保持得相對原生態,就象張開軍,這個出生在一場并生活了38年的中年漢子,兩個字:“純樸”。下午7:30(不知道稱這個時間是下午好還是晚上好)上山看日落,8:30以后天才黑。武威文廟雷臺漢墓踩線,不如叫“踩點”好了公路邊的明長城遺跡長城口明長城遺址軍馬場的牧羊人軍馬一場最高檔的賓館軍馬一場傍晚的天空出現一道彩虹曾經的“天馬”——山丹馬馬場人家馬場晚霞7/12 上午開車游覽了一場的兩個景點:西大河水庫和平羌口,10元/人的票價即可欣賞此等美景實在是太值了。其實美景一路上都是,并不特在某一個景點。平羌口是一條深深的峽谷,因為中鐵在峽谷深處施工大平羌、小平羌隧道,汽車得以一路開進大山深處。平羌口,看名字就知道是一處穿越祁連山投身征戰的山口,事實上,直到今天你依然可以騎馬甚至徒步穿越平羌口到青海,如果不是中鐵在此施工破壞了原始的風貌,倒是個很好的“國家徒步小道”。平羌口屬于祁連山脈的冷龍嶺,山上多見祁連冷杉林,是祁連山風景最美的一段,海拔也一路上升到3200米。下午聯系張開軍騎馬空窟窿峽,縱馬大草原,60元/3小時著實不算貴。當晚仍住一場,如此美景能多留一刻是一刻。西大河水庫平羌口祁連冷杉林間的草場施工道路把我們引向祁連山深處窟窿峽7/13 上午8:30離開一場經三場、大馬營鄉、民樂上G227向張掖。G227是整個祁連山唯一一條南北穿越山脈的公路,向南過扁都口即可到達青海的峨堡。三場的油菜花開得正艷,一路撞死無數蜜蜂,阿彌陀佛。。。兩小時一刻鐘后抵達張掖大佛寺。張掖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素有“金張掖”之稱。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秀麗的山川,淳樸的民風,構成了獨具西部特色的絢麗畫卷。張掖的文物古跡遍布全區,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大佛寺、黑水國,馬蹄寺、文殊山、圓通塔等;張掖的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冠絕全國的丹霞地貌、碧草連天的山丹馬場,無不令人心動。大佛寺,始稱“迦葉如來寺”,因寺內供奉釋迦牟尼涅磐像,故又稱“臥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歷時五載,至西夏貞觀三年竣工,歷經明、清兩朝擴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寺院由山門、牌樓、大佛殿、萬圣殿、藏經殿、配殿、土塔等組成完整的建筑群,現為張掖市甘州區博物館所在地。大佛寺位于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張掖的標志性建筑。大佛寺為西北內陸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轉一圈大約一個小時。午餐后上張掖至肅南的張肅公路(省道213)駛向張掖丹霞地貌,沿張肅公路西行大約47公里,在公路的左手邊有一塊“丹霞景區由此進入”的標示牌,多留心,容易開過頭。張掖丹霞地貌奇觀形成于600萬年前,位于張掖市臨澤、肅南縣境內,面積約510多平方公里。這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張掖祁連山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有明顯的干旱、半干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示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集廣東丹霞的懸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險、美,還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于一體。其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艷麗令人驚嘆。整個景區雖然沒什么規劃,設施也差強人意,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卻著實讓人嘆為觀止!這個景區被分為兩塊,分屬肅南和臨澤,如果要去臨澤地界需再付12元/人。你可以開著車在彩丘間穿行,整個景區轉一下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轉完后原路返回張掖上連霍高速在小雨中趕向嘉峪關,在夏季的西北可以多趕趕路,因為這里九點天才黑,當晚宿嘉峪關。嘉峪關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處酒泉盆地西緣,南臨祁連山,北依馬鬃山,地勢險要,景色雄偉,是以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命名的城市。這里有“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關城、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七一冰川等豐富的旅游資源。三場的油菜花,圖中隱約的黑點是蜜蜂大佛的眼睛是用琉璃做的,能反光大佛寺精美的斗拱飛檐張掖彩丘,一輛小車正穿行其間張掖彩丘臨澤彩丘7/14 上午參觀嘉峪關(100元/人)。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9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筑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回護,面積各有500余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筑有羅城,羅城城墻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筑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臺和文昌閣。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保存得確實不錯,只是有不少不倫不類的后加設施:巨大的泛光照明燈,彩旗招展的演武場,現代風格的垃圾桶,關城外還有很多騎駱駝,開摩托的娛樂項目,使嘉峪關的歷史厚重感減分很多。站在墻垛后遙望關外隱約可見的雪山,不由想起“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的詩句,雖然,寫這首詩的時候還沒有嘉峪關??赐昙斡P直接就向敦煌去了,連霍高速至瓜州結束后分為兩道:G312向西北進新疆,省道314向西南至敦煌,嘉峪關至敦煌約350公里。敦煌,一個在心中默念過很多遍的地方,這個名字就是一個傳奇,不然世界上怎么會有敦煌學這個專門學科呢?借用下許巍為央視大型記錄片《敦煌》演唱的主題歌詞:“我的心曾乘著風啊,自由穿行夢想里啊,我沉默地祈禱啊,感受著你的光芒。此刻這一番的寧靜,是因為你在心里,那些煩惱來自,有時候的遲疑,我曾經寂寞漂泊,在這茫茫人海里,如此向往的你,卻一直在這里。清晨每一縷的陽光啊,依然悠遠的天空啊,晚風輕撫的臉龐啊,每個無夢的夜晚啊。我的心曾乘著風啊,自由穿行夢想里啊,我沉默地祈禱啊,感受著你的光芒,感覺著你的神奇,感覺著你的平凡,你的精彩”。敦煌海拔1200米,白天烈日當頭有35度,到晚上九點半天還未全黑,在敦煌游玩不如晚點出來,所以我們七點半才進鳴沙山—月牙湖景區(120元/人)。鳴沙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敦煌城南,距市區約五公里。山體由流沙堆積而成,東起
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黨河水庫,綿延40多公里,南北廣布20多公里,最高處海拔1715米。歷來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難以共存,但在鳴沙山中,卻能看到沙漠與清泉相伴為鄰的奇景,這就是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月牙泉像初五的一彎新月,落在黃沙里。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兇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蕩漾,水聲潺潺,是當之無愧的沙漠第一泉。光腳走在沙山的感覺很奇妙,沙子依然燙腳。順著山脊線及沙壁上下行走,再陡的沙壁也不怕失足,不但不用怕,真的摔下去還很好玩哦。沿著八十多度的沙壁手腳并用向上攀爬,進一步退半步,仿佛回到了孩提時代。月牙泉現在由隔著沙山的一座水庫(小泉灣)調節水量,湖面四周圍著一圈柵欄,緊靠湖邊的那面沙山也禁止游人攀爬,以防止黃沙侵蝕湖面,如此一來倒是給了湖上動植物自在的空間,蘆草茂盛,鳥鷗飛鳴。不知不覺夕陽西沉已是晚上九點半。敦煌在兩年前搞了個沙州夜市,有工藝品、紀念品、干果土特產等售賣,還有燒烤美食一條街,到了晚上煞是熱鬧。晚宿鳴山路上的
佛光大酒店。敦煌城市不大,兩條干道交叉而已,昔日的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重鎮,而今天,她更多的是一個旅游城市,遍布賓館酒店。今天的敦煌人應該感謝他們的老祖宗們,沒有他們留下的眾多遺跡,今日的敦煌也許就是一個快被黃沙掩埋的西部小鎮了。嘉峪關遠眺嘉峪關關城鳴沙山細沙鳴沙山線條最美的一道山脊月牙泉鳴沙山上意猶未盡的游客7/15 敦煌的太陽實在毒辣,上午躲在賓館里休整。下午2:30懷著朝圣般的心情去往“傳說”中的莫高窟(160元/人)。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與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莫高窟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享有“世界藝術寶庫”、“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寶庫”的雙重桂冠。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筑、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系統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個朝代的藝術風格。中國石窟藝術源于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后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石窟文物寶庫。在莫高窟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由于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這些石窟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如今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建有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制了部分莫高窟原洞窟,既保護了洞窟內的文物,又豐富了參觀內容。莫高窟四百多個洞窟中開放的只有五十窟,而這五十窟每批游客(20-25人)只能參觀八窟,具體參觀哪八窟由莫高窟的專業講解員安排。莫高窟規定游客必需在專職講解員的帶領下才能參觀,洞窟內嚴禁拍照攝影,連相機都得在門外寄存,顯眼的單反相機是別想帶進去了。參觀的洞窟大多由講解員開鎖進入,出來再關門上鎖,所以想多看幾個洞窟的唯一辦法大概就是“混”進不同批次的游客團了。我們的參觀路線進行到一半時講解員因中暑而換人,新講解員為照顧大家“情緒”而讓我們多參觀了兩個洞窟,再加上“混”了兩個,三個小時看了十二窟,不容易。莫高窟無愧于她的名氣,無法言表,誰看誰知道,一沒壁畫,二沒色彩的龍門石窟跟她一比簡直就是“土鱉”。回到敦煌買了些當地特產的干果:葡萄干、杏仁、大棗啥的,也不貴,都是十多元一大包。因為一些原因,明天就直接趕路去青海了,敦煌的陽關、玉門關、雅丹地貌留待以后再看吧。從此進去就不許拍照了莫高窟有名的“九層樓”,里面是全國第二大坐佛7/16 上午8:30離開敦煌,一出城敦當公路(敦煌至當金山),也就是G215就是全幅面施工,雖沒有大的坑洞,但也是溝坎不斷,塵煙滾滾,整整一百多公里的砂石路直至海拔3600米的當金山口。當金山口談不上什么雄奇,路也是緩緩上升不知不覺就到了埡口。當金山南下青海的公路延伸在山前洪積扇上,開擴荒涼,一馬平川,戈壁公路常常是筆直地消失在遠方天地交匯處。良好的路況使腳下的油門不自覺地深踩,不經意間就開到了150公里的時速,不過一定要小心,路面偶有突然的起伏,因為公路下面是凍土帶,路面容易不平。從敦煌南面的阿克塞直至青海的魚卡,這兩百多公里都沒什么人煙,十分荒涼,如果不是路上偶遇的卡車和路邊的筑路施工隊(奇怪,這么空的道路為什么還要再修一條呢?),這車就開得更無聊了。魚卡有一個收費站,過去不遠就到了大柴旦行委——從阿克塞過來三百多公里唯一一個可以加到油的地方。我們在這一條街的“大地方”簡單午餐。公路到了大柴旦分道:G315向東至德令哈,G215向南至格爾木,我們駛向德令哈。進城之前天開始下雨,而且非常之大,讓我詫異在這西北干旱區怎么會有如此大的雨,想想也不奇怪,格爾木不是在發大水么。下午五點半到達德令哈,住市政府西側的金世界賓館,應該是當地最好的賓館了,院子里停了不少全國各地的自駕車。德令哈海拔2900米,由一條河分為河東、河西兩個區,地方不大,和昆山的一個鎮差不多。在德令哈過夜總想起刀郎的那首《德令哈的一夜》:“看著窗外煙雨中依舊車水馬龍,始終無法清晰的記起昨夜誰入夢。畢竟心里也不敢輕易去碰剛愈合的痛,你再忍一忍,你再等一等。是誰把我昨夜的淚水全裝進酒杯,是否能用這短短的一夜把痛化做無悔。畢竟淚不是飄落在窗外無心的雨水,卻要被打碎,就會隨風飛。”歌中情景與現在很象,不過,沒有歌里唱的那種感覺,對德令哈,我只是一個過客。今天行程約550公里,海拔基本在3000—3300米。當金山口戈壁荒漠公路邊的景色雨后初晴的德令哈7/17 上午9:30離開德令哈沿G315一路向東,路況依然很好且人氣漸旺,明顯有一路進城的感覺。過烏蘭至一個叫察汗諾的地方公路分道:G315向北翻越關角山埡口經天峻、剛察從青海湖北岸回西寧;省道207向南至茶卡并入G109翻越橡皮山經黑馬河、江西溝從青海湖南岸回西寧,考慮到拍照順光,我們走了南線,在海拔3800米的橡皮山埡口即能遠眺如一道藍線的青海湖,下了山就到湖邊。在黑馬河午餐時突感心虛氣短,體力不支,高原反應來了,想是連續兩天在高海拔地區長距離開車所致吧,喝罐紅牛提提神!這個季節的青海湖顏色真是豐富,雖然一年一度環湖賽的賽程還沒有到湖邊,但依然能碰到很多騎行者,全國各地都會有“軸人”在這個季節會聚青海湖邊,儼然一個盛大的節日。又一次經過倒趟河、日月山口(這個山口是越來越熱鬧了)來到西寧,與回族朋友馬寶明(***********)見面,說是“朋友”,其實我倆在一起不過五天時間,是兩年前我包他的車旅游認識的。老馬現在改行賣摩托車了,“暫時的,以后我還是想辦一個西部摩托車、越野車探險俱樂部?!彼f,“上個月我到玉樹去了”,“去賑災呢?”,“沒有,我從玉樹去的昌都,借了部越野車收蟲草去了,那路爛得,拿命換錢呢”,他又說。老馬帶著我們找賓館,因為環湖賽,賓館比較緊張,后來住在體委下屬的一個賓館,房間奇大,抵一般賓館兩個。晚上老馬一定要請我們吃一頓正宗的清真大餐,八冷八熱一大桌,要不是清真餐館嚴禁飲酒,真得跟他好好喝上兩杯,不過,即使老馬敢喝也不成,因為他老婆不同意,尊重教規,尊重女性,聽老婆的話,應該的。飯后老馬又請我們到他家坐坐,這種隨和的友情在我們這不多見了,“不要把剛認識的朋友帶回家哦”,我們這經常這么說,為有這樣的朋友高興!青海湖邊騎行者隨時會闖進鏡頭青海湖7/18 上午帶兩個朋友去塔爾寺,我因為去過兩次了,就在外面等著。西寧專門為塔爾寺修了西塔高速,來的車太多以至于道路兩邊都停滿了。塔爾寺是格魯派六大寺中內陸游客最容易到達的,也是我見過的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人多得有如自由市場。下午1:30正式返程,晚6點至定西住宿。定西也算隴東大市了,一餐晚飯倒是便宜得讓我感動,兩葷一素一湯兩瓶啤酒外加米飯一共40元,居然還有正規發票!7/19 今天的目的地是陜西韓城,去看望一個老朋友。下午5:30趕到韓城,大約760公里路,開得我眼發花,不過見到老朋友喝上兩杯勁又來了,尤其是在黃河邊落日余輝的照耀下吃晚飯,眼前就是黃河的片片沙洲,還可遙望對岸的山西省,感覺真好。韓城有格林豪泰酒店,條件不錯,比如家強。韓城前兩天剛出了一樁煤炭重特大事故,死了27人,回想向西的這一路,雖然國家開發西部的政策已經實行十年了,但西部還是以輸送資源為主,石油、天然氣、煤炭。。。過了西寧再向西的大城市就是一千多公里遠的烏魯木齊了,相比較而言,江南真的是天堂了,好好珍惜生活吧。7/20 上午帶朋友去黨家村、梁帶村古墓轉了轉,讓他們也震撼一下西周文物的精美。下午3:30與韓城朋友道別,經西禹高速進山西,轉大運高速、運三高速至三門峽,再上連霍高速于晚上7:30到達洛陽休息。連霍高速的卡車實在太多了,還經常占據超車道,車速基本開不上來,四車道的連霍早已不堪重負,連接中國東西的大動脈只有四車道,這個規劃太沒前瞻性。7/21 上午8:30出發經寧洛、滬寧于晚上7:30到達昆山,約960公里。寧洛河南段的路面已經在全面翻修了,而安徽、江蘇段的基本完好,回扣工程啊。本次自駕游總行程7300公里,基本是一人駕駛,綜合油耗8.6升/百公里。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張掖丹霞彩丘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