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兒童孤獨癥爆發式增長。2005年,美國篩查數據表明,每166名兒童中就有1名孤獨癥兒童;到了2012年,每88名兒童中就有1名孤獨癥兒童。
國內專業研究機構數據表明,20年間確診的自閉癥患兒數量上升百余倍;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自閉癥患兒數量在160萬以上。
重慶市兒童孤獨癥康復治療中心主任邵智告訴記者,重慶的相關情況也不容樂觀——2005年他們每年收治患兒只有10余人,現在每月接治病人就達10多人。現在康復治療中心還有30多名患兒排隊等候入住。
兒童孤獨癥,又稱兒童自閉癥,是一種起始于嬰幼兒時期的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是目前國際上最受關注的兒童健康問題。
孤獨癥兒童若不進行康復治療,后果十分嚴重,絕大多數需要終身照料。
今年3月18日,重慶市首家兒童孤獨癥康復治療中心在第九人民醫院成立,從該中心近10年臨床實踐看,大部分孤獨癥兒童經過系統專業的干預之后,核心癥狀會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有些兒童的特殊才能也會得到發掘,甚至有些還能融入到正常的社會,過自食其力的生活。
0到6歲是自閉癥兒童的最佳干預期,如果家長能夠早發現、早干預,自閉癥兒童的功能恢復會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專家表示,家長多因為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等原因,在自閉癥兒童干預方面容易出現四大誤區。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自閉癥研究指導中心主任孫夢麟接受采訪時說,自閉癥作為一種嚴重的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語言交流障礙和刻板的行為舉止。
孫夢麟介紹,自閉癥一般在生后或嬰兒早期即有癥狀,但家長常不能及時發現而及時就診。家長在自閉癥兒童干預方面存在四大誤區:一是不接受事實。二是有病亂投醫,結果耽誤了兒童的最佳訓練期。三是急于求成。自閉癥兒童需要終身干預,教育康復是一個特別漫長又艱苦的過程。四是不注重塑造孩子的行為或技能。
相關專家還建議,家長應多鼓勵孩子,不要說這不對那不對;多和孩子做游戲;培養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注意力,找到興趣點。
孤獨癥的7種癥狀
1.小孩1.5歲時,呼喚其名字,沒有任何反應;
2.沒有語言模仿學習能力,連呀呀學語都不會;
3.不能手指自己想要的物品,只會將身邊的人拉向該物品;
4.眼睛不能追隨他人手指的方向看東西;
5.不愿意進行模仿動作,比如跟著大人拍手、搖頭等;
6.不能將玩耍東西想象成具有其它功能的物件。比如將長方形的物體當電話使用、將圓形的物體當方向盤轉動;
7.不會聽從別人的指令完成某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