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記今拓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
記今拓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
王雪寶
 
    一、碑的形制、影響及各家爭言
    在河南嵩山中岳廟峻極門前東側的四角亭內,珍藏著一通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碑高二點八四,寬零點九九,厚零點二三米。碑額“中岳嵩高靈廟之碑”為篆體,額上及額兩側飾四只龍爪扭繞盤護,額下有直徑十四公分的碑穿,仿似漢碑古制。碑陽二十三行,行五十字,由于風化侵蝕和古董商人的破壞,中部大片剝落,上、下部僅存五百四十余字。碑陰有字七列,上二列各二十二行,下五列中除第七列九行,其它各列均二十九行,尚識二百八十八字。碑的右側有唐武后大周天授三年(691年)金臺觀主馬元貞題銘,文曰:“□□三□  歲次壬辰□月丁丑□五日辛丑大周圣神皇帝遣金臺觀主馬元貞……”等,僅識者八十五字。
    《中岳嵩高靈廟碑》是嵩山地區現存最古的石碑,為歷代金石學家所推崇。尤其宋代以來,大部金石書目都有著錄,但因碑上無紀年(或原有早已剝落),亦無刻撰、書人姓名,所以對于此碑的刻立年代及撰、書人姓名,各家尚有爭言。如:在該碑為誰撰、書的問題上,清末陳彬和《中國文書與書法》所列歷代重要碑目中謂此碑“寇謙之撰,無書人姓名”;邵茗生《記明前招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以為“非寇所撰”(見1962年11期《文物》);康有為在《廣藝雙楫》(卷四)中謂此碑“寇謙之書”;歐陽輔在《集古求真》(卷三)中則“以為非是”。關于此碑的刻立年代,更是人云亦云,總括有以下幾種說法:
    1、“太延年間”說。邵茗生據陳叔通所藏元代拓本有“道士楊龍子更造新廟太延”等語句,并與《大代華岳廟碑》相比較,在《記明前拓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中說“足證此碑與華岳廟碑同為太延年間立石”。
    2、“唐碑無疑”說。清康熙時進士景日昣篆《嵩岳廟史》載嵩高靈廟碑:“碑末年代不可考,國號稱大周,月日皆從武后正字,其為唐碑無疑”,清乾隆年間,知縣陸繼萼、洪亮吉同纂的《登封縣志》載嵩高靈廟碑云:“其為唐碑無疑”。可見,《登封縣志》是錄《嵩岳廟史》之說。
    3、“太安二年”說。景日昣纂《說嵩》引用鄭樵《通志金石略》云:嵩高靈廟碑“太安二年”,有碑陰。《校碑隨筆》載:嵩高靈廟碑“……有額,篆書銘文八字,在河南登封,太安二年”。其它如宋趙明誠《金石錄》,清吳玉搢《金石存》、孫星衍《寰宇訪碑錄》,以及《中華書法大字典》等著錄,均列此碑為“太安二年”。
    二、古今拓本對照及復原全文
    由于史書著錄有異,流行于當今社會的書報雜志上,更是眾說紛紜,使文物宣傳工作造成思想混亂。為了給金石學家提供研究的線索,以便澄清思想,端正學風,筆者根據邵茗生同志20多年前在《記明前拓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中提出的“需要探索說明”的幾個主要問題重新提出,再加論證,以求盡快得出明確的結論。為此,首先據邵茗生同志得到的元拓與今拓相對照。詳注校堪情況,并參考《魏書·釋老志》、《大代華岳廟碑》和清景日昣《嵩岳廟史》等著錄復原全文。
 
《嵩高靈廟碑》元拓、今拓校堪表
 

行別

元  拓

今  拓





  “承”下四字泐,“協”下二字泐,“苞含乾坤”漫漶。

“極”下四點損;“故”左旁損;“主承”漫漶;“陰”右上角損;“統”左上角損“渾”中、下部損;“元”“苞”右部損;“乾坤”漫漶;“覆”右下撇損。“極”下二字、“陰”下三字全泐。





  “述”、“皇”、“造”、“觀”、“象”局部泐,“法”“王”“者”全泐。

  “之”下二字泐,“然”漫漶;“人”右撇泐;“而”左豎道泐;“述”漫漶,“造”上部泐;“象”下部及“象”以下四字泐;“文天”稍損。





  “府”下部泐,“達”字的“辶”泐;“都”“也”稍損,“上”全泐,“象”幾乎全泐,“星”左下角泐,“之配”“而”“宿”泐。

  “者”中部泐,“之”下二字泐;“都”下部,“會”左撇及“會”下二字泐;“懸”下部、“象”上部泐;“星”下部和“字”、“配”右上角及其以下二字泐;“齊”剝損。





  “峻”下“久”泐,“敞”、“而”下二字全泐,“汝”“淮”下二字和“北”下十字泐,“夏”下“禹”字泐,“寧”稍泐。

  “政”稍損;“也”泐;“峻”下部泐;“隰”下三字泐;“而”下二字泐,“北”下七泐;“圖”剝損,其下二字泐;“禹”“錫”上部泐,“書於后”三字稍損;“寧”上部稍損。





  “巖”上部損;“神”下五字泐;“太”下八字全泐;“交”泐,“通”字上部“★”泐。

  “所”泐,“是”左旁及其下三字泐;“集”上部泐;“幽”右旁泐,“交”泐;“通”字“★”泐;“故”字豎道、“咸”右旁、“嚴”右上角泐。





  “是”的下部和“是”以下“五”以上全泐。“五載”左部、“狩”左部和“岳”泐及“循”左旁泐。

  “季九”皆左旁泐;“明”下十二字泐;“俗”字“亻”字旁泐,其下十四字泐;“狩”、“躬”漫漶;“岳”、“因”泐。





  “損”右部、“典修”下至“之徵”,中間全泐。

  “損”右旁和“益”泐,“十二年巡”幾乎三泐;“之”下部、“義”及“謂”、“令”上部“典”下二十四字、“圖”下部“王”及“有”右上角泐。





  “影響”二字“和祀之”下至“屢豐年”中間全泐。

  “之”下四字、“形”大部“故禋”及“祀”字左旁、“之”以下二十三字泐;“幫”下部泐。





  “天”、“祀”字、“岳”下至“秦”上中間全泐。

  “天子巡”及“祀”右旁、“行於方”、“岳”下部及其以下二十六字泐。





  “興”下“復唯”、“晉”下至“雜”以上全泐。

  “興”下二點、“復唯”、“妄”下二字泐,“勒”下五字泐;“晉”漫漶,其下二十六字全泐。






  “或”左上角泐,“圖”幾乎全泐,“是”下至“年”上各字,“身”下至“年間”全泐。

  “或浮圖”三字漫漶;“圖”下三字、“典”下五字泐,“是”漫漶,“是”下二十二字、“生”右部泐。






開頭六字、“治”下至“睿哲”泐,“姿”以下至“神”以上,除“寧”稍損外,其它全泐,“和”漫漶。

  開頭十二字全泐,“而”上部、“治”下二十三字、“寧”下“人”字、“和”左旁泐。






  “之”、“字”全泐,“輔”下部、“尚”及“素”上部泐、“馀”上部、“年”下部、“岳”上部泐,“鎮”漫漶,“集”全泐,“主”右下角及“表奏”全泐,“行”以下至“降”以上泐。

  開頭四字、“高”下二字泐,“志”“隱”幾乎全泐,其下四字泐,“馀”幾乎全泐,其余二十六字全泐,“降”字剝損。






“政”、“佐國符”幾乎全泐,“古”、“典”、“復”右上角泐,其下至“寘真”以上全泐。

  開頭七字全泐,“輔”字左旁及“輔”下四字泐,“化”下二十三字泐。






  “造”下至“天宮”、“輸”右上角泐,“國”全泐,“征”以下,“向”以上全泐,“捷”以下至“圣”以上泐,“朝思”全泐。

  開頭四字全泐,“靜”字上、下部泐;其下三十二字全泐、“圣”下二字、“惟”右旁泐。






開頭四字泐,“劣”下至“滅”以上、“天”下至“士”以上全泐;“修造”稍損。

  開頭至三十六字全泐,“諸”“岳”二字左旁、“帛”上部泐。






“有”下三字、“太延”以下至“紳”以上、“紳”下三字及“古”上部泐。

  “有”字以下三十五字、“之儒好”全泐,“古”上部泐,“士”全泐。






  “世”下三字、“以”下至“宜”以上泐。

  “世”字以下七字、“相”下三字、“運”字泐;“云”、“運”以下二字泐,“真”上、下部泐,其下二十二字泐,“將”下三字泐。






“銘”“曰”二字稍損。

  “銘”下部泐,“曰”字全泐。






  “明”右下角、“授”“羲”右部及“洛”以下“建”以上全泐,“降神”稍損。

  “岳”、“統四族”泐;“明”右部損;“萬”全泐,“象”上部、“河”、“授”、
“羲”、“洛”右部皆泐,其下八字泐,“序”、“降”、“神”稍損。







  “悅”右部損,其下至“由”以上泐,“由前烈”稍損。

  “甫”、“翼”漫漶;“萬”稍損,“祜”、“穆”右旁、“祀”右旁、“悅”右旁皆泐,其下五字全泐。







  “弘”稍損,“神”左旁損,“對”、“奉”左下部、“天”下部泐,“地”全泐,“布”右部、“序五”泐,“祀”、“濟濟”和“穰”泐損。

  “慢”稍損,“致天”、“煌”左旁泐,“寧”漫漶,“弘”下部泐,“奉天”漫漶,“布”右部泐,“序”、“宗”下三字全泐,“穰”漫漶。







  “安”左上角稍泐。

  “安”左上角和右部稍損。

 
     以上校勘,較為具體,基本上每個字的細節都已顧及,便于后人再校,以作比較;復原全文,則以今拓為基礎,殘泐部分,參考《大代華岳廟碑》、《元拓》、《嵩岳廟史》、《魏書·釋老志》等史書以作補充;補充部分,加方括孤“[]”,以與今拓區別;不能推定者,用“□”表示,以表缺疑;統加標點,以便讀者;每段之末加“』”標記,以存格式;復原后,基本可讀,是否有誤,敬請讀者指正。全文錄后:
    太極[剖判],兩儀既分。四節代序,五行播宜。是[故]天有五緯,主奉陽施;地有五岳,[主]承陰[化·所以]統協[渾]元,苞含之至用;光濟乾[坤],復』載之〔大德。〕于是造化之功建,而三材之道顯。〔然〕后天人之際,粲然著明,可得而述。羲皇造創,觀象〔立法。王者〕父天母地,仰宗三辰,俯』宗山川。夫中岳者,蓋地理土官〔之〕官府而上靈之所游集,四通五達之[都]會[也。上]應懸象鎮星[之]配,〔而宿〕值軒轅,璇機玉衡,以齊七』政。其山〔也〕則崇峻而神奧;原隰〔也則顯〕敞而□□。南沂淮汝,北□□□。□□□□圖□□夏〔禹〕錫龜書于后。乃天道所以除偽寧夏』而圣哲通靈受命之處[所],是[以嚴藪]集神口,□□□□道。]太[古純口,人神雜處,]幽顯[交]通。故其威儀颙颙昂昂,不嚴而自肅。少昊之』季,九黎亂德。民濁齋明,〔嘉生不潔。于是神祗隱蔽,而與俗殊別。除□唐虞敬順昊天,禮秩百神〕,五載巡狩,躬祀〔岳〕靈。三代因循隨時』損益〕。有〔十二年巡〕祀之〔義,謂之〕令典,〔修祀明察,故能厚獲神抵之口,口口多歷年數。帝舜有王母獻〕圖之征,武〔王有〕五靈觀德之祥。』報應之〔契,若影響之〕隨〔形〕聲。〔故〕嚴祀之〔禮,先王所重。詩云:‘懷柔百神,及河喬岳,允王保之。’又曰:綏萬〕邦屢豐年。‘其斯之謂也。周室既』衰[天子]微弱。[巡祀]之禮,不復[行于方岳下。天下蕩蕩;神抵乏主。于是亂逆大作,奸蘗萌生,而禮義壞矣。亡]秦及漢,不遵古始,莫能』興〔復,唯〕妄〔祀岱〕宗,以勒虛美。下歷魏晉,奉祀雖豐,太守行祠,帝不親口。劉石慕容,及以符氏口竊,一時朱紫〕雜錯、邢偽紛然。謠俗之』或,浮[圖為魁。祭非祀典,神怒民叛。是以享年不永,身沒未幾。劂宗噬膚,旋踵滅口。口三十分崩,百余〕年間,生民涂炭,殆將殲盡。大代龍』〔興,撥亂反正。刑簡化醇,無為而〕洽。〔圣上以睿哲之姿,應天順民,紹降洪緒。是以即位之初,天清地〕寧,〔人〕神和會。有繼天師寇君名謙』〔之,字輔真;〕高〔尚素〕志,〔隱處中岳〕卅(余年)。岳鎮主人集仙宮主表奏寇君行合自然,才任軌范。口是〔上〕神降臨,授以九州真師,理治人鬼之政。佐國符命〕,輔〔導真君,成〕太平之化。〔俾憲章古典,詭復岳祠,可以暈贊功美。天子口明神武,德合〕寘真。遂案循科條,安立壇洽。』〔造天宮之〕靜〔輪,俟真神之降儀。及國家征討不庭,所向克捷。雖云人謀,抑有神祗之助矣。于是〕圣〔朝思惟古烈,虐夏之隆,殷周之盛,』〔福祚如彼;近鑒叔世,秦漢之替,劉石之劣,禍販若此。又以天師□□受對揚之決,乃口服食口〕士,修諸岳祠。奉玉帛之禮,春祈秋報,』有〔大事告焉。以舊祠毀壞,奏遣道士楊龍子更造新廟,太延□年□□□□□□□□,□時縉〕紳〔之儒,好〕古之〔士〕,莫不欣遭大明之』世,〔復睹盛德之事,慨〕然相〔與議曰:運極反〕真,〔亂窮則治。是以周易貴變通,春秋大復古,泰平之基,〕將[在于斯]。宜刊載金石,垂之來世。』乃作銘〔曰:〕
嚴嚴嵩岳,作鎮后土。配天承化,總〔統四旅〕。誕命圣明,〔萬象〕荒主。〔河〕圖〔授羲〕,洛〔書口禹。□□惟建,彝倫攸序。降神育賢,生申及甫。惟申』及甫,翼治作輔。萬國咸寧,鄉茲福祜。穆穆皇羲,仰觀俯察。爰制祀典,民和神悅。’[唐虞稽古,率]由前烈。悠悠后王,或降或替。虔修克興。〕』慢濁〔致滅〕。煌煌大代,應朝憲章。除偽寧真,洪業兢昌。師君弘道,人神對揚,明奉〔天地,布序〕五常。宗〔祀濟濟,降福穰穰。宜君宜民,永世』安康。〕
    三、再加探索說明的幾個問題
     1、更造新廟人及造廟年代:
    1962年春,邵茗生同志在陳叔通先生處見到明以前拓全本,存字甚多,墨黝如漆,神采煥發,為“絕無僅有之珍品!”(見邵文)1964年2月,邵又訪得蒯氏舊藏之明拓半截本,故定陳本為元拓,蒯本為明拓。關于造新廟人,元拓本第十七、行云:‘以舊祠毀壞,奏遣道士楊龍子更造新廟’,(今拓本以上字則全泐)。《魏書、釋老志》,(3050頁)稱寇謙之初學道華山,后移隱嵩岳。文云:“興,(指仙人成公興)乃令謙之潔齋三曰,共入華山。令謙之居一石室,自出采藥,還與謙之,食藥不復饑。乃將謙之入嵩山。有三重石室,令謙之住第二重。”大代華岳廟碑,(石已早佚)從幸存的行世影印本可知,它與嵩岳廟碑、碑文的主要內容,都是歌頌道士寇謙之的道行,輔佐國政和修廟的“功德”的,所以二碑不僅字體相同,而且碑文也大體相同,僅將其中有關嵩華的詞句互相調換而已。如大代華廟碑僅稱“以舊祠毀壞,更造新廟”,而不著造廟人姓氏,但碑未題銘“楊”下二字漫漶。其中一字隱約看到很象一“子”字,可能是“楊龍子”三字。元拓嵩岳碑陰有“□□□”義將軍渭南(官爵名)楊龍子鑒典洛豫二州營造指授模□□“題銘(今拓本中的“鑒”和“造”以下則全泐。)可證除寇謙之外,楊龍子當為新廟營造人之一。
    關于造廟年月,據《說嵩,巡視》記載:“太武帝太延元年立廟于嵩岳上,置侍史九十人”。大代華岳廟碑,“更造新廟”下和“□時”上有“太延元年乙亥冬十月戊□”字樣。嵩岳造廟年月,不一定完全同于華廟,但碑中有“楊龍子更造新廟太延”字樣,清代陳大復撰文碑亦記載:“北魏太延元年立廟嵩上。”以上說明史書和碑文記載相符。可以肯定,華岳、嵩岳造廟年月同在北魏太延年間。
    2、碑的刻立年代
    如前所說,關于此碑的刻立年代,有“太延年間”說,“唐碑無疑”說,“太安二年”說,以“太安二年說最為普遍,筆者認為,應該肯定此碑的刻立時間為”太延年間“。為進一步論證這一觀點,必須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也就是要認真地讀讀碑文,仔細地分析一下文中提到的造廟年月和文中歌頌的人物及其生卒年月,即可推測定論。細讀碑文,大體可以以下幾方面分析:一碑側年號不一定等于碑的刻立年代。《嵩岳廟史》、《登封縣志》所錄《嵩高靈廟碑》中,提到碑側有“大周”馬元貞題銘是該碑的“碑末”,作出“唐碑無疑”的結論,顯然是把題銘年月誤認為是立碑年月,因為碑側銘文和碑的正文,無論從內容到書體都是兩碼事。
    二碑中所歌頌人物的卒年,不可能距立碑時間太遠。“太安二年”說,不知有何依據。碑文中歌頌的人物“寇謙之”,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48年,為“北魏道士。字輔真,上谷昌平(今屬北京市)人。他十八歲從成公興入華山學道;又轉入嵩山修道。后托言太上老君授于“天師”之位,并賜以《云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要他整頓道教。他利用北魏太武帝對道教的崇奉,排斥佛教,改革天師道,制定樂章誦誡新法,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大同)建立天師道場,稱為新天師道(見《辭海》縮印本1025頁)。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十二云:“寇謙之……卒于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下距太安二年(456年)且八載,不能無疑?”正因有疑,不少史書,只稱“嵩高靈廟碑”為魏書,而不著具體年月。有的金石書目,如王昶《金石萃編》,葉封《嵩陽石刻集記》等根本無錄,也可能與此故有關。
    三嵩、華二岳廟碑應當同時刻立。朱劍心《金石學》有“大代華岳廟碑,太延五年”的記載。如前所述,《魏書·釋老志》已載,碑中所表彰的寇謙之,初學道入華山又逸隱嵩岳,嵩岳廟碑刻立時間,當與華岳廟同時,故嵩岳廟碑刻立時間當在“太延年間”。
    四造廟與為其事立碑的時間不會太遠。立碑表彰寇謙之“修諸岳祠”的戰功時期應在事后不久的太延年間(公元435-440年),而不可能再推遲到太武帝(拓跋燾)與寇謙之俱已死后,以至到文成帝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即事隔十六年才立此碑。
    五同時、同地、同事的碑文記載與史書記載相符。“嵩高靈廟碑”碑陰有“潁陽令”題銘(今拓“陽令”二字尚存,“潁”字泐),但據《魏書、地形志》曰:“太安年間,潁陽縣名亦不存在”,故,此碑不是立于太安年間。
    3、碑的撰、書人姓名:如前所述,有幾家史書碑目曾錄“寇謙之撰、書”,但因是“目”,其根據不詳。通常也有籠統地稱“寇謙之碑”,可能因此碑是表彰寇謙之修廟功德的緣故。至于碑文為誰所撰、書,還應聯系碑文上下意思加以分析。按更新岳廟為北魏太延年間(435-440年),寇謙之卒于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來推算,寇撰、書修諸岳廟的碑文雖然是可能的,但不一定要撰書嵩高靈廟碑。因為嵩高靈廟碑是表彰寇謙之的,寇謙之本人再撰、書此碑是不合乎情理的。如:元拓第11行就有“繼天師寇君名謙之,字輔真,高尚素志,隱處中岳卅余年”(今拓又泐“真”“素”“隱處中岳”“年”七字,“志”缺下部,“余”缺左旁)等字句,內容是表彰寇謙之“修諸岳祠“的精神,并非寇謙之本人所言,也不可能是他所書。歷代碑刻中,亦未曾見到自我撰書碑文表彰自己的。
    四、碑的書法藝術
    《中岳嵩高靈廟碑》之所以在國內產生較大的影響,除了碑的刻立年代古老,為道流立碑之始外,還因碑的書法藝術高超。楊守敬評“真書入碑版之最先者,在南則有晉宋之大、小二爨,在北則有寇謙之華岳、嵩岳二通,然皆雜有分書體格。可知鐘王之真書,當時祗以供簡帖,不以入金石。”(見清末楊守敬著《學書邇言》第18頁),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一書,把“嵩高靈廟碑”列為“神品”,列為“高品上”,評曰:“靈廟碑如入收藏家,舉目盡奇古之器。靈廟碑陰如渾金璞玉,寶采難名。”碑額“中岳嵩高靈廟之碑”為篆體。侯鏡昶《書學論集》評:“碑額之篆書分意,鋒如懸針,尤為神似。”額上及額兩側飾四只龍爪扭繞盤護,碑額下有直徑14厘米的碑穿,仿擬漢碑石制。碑陽23行,行50字,由于風化侵蝕和古董商人的破壞,已剝落大半,幸存約500余字,楊震方《碑帖敘錄》評:“字體古拙,介乎隸、楷之間,雖放縱,但風格極高渾,雄大,筆力沉靜,具有一種森嚴之妙趣。此碑與《大代華岳廟碑》文字大致相同,僅將中間有關嵩、華詞句互相調換。”碑文內容是歌頌嵩山著名道士寇謙之重修中岳廟的事跡,整個碑的形制、雕飾則完整無損,僅有的字跡仍很清晰。碑文的內容、字體及碑額、碑首,對于研究中岳廟的營造,魏體書法和石雕藝術,仍是我國文物寶庫中的一件珍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十三少碑帖介紹: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
曾翔臨古: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
神碑立嵩岳,輝映天地間一一對《嵩岳靈廟碑》的一番解讀
北魏名碑《中岳嵩高靈廟碑》欣賞
渾金璞玉之《嵩高靈廟碑》拓片鑒賞
【前秦北朝碑刻】中岳嵩高靈廟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龙胜| 太白县| 黄陵县| 南充市| 仙居县| 瓮安县| 阿拉尔市| 阿巴嘎旗| 龙胜| 英山县| 余庆县| 洪雅县| 临西县| 汝城县| 郯城县| 临湘市| 定结县| 河西区| 禹城市| 桃园市| 绵竹市| 溆浦县| 南和县| 胶州市| 聂拉木县| 台前县| 祁连县| 连江县| 苏尼特左旗| 达拉特旗| 沅江市| 东辽县| 曲沃县| 武夷山市| 平顶山市| 靖宇县| 北宁市| 冷水江市| 大冶市| 平和县|